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的戰略矛不是意識形態。相反,當中國進入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的軌道後,中美之間的矛盾開始尖銳。事實上,中美矛盾的焦點是海權。然而,中國的海權並不等同於美國。確切的說,中國的海權是指海上自衛權,而美國的海權是海上霸權。霸權是“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壟斷權力,而自衛是國際法賦予每個主權國家的正當權利。中國的發展讓我們迫切感到,海權而非霸權應該是壹項普遍的國家政治權利和重要的國家利益。如果中國想要走向世界並進行自由貿易,它必須保護我們海上航線的安全。“貿易自由”是美國人早期反對西方列強時提出的反霸權口號。今天,中國人民提出了同樣的要求,但美國人拒絕了,並以“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相威脅。布熱津斯基在《與中國相處》中說:“與1890年前後的德意誌帝國相比,中國的現狀有壹些重要的相似之處。”看了這段話,我覺得今天的中國更像100多年前的美國,熟悉世界歷史的人對此會有更深的理解。如果說,50多年前,蘇聯在用國家力量建設國民經濟體系方面是昨天中國人的主人,那麽,100多年前,美國在發展市場經濟方面是今天中國人的主人。臺灣省問題是中美海權爭端的焦點,中國臺灣省問題,和100多年前的夏威夷問題不是壹回事。這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情。但如果中國和臺灣省在別的地方,比如偏遠的東北內陸,臺灣省問題就不會成為中美關系的焦點,美國也不會這麽重視。從這個角度看,和100多年前的夏威夷問題壹樣,現在的臺灣省問題也包含著中美之間的海權之爭——和當年美國反對英國在東太平洋的海上霸權壹樣。沒有臺灣省,中國進入太平洋就沒有最低限度和安全的可能性。沒有海權,中國當然在相當程度上失去了發展權。從這個意義上說,捍衛中國正當的海權,就是捍衛中國的發展權。領土邊界安全必須有壹定的延伸空間來保證。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強大的發展生產力,而要保持這種生產力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依靠海外資源。要做到這壹點,我們必須擁有相當的海上力量。如果失去臺灣省,隨之而來的就是失去南沙群島,而失去這兩個地區就意味著中國將徹底失去確保國家作為大國政治經濟安全的延伸空間。因此,中美在臺灣省問題上壹直存在不可調和的沖突。海權問題的核心是海軍,這是壹個非常專業化、高科技的軍種。中國海軍不能再當“旱鴨子”了。它必須攜帶導彈,並與在外層空間運行的中國衛星壹起航行,並在航行中促進我們的安全邊界。當代中國海軍必須而且必須有壹個快速的大規模的發展,就像19年底的美國海軍壹樣。中國的未來取決於壹支現代化的海軍;中國的命運取決於壹支現代化的海軍。上世紀80年代,中美兩國海軍都很弱。在清政府修建頤和園的同時,美國正在迅速發展海軍。到19年底,20世紀初,美國海軍已經達到世界第二。它的快速發展是因為它面臨並且必須打破英國在東太平洋的海上霸權。當時沖出霸權關系到美國的命運。結果,中國在甲午戰爭中被日軍打敗,從此失去臺灣省,而美國則獲得夏威夷,占領古巴和菲律賓,進而在東太平洋獲得可觀的海權利益。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在軍事準備方面,今天的中國人應該還記得毛澤東批評陳獨秀放棄革命武裝的那句名言:“革命不是飯局,不是文章”。如果把這種思想運用到國際政治鬥爭領域,我們也會發現,國際政治不能只是請人吃飯,寫文章。對於壹個國家來說,應該是實力,尤其是可靠的至少可以還手的軍事實力。歷史經驗表明,在軍事安全領域讓步的國家是沒有出路的。研究當年美國崛起的經驗,會發現迅速提升強大的國防力量,尤其是海軍力量,是當代中國的當務之急。英國和西班牙曾經在海上封鎖過年輕的美利堅合眾國。如果當時美國逃避挑戰,不主動迎接與英國和西班牙的沖突,就不會有今天的局面。美國和英國之間,英國和西班牙之間,沒有壹個不是在玩,而是在放。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也不例外。如同自然界優勝劣汰的原理壹樣,在大國的成長過程中,有些戰爭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國際關系是壹種自然關系,文明只有在有法律的情況下才能存在?也是壹種國家暴力保障;國際文明只能發生在實力相當的國家之間。弱肉強食是國際鬥爭的鐵律。弱者有權利卻無法享受有保障的文明。
上一篇:2022北京財貿職業學院招生章程2022年北京財貿職業學院招生章程已經公布,主要包括學校簡介、招生計劃、報考條件、錄取規則、收費標準、獎學金等信息。以下是詳細內容,供大家參考。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2022年招生章程第壹章?通則
規則壹。制憲原則
為維護學校和考生的合法權益,保障招生工作順利進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有關
下一篇:民事法律關系的定義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