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小孩子和壓歲錢相比是什麽心理?

小孩子和壓歲錢相比是什麽心理?

過年不是除夕就是大年初壹就是這個正月。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依然盛行。正月裏朋友同事互相拜訪拜年,給別人家孩子或多或少的壓歲錢是必不可少的。壓歲錢傳遞親情友情,紐帶童心,體現長輩的愛,培養晚輩的孝心,讓這個年更充實,更有人情味。小時候過年,下面有五個弟弟妹妹。家裏窮的時候沒想過什麽壓歲錢。我最難忘的是壹個未來多年的阿姨給了我們每人五塊錢,我們六個人面面相覷的錢鑫,開心的睡不著,總是壹次次拿出來。現在世界變了,人也有錢了。什麽都要看錢的多少,從幾十到幾百到幾千甚至上萬。下崗工人的工薪族真的買不起。錢和物質成分多,感情成分少。壓歲錢缺少了往日的深情,壓歲錢有些變味。

從字面上看,“年”是谷穗下垂的象形文字,是豐收的象征,當谷物成熟時,就稱為“年”。在民間壓歲錢的習俗中,“年”是壹種常年呆在深海裏的怪物,只有除夕夜才爬上岸。它壹上岸就被洪水淹沒,給人們帶來災難。相傳新年給晚輩壓歲錢,可以壓制新年的邪氣,讓孩子們化邪為吉,平安度過第壹年。有的地方給孩子的壓歲錢叫散錢驅鬼,讓孩子的靈魂憋著,所以壓歲錢也叫壓魂錢。據清代《燕京年》記載“用彩繩穿錢,編成龍形,放在床角,稱為壓歲錢。長輩給孩子的也叫壓歲錢。”壓歲錢可以在拜年後當眾給晚輩,也可以在除夕夜孩子熟睡時,由長輩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阿清吳曼雲的《壓歲錢》詩中說:“百元彩線長,再從枕中收,鞭炮價議,使焦耳忙了壹夜”,形象地描繪了收了壓歲錢的孩子們的無窮趣味。在以血緣關系為紐帶,以家庭生活為基本模式的傳統社會中,強調的是長幼有序。春節,在喜慶的氣氛中,晚輩給長輩磕頭表示尊敬和祝福,長輩給晚輩壓歲錢表示對晚輩的愛和期望。既表達了* * *節的意義,又體現了孝敬親人的傳統倫理,是對家庭血緣關系的確認,是對傳統倫理的重視,這無疑是壹件好事。

按照錢數,收錢很尷尬,也很擔心。現在的孩子有很多種,比如給老師和班幹部送禮,或者請同學去飯店吃飯喝酒。在深圳,幾個七八歲的孩子用壓歲錢請客,壹桌要2000多元。大壹點的孩子也會給女朋友送禮物。有的人去網吧通宵打遊戲,跳舞,在大堂跳舞。還有的拿著壓歲錢逃學看黃片,和社會上的混混拉幫結派,甚至犯罪。壓歲錢帶來了壹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讓我們不得不關註孩子的世界。大人之間也因為給對方孩子的壓歲錢數額差異大而產生不和。有的家長借壓歲錢顯示財大氣粗,有的家長不引導孩子用壓歲錢,大人的拜金心理讓孩子借壓歲錢攀比,這讓壹些人扭曲了這壹傳統習俗,違背了它原本的內涵。壓歲錢看似來之容易,但孩子的壓歲錢大多是父母的辛苦錢,父母往往要還別人的人情債,這幾乎成了壓歲錢現象的交換法則。以前,壓歲錢到了,大家都很窮。那只是壹種節日的氣氛,給的人和拿的人都很開心。現在壓歲錢變了味道,錢數逐年增長幾十塊錢,即使不可能拿到也可以作為壹個單位。我不忍心說,現在還有人以給的壓歲錢的多少來判斷親友的親疏。本來他們過年就不開心,花錢找尷尬。

壓歲錢花起來容易,花起來也難。誰負責孩子的奶酪?

誰家沒孩子,這個春節壹年壹次,孩子盼壹年也不能丟了孩子。這是我們父母長輩的普遍心態。我兒子,別說壓歲錢了,28歲了,每年還是過兒童節。他身高1米78,體重近200斤。他還說自己兩歲,胖乎乎的。他能做什麽?郁悶!我們中國人和根深蒂固的傳統封建宗法制度幾乎還在我們的血管裏,所以我們對孩子有著寵溺和扭曲的期望,比如希望孩子成功,女兒成功。自然,給孩子壓歲錢給晚輩也不難。過年讓孩子們開心,看著晚輩們天真無邪的笑臉給自己敬禮、鞠躬、親親自己也很開心。

誰來保管這個奶酪給壓歲錢?孩子說:壓歲錢是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給我的,我爸媽無權替我做主。爸爸媽媽說:兒子,妳不懂我的心。把壓歲錢全給孩子操心往往適得其反,因為孩子自主意識強但自我管理能力有限,全部沒收也不是辦法。讓壓歲錢從孩子手裏過,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家長把孩子的壓歲錢全部沒收,還是有點殘余的。從法律的角度來說,如果壓歲錢給了孩子,那麽這筆財產的轉讓就是贈與,孩子將同時擁有對壓歲錢的所有權和處置權。況且,這畢竟是長輩對孩子的壹片好意。如果全部沒收,孩子們會不服氣,會難過。

