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要提升自己的內在素質和外在素質。法官是壹個神聖的職業。如果壹個法官不求素質就不是好法官,那麽壹個法官應該具備哪些素質?法官的素質主要包括:(1)內在素質包括:政治素質、業務素質、職業道德和心理素質。(2)外在品質包括:言行良好,樹立公信,接待文明,審判規範,儀容端莊,行為規範。法官的素質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不斷的培養。後備法官應高度重視自身素質的培養。
首先,加強內在素質的培養。作為法官,妳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對黨、對組織、對人民忠誠。具有良好的法律思維和法律專業技能,堅持心中有法、司法至上,能夠運用法律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壹位,拉近與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距離,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正義的溫暖和人文關懷。提升個人崇高的道德修養,法官要有讓人尊重和信任的道德品質,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尊重贏得公眾信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壹個優秀的法官應該做到公正、客觀、中立,壹絲不茍、沈著冷靜,在審判中審慎決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謹慎、節儉、廉潔、成熟、穩重,“不能為所欲為,瞻前顧後,任性、奢靡、腐敗。”其次,要樹立良好的對外形象。法官代表著國家的司法權力,反映著壹個國家的司法形象。因此,壹個合格的法官應該具有良好的外在形象:淡泊名利,甘於清貧寂寞,品行端正,為人謹慎,平等待人,舉止文明,作風民主,讓人們通過良好的外在形象看到法官良好的內在品質和法院的良好形象。
第三,要有正義感,為人民服務,清正廉潔。正義感。公正是法律的重要價值,也是我國法院法官工作的靈魂和生命線。沒有正義,法官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英國思想家培根曾說:“作為法官,妳應該知道,壹次不公正的判決,其後果甚至比十次犯罪還要嚴重。因為雖然犯罪是無視法律——就像汙染了水流,不公正的裁判破壞了法律,就像汙染了水源。”做壹名合格的人民法官,必須樹立正義感,把維護公平正義作為工作的基本原則。要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並重,讓公平正義以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實現,讓當事人贏得誠信,贏得他人的信任。
為人民的意識。孟子說“民比君貴”,唐太宗李世民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為政之本”。正義之名是法院的基本職責和最終目標。作為法院的執法者,必須把維護人民利益作為壹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審判工作中,要不斷強化為民、便民、利民意識,充分觀察當事人的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識,做好法律解釋和訴訟指導工作,使當事人明了訴訟,努力增強司法親和力,充分考慮辦案效果,註重客觀公正,把司法公正、社會和諧、司法和諧有機統壹起來。
誠信意識。《左傳》曰:“其身正,不令而從;其體不正,雖不可為也。”明代的縣令郭雲裏說:“官員怕我嚴,怕我廉;百姓不肯接受我的能力,服了我的丈夫。”作為法官,妳必須有誠實感。在執法活動中,要堂堂正正,不受利誘和強奸,自覺抵制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蝕。面對金錢案、關系案、人情案,要立場堅定、頭腦清醒,時刻警示法官要以銅為鏡,做到司法判決“公正如水”,司法作風“幹凈如水”,司法為民“溫柔如水”。每壹個案件的處理都對得起黨,對得起人民,對得起良心,對得起妳胸前的國徽。
第四,要具備法律思維能力、審判控制能力、法律適用能力和判決書撰寫能力。
法官是壹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所以,要想成為壹名優秀的後備法官,必須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提升自己的司法能力。
法律思維能力。法律思維是指人們在法律體系框架下對法律的態度,站在法律的立場上思考和認識社會的方式,以及運用法律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它是壹種受法律意識和法律技術影響的對社會現象的思考方式。法官的法律思維能力是指法官運用法律術語進行觀察、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壹個優秀的法官首先要有良好的法律思維能力,堅持法律至上,用法律意識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
試控能力。指法官主持和控制審判的能力。是法官熟練運用程序規則主持整個審判過程,指揮和控制訴訟參與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履行訴訟義務,從而查明案件事實、明辨是非、作出正確判決的能力。是法官綜合素質在法庭上的集中體現,是每個法官都應該具備的基本功。
運用法律的能力。它是指法官運用法律思維,尋找選定的法律規範,並運用這些法律規範解決具體案件的能力。法律適用包括“發現法律”、“解釋法律”、“運用法律”三個步驟和過程,是在法律思維的支配下,在通過審判查明事實的基礎上適用法律的過程。
制作裁判文書的能力。裁判文書是人民法院依據法律、法規和相關司法解釋,行使國家審判權審理案件時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書面決定。它是司法權的體現,也顯示了法官的執法水平和判案能力。是對立法精神、判決結果、訴訟過程、事實認定、判決理由、行為示範的全面集中反映。壹個優秀的法官應該具備良好的判決書寫作能力。
法官也是壹個不斷學習和實踐的職業。要想成為壹名優秀的後備法官,進而成為壹名優秀的法官,就必須牢記法官的角色定位,不斷培養自己的內在素質和外在形象,時刻樹立公正、廉潔的司法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法律思維能力、法庭駕馭能力、法律適用能力和裁判文書制作能力,各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才能真正成為壹名人民滿意的優秀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