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劉祖雲信息

劉祖雲信息

1.以責任代替權利——公共行政的邏輯,《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單註:公共行政,轉載NPC 2003年第5期。

2.《論權力與責任的統壹:公共行政的理論邏輯》,《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期,獨載。

3.《論公共行政責任的實現》,載《理論月刊》2003年第4期,獨載。

4.實用主義:公共行政的基本行為取向,《學術論壇》,2003年第4期,單飛。

5.《民謠:公共行政風格的社會評價》,《汕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年第4期,獨載。

註:材料由人大復印,公共管理,2003年第6期,全文轉載。

6.行政價值觀是公共行政的“靈魂”,《南京市委黨校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第6期,獨載。

7.“德才兼備”與當前幹部素質”,《黨政幹部論壇》,第10期,2003年第1期。

8.《論公共行政責任存在的邏輯前提》,《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單註:人大資料2004年第7期,全文轉載。

9.《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人力資源效率》,《學術論壇》2004年第2期,獨載。

10.《論影響政府效率的行政文化形態》,《深圳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獨載。

註:材料由人大復印,公共管理2004年第8期,全文轉載。

11.“服務型政府”價值實現的制度支持,《江海學刊》,2004年第3期,獨載。

12.《從倫理到法治的行政作風建設》,《社會科學家》2004年第3期,獨載。

13.《論公共行政活動的評價》,《三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獨載。

14.風格與品質:外化與內化的邏輯,《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獨唱。

15.制度化:行政作風建設的現實選擇,《黨政幹部論壇》2004年第7期,獨載。

16.歷史與邏輯視野中的服務型政府,《南京社會科學》,2004年第9期,單飛。

註:人大復印資料,公共事務管理,2004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7.《高效行政源於行政體制和機制的創新》,載《理論月刊》2004年第9期。

18.《論行政權力的雙重規定性:權利與義務》,《汕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獨載。

19.誠信:公共行政的壹條道德底線,《湖南社會科學》,2004年第6期,獨載。

20.《中國行政改革視角下的行政效率提升邏輯》,《南方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第2期作者註:2005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21.行政倫理何以可能:研究方法與反思,《江海學術期刊》,2005年第1期。

註:全文轉載全國人大《公共行政》2005年第5期。

22.《責任政府及其實現途徑》,載《江蘇社會科學》,第1期,獨2005。

註:文章觀點收錄於《新華文摘》2005年第7期“論點摘要”壹欄。

23.《論控制公共權力的四種方式》,《理論探討》2005年第2期,獨載。

24.《論我國公共事務行政價值的三大問題》,《長白學刊》2005年第2期,獨載。

25.《論我國政府形象的三大轉變》,《社會科學家》2005年第2期,作者1。

26.《行政價值觀建設的兩個著力點》,《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5,獨。

27.《社會治理研究中的壹個分析框架分析》,《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4期,獨載。

註:全文轉載全國人大2005年第11號復印資料。

28.《政府與自然關系的倫理建構》,《社會科學研究》2005年第3期,獨載。

註:人大復印資料,公共事務管理,2005年第10號,全文轉載。

29.《論服務型政府的基礎、內涵和目的》,載《江漢論壇》2005年第9期。

30.政府與大學:權威博弈、夥伴關系與責任導向,《高等教育研究》,第11期,2005年,獨。

31.和諧社會與政府德性--以政府與社會的倫理關系為視角。中國行政,2005年第12號,單獨。

32.《第三部門的起源、現狀與發展:東西方的比較視角》,《美國與中國的行政管理》,第11期,2005年(第二作者)

33.《對當代中國行政管理的反思》,《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6,獨。

34.“政治文明與服務型政府:兩個話語環節”,《深圳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年第2期,單註:本文摘自《高校文科學術文摘》2006年第3期“學術卡”欄目。

35.《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雙重博弈與夥伴依賴》,《江海日報》2006年第2期,單註:《國民經濟管理》2006年第7期,人大復印,全文轉載。