我們做什麽呢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有限,自主意識高,可以由父母和孩子共同管理。除了讓他們留適量的壓歲錢給自己管理,其余的都可以給他們設置。這樣既能增進與孩子的感情,又能讓孩子學會如何理財。跟孩子說清楚,壓歲錢是長輩或者爺爺奶奶給的。父母的親戚朋友互相給壓歲錢,父母也用相同或不同的方式給孩子。明白了這個道理,如何使用和處置壓歲錢就容易了。這樣,如果孩子同意,壹部分可以用來交學費、書本費、雜費,另壹部分可以歸孩子所有。他們可以把壓歲錢用在自己平時喜歡的東西上,比如衣服、裝飾品、音樂磁帶和視頻以及壹些自己喜歡的零食,剩下的也可以和同學壹起湊。

如果孩子年齡小或者壓歲錢數目太大,由他們來管顯然不合適,但可以由父母來管。比如三歲之前,寶寶對錢沒有概念,壹枚硬幣或者壹張紙只意味著他可以坐在門前會唱歌的車,所以壓歲錢對孩子來說意義不大,樂趣不大。妳可以給他們壹些圖片和益智玩具。大壹點的孩子可以給壹些自己用的零錢,或者給他們壹些學習用品,或者送他們喜歡的繪本作為新年禮物。這樣既能防止孩子丟失壓歲錢或養成亂花錢的壞習慣,又能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有助於學習。也可以全部存起來,等妳大壹點或者上大學的時候給妳的孩子。可以用壓歲錢帶孩子去旅遊,開闊視野,或者給孩子電腦軟件、課外書等豐富他們的知識。還可以給孩子辦壹張健身卡,帶孩子去遊泳、打球鍛煉身體。當然,如果孩子到了上初中或者高中的年齡,有了自主的能力,家長也不要過多幹涉。

新的時尚賦予了壓歲錢新的內容,把壓歲錢做成禮物並不壹定要用錢。以壓歲錢的形式開動腦筋,是解決壓歲錢問題的好辦法。比如給孩子學習文具和課外讀物,給孩子送生日禮物。生日禮物不應該太貴。如果太貴,雙方都要重新權衡禮物的價格。過年走親訪友的時候,帶上壹份精心挑選的禮物:壹本書或者壹個玩具上門,給孩子帶來真正的快樂,同時也把這種壓年齡的新理念傳遞給父母。還可以在春節的時候和裏約的親朋好友壹起去郊外旅行,把禮物裏的錢用來買票、船票、午餐,讓他們壹起分享那份淡如止水、濃如美酒的友誼和快樂。

壓歲錢背後的情與法,收了壓歲錢是教的好時機。

大人要合理給孩子壓歲錢,也要教育孩子怎麽用好。孩子可塑性強,也不強,很容易模仿大人的消費模式。為了讓孩子養成存錢的好習慣,幫助孩子樹立正確健康的消費觀,家長正確引導和教育孩子使用壓歲錢是非常重要的。有大孩子的家長可以講講關於壓歲錢的傳說和故事,適當算算壹筆壓歲錢的往來賬。孩子會發現收到的壓歲錢和父母給的壓歲錢沒有太大區別。孩子明白,拿到的壓歲錢不是自己掙的,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而是父母用辛苦掙來的血汗錢換來的。這樣,孩子們不僅明白了壓歲錢的文化內涵和社會的禮數,也知道了錢的來之不易。

從某種意義上說,壓歲錢也包含了人與人之間微妙的關系。它是人際交往中情感傳遞的壹種方式和載體。壓歲錢是人們註重親情和友情的剪影。平時大家都很節儉,很重視孩子的教育。然而,人們經常忘記節儉,在春節期間給孩子壓歲錢變得奢侈。我們也看到,壓歲錢有時為節日提供了溫床,個人以壓歲錢為名變相送禮行賄,以父母的特殊身份謀取利益。當然,這不僅僅是靠道德自律就能解決的,有時候還得訴諸法律。壓歲錢給社會和孩子帶來負面影響。比如父母把給孩子的壓歲錢當成回禮的手段,或者孩子把收的壓歲錢的多少當成互相攀比的方式。不是所有的壓歲錢都是不好的,也不是所有的都不能收。朋友、親戚、同事、鄰居出於感情不收他們要給的壓歲錢,但我們要找個像樣的理由拒絕,以免讓大家尷尬。至於親人、親戚、長輩、親戚給的壓歲錢,孩子可以安心接受,可以借助傳統習俗表達親情和友情,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使之更加和諧。

拒絕不給壓歲錢的傳統,大人擔心孩子傷心。人們有時不得不告別壹些習俗和習慣,比如大多數城市禁止燃放鞭炮和竹子,因為這種民俗在擁擠的城市很危險,汙染環境,但壓歲錢不同於鞭炮。親戚之間約定互免給孩子壓歲錢也不是不可能,但這更多的是從父母或者家長的角度出發,忽略了孩子的世界。還有人拒絕不給孩子壓歲錢的傳統觀念,這也值得商榷。壓歲錢的民俗代代相傳,家家戶戶都用這種民俗來和各個年齡段的人找樂子。民俗能在歲月的長河中積澱下來,說明它已經成為壹種載體,承擔了壹些有益的社會功能,我們沒有理由拒絕它。傳統民俗代表了我們民族悠久的歷史,壹旦失去就很難恢復。現代人處於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精神生活卻相對貧乏的狀態。很少有傳統的公共習俗讓我們感到與歷史和民族文化有聯系。傳統風俗禮儀的缺失,背後隱藏著傳統人倫的缺失。壓歲錢這種充滿和諧親情的民俗,也呼籲人們重新考慮定位和傳承,讓這種源遠流長的傳統重新煥發光彩。

  • 上一篇:國家是怎麽來的?
  • 下一篇:2018山東省萊蕪市鋼城區事業單位招聘簡章(71人)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