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霍布斯的古典假設在西方法律的發展中,恐怕霍布斯要開始真正系統地想象自然狀態了。霍布斯在其假設中認為,自然狀態是壹種“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狀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壹種“狼對狼”的關系。[21]霍布斯為什麽會得出這個結論?霍布斯的假設是這樣開始的:在自然狀態下,人是平等的,表現為人的身心平等,即人可以同時從同樣的事物中獲得同樣的智慧和經驗;但是,由於這種能力上的平等,就有了實現目標的希望上的平等。這個時候,同壹個東西想要獲得所有權,就變成了敵人。[22]霍布斯從這種自然狀態的預設中推導出,他想研究如何使人類走出這種狀態。他說:“對死亡的恐懼和對舒適生活的向往,以及人的理性,使人類有可能擺脫這種狀態。這種能使人類盡力走出自然狀態的條件,總叫自然法。”[23]自然法則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普遍法則,用來禁止人們毀滅自己或放棄拯救生命的手段,並教導人們拯救生命是最好的行為。”[24]由此可見,霍布斯的理論假設框架是以壹種自然狀態的思想實驗為切入點來探討國家的合法性,進而確立自然狀態中的幾個要素,即“人性惡”和“不可避免的沖突”等。,而脫離自然狀態的條件是自然法,社會契約是在利維坦形成之前由自然法締結的。他為什麽要做這樣的安排?顯然,猜想不是隨意編造的,影響他猜想的因素有四:壹、自然狀態的假設只能從現實和歷史中找到相應的支撐點,而這個邏輯支撐點就在於人性論人與人之間是否存在沖突;其次,只要先設定壹個人性的基礎,自然狀態的思想實驗就完全可以安排,即假設沒有強迫的地方必然會充分體現人性;第三,由於自然狀態的假設中沒有強制,霍布斯可以借助人性論,從沒有強制的平等中推導出自然法;第四,自然法的推理過程需要建立在沒有規則的地方。如果我們考慮沒有規則的地方或者沒有規則的地方,我們就不能推導出自然法。有規則的地方就是權威制定法律的地方,沒有規則的地方就是沒有法律或者違法的地方,所以這個沒有規則的地方就是理論猜想的核心。基於此,霍布斯的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壹個精致的法律淵源理論。在後來的契約論之後,他定義了“契約法”[25],然後把自然法的原則滲透到他的理論中。霍布斯的假設極其精妙準確,由猜想推導出的原理為我們所熟知,為後世法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雖然有些原理被證偽了,但就其理論而言,大膽的猜想和細致的預設給了我們討論的框架。霍布斯的這種假設理論範式被後人繼承,但這種思想實驗中對變量的研究和討論是通過試錯發展起來的。(2)洛克對關於自然狀態的思想實驗的反駁洛克反駁了霍布斯的觀點,雖然學術界認為洛克的觀點只是幾種典型的理論。[26]但實際上,洛克將這壹理論向前推進了壹步。我們知道,洛克生活在壹個資產階級正在進行革命的時代,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理論支持成為第壹目的。然而,政治觀點不是試錯的目的。洛克所設想的自然狀態固然體現了他的政治主張,但也體現了它的科學性。洛克也以假設沒有規則的自然狀態為出發點,但他的理論與霍布斯有很大不同。洛克的自然狀態是“完全的自由狀態和平等狀態”。壹切權力都是相互的,即沒有強制,但不是放任的狀態,更不是‘戰爭’的狀態”。[27]洛克為什麽要做出這樣的反駁?是因為他認為,在自然狀態下人與人之間還是有約束的,維系這種關系的紐帶就是自然法。[28]洛克抓住了霍布斯理論中的壹個缺陷,即自然狀態是否因為沒有強制而必然導致人與人之間沒有行為準則?如果是這樣,自然狀態真的沒有行為準則,壹切都在“戰爭”中,那人為什麽還要生活在自然狀態中?壹切存在都有壹定的合理性。如果自然狀態如此不可理喻,讓人處於壹種恐嚇和焦慮的狀態,那麽自然狀態本身就值得懷疑。因此,洛克用“不強迫,不放任”來描述他所設想的自然狀態,並由此以這兩個特征來推導自然法的內容,即“每個人都有權保護自己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財產不受侵犯,如果他的權利受到侵犯,他有權報復、懲罰和反抗他人。”[29]其中,“不可強迫”體現在對各種自然權利的具體占有上,“不可放任”則是不侵犯他人的要求。當然,自然狀態的思想實驗最終是為契約論服務的。洛克論證了自然狀態的三大缺陷,即沒有明確的法律,沒有公正的法官,沒有保證判決執行的權力。所以,人在自然狀態下的權利是沒有保障的,所以他們為了尋求各種權利的保護,放棄了單獨執行自然法的權利,成立了壹個社會。[30]洛克的反駁在多大程度上通過試錯進化了自然狀態理論?這種假設理論的演變反映了怎樣的理論發展觀?我們認為,洛克確實發展了這壹理論,對自然狀態的描述體現了洛克的反駁,這種反駁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壹是預設目的的不同,霍布斯假設自然狀態是解決國家合法性問題的關鍵,而洛克除了解決這壹問題之外,還必須為人權尋求形而上學基礎,即通過這壹假設,他追溯權利的來源,從而使現有的權利(自然權利)在國家中得到更加完整的保護;其次,預設方式的不同,既是思想實驗,也是形而上的方式。為什麽方法不壹樣?霍布斯在“戰爭狀態”中推導出自然法,但洛克沒有。他在“自然狀態”本身中推導出自然法則。這個思想實驗的最終目的是找出自然規律,這種方法的不同使得他們推斷的自然規律大相徑庭。第三,時代語境的變化和自然狀態的思想實驗將“人”帶回了壹個不可預測的時代,但其目的是為現實服務,因此與從義務本位向權利本位的轉變不謀而合。[31]因此,洛克的駁斥演化出自然狀態的假設理論,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支持,而從自然狀態推導出的人權理論則成為西方憲政的基礎。
上一篇:環境改善計劃範文下一篇:急求壹篇行政管理專業的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