36.從權力行政到責任行政的範式轉換,《學術論壇》,2006年第3期,獨載。

註:轉載自人大2006年第7期資料。

37.政治文明與服務型政府的“範式”鏈接,《理論探討》,2006年第3期,獨載。

38.《節約型政府:形勢、成本與路徑分析》,載《社會科學研究》2006年第4期。

註:11,2006,人大復印的材料,全文轉載。

39.《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壹種話語解讀》,《江漢論壇》2006年第7期,獨載。

註:全國人大2006年抄《論社會主義》10號材料,全文轉載。

40.論“十大行政倫理關系”,《社會科學》2006年第9期,獨載。

註:人大復印資料,公共事務管理,2006年第12期,全文轉載。

41.《政府與企業:利益博弈與道德博弈》,《江蘇社會科學》,2006年第5期,獨載。

42.關系、倫理關系與行政倫理關系,《湖南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獨載。

43.《新世紀政府能力研究:反思與超越》,《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第二作者)

44.委托代理視角下的行政成本分析,《江蘇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第二作者)

45.政治領域道德風險辨析——基於委托代理理論的視角,《南京行政學院學報》,南京市委黨校,2006年第6期(第二作者)

46.區域行政與長三角壹體化,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

47.政府間關系:合作博弈與政府間治理,雪海,第1期,2007;單獨的

48.《論政府的價值與政府人的角色》,《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第二作者)

49.《論公共行政目標責任的類型和功能》,載《南京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第二作者)

50.從碎片化到組織化——中國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構想,《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劉祖雲,曲福田。

51.《有限政府:研究綜述與反思》,《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劉祖雲、吳兆嬌。

註:人大復印資料,公共事務管理,2008年第1號,全文轉載。

52.任務型組織:呈現、傳播及其價值,《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劉祖雲,李燕,高振陽。

53.《提高政府效率:理論、困境與出路》,《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單飛。

54.農業院校“文化素質選修課”結構分析,《中國農業教育》,2007年第4期,獨。

55.《透明政府:對壹種政府研究模式的思考》,南京市委黨校《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第二作者)

56.《透明政府:研究現狀與發展》,《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第二作者)57。《行政權力:雙重特征與兩種傾向》,《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第6期,單飛。

註:人大復印資料2008年第4期,全文轉載。

58.《政府與公民的關系:契約與責任的張力》,《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8,獨。

59.政府:回顧、比較與反思,《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第壹作者。

60.非政府組織:背景與功能解讀,湖南社會科學,第1期,2008,獨。

61.《政府與官員的關系:道德沖突與倫理處理》,《雪海》2008年第1期,獨刊。

62.《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關系:博弈、沖突與治理》,載《江海學術期刊》2008年第1期。

63.《責任政府:行政問責從學術、立法到機制的邏輯》,《學術》2008年第5期,第壹作者註:《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9年第2期。

64.《生態政府:形式與內容的三重整合》,《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獨載。

65.《政府官員的上下級關系:職位差異的調整與化解》,《社會科學》2008年第8期,獨載。

66.《法治政府:德性內涵的三重分析》,《江蘇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獨載。

67.有限政府:質、量、度三重分析,《學習論壇》2008年第7期,第壹作者。

68.生態政府:現實、學術與價值,《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第3期,第壹作者。

69.政府的“三種能力”:情境認知、組織調整與社會治理,《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第壹作者。

70.技能、制度與道德:政府學習的三重境界,《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第壹作者。

71.《行政文明:壹個馬克思主義的概念和範疇》,《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第壹作者。

72.《服務型政府:主體間互動的分析視角》,《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9,獨。

73.《共產黨的政府:兩個來源的基礎》,《異化及其回歸》,《雪海》,第1期,2009年第1期。

74.透明政府:壹種政府模式變遷的歷史與邏輯,《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第壹作者。

75.《中國傳統行政倫理發展的歷史與邏輯》,《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第二作者。

76.《有限政府:控制行政權力的三種方式》,《學習論壇》2009年第5期,單飛。

  • 上一篇:“全身只有紙尿褲”。女嬰疑似被母親從五樓扔下。女嬰目前情況如何?
  • 下一篇:名著評論(100分)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