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擔保融資能力不足
當企業出現資金困難時,70%以上的企業選擇通過商業銀行和信用社貸款來解決資金問題。抵押貸款是銀行貸款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數民營企業都是個體戶,民營經營模式規模小,負債大,固定資產不多,信譽普遍不高,這使得銀行在給民營企業貸款時有很多顧慮。
二是擔保成本高。
從壹些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中發現,目前擔保機構融資擔保能力不足,企業普遍反映擔保費和融資成本較高,且大多需要提供抵押物甚至反擔保措施,實際操作難度較大。在民營企業獲得貸款的成本中,不僅要支付銀行的利息,還要支付各種抵押登記、認證、資產評估,以及銀行要求的財產保險費用和風險保證金利息。
第三,貸款時間效率低
民營企業的資金需求大多是臨時性的,時效性比較強。對他們來說,時間就是生命。但現在金融機構為了加強風險控制,加強了貸款審批程序,程序復雜,往往會錯過貸款審批後的商機。
第四,民營企業信用觀念淡薄,信息不透明。
我國部分民營企業信用觀念淡薄,誠信意識差,違約率和損失率遠高於其他企業客戶,嚴重影響了民營企業的整體信用形象。很多企業將貸款資金作為自有資金,而銀行壹旦給這類企業貸款,到期很難收回,導致民營企業不良貸款率高於大型企業。目前銀行相當壹部分不良貸款來自民營企業。而且很多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制度薄弱,財務報表透明度差,銀行等金融機構難以通過壹般渠道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無法在貸款過程中向貸款機構證明其還款能力。所以民營企業往往得不到銀行貸款的支持。
第五,民營企業直接融資能力差
與上市公司不同,民營企業可以發行股票進行直接融資。民營企業要靠私人關系直接融資,但這種資源是有限的。比如大財團在看不到未來回報的情況下,很少會借錢給妳的小企業。而且民間資本市場發展還不成熟,人們更願意把錢投資於可預見的收益行為,這使得民營企業的直接融資行為不盡如人意。
不及物動詞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
近期,受國際金融危機深化和世界經濟形勢快速變化的影響,民營企業面臨需求下降和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市場不確定性和風險明顯增加,資本嚴重短缺,生產經營面臨較大困難,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更加突出。金融危機的加劇導致壹些外資企業紛紛撤資,惡化了民營企業的融資環境。
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首先,打開動產擔保融資的大門
在應收賬款、存貨、設備等企業動產融資過程中,經常會發生生物權利引發的沖突,但動產融資有效緩解了這壹矛盾。
據中國人民銀行寧波中心支行相關人士介紹,動產融資登記服務是通過對支持融資的動產上的權利關系進行登記公示,防止物權沖突;或者在物權沖突的情況下,提供公平解決物權沖突的權利秩序的高效證據,即通過擔保物權融資的動產支持,保障和促進信貸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登記的發展也解決了銀行開展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的後顧之憂,有效避免了承租人非法處分租賃物的可能。
據悉,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公示系統由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根據《物權法》授權。中國第壹個基於互聯網的動產融資(所有權)登記和公示平臺於2007年6月投入運行。在此基礎上,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於2009年7月建立了融資租賃登記公示系統。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支持和登記業務的規範管理下,征信中心及其下屬專業服務機構依托兩套登記系統,提供動產融資登記服務。
第二,加強內部管理,提高信用。
在目前直接融資渠道不暢的情況下,民營企業通過間接融資解決資本金不足的最大問題是如何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對此,民營企業可以加強內部管理。通常信用等級A級以上企業的指標是:資產負債率50%以下,付息倍數4倍以上,總資本化比率40%以下,資金流動比率50%以上,存貨周轉率4倍以上,凈資產收益率8%以上。此外,民營企業也要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杜絕不良信用記錄,提高還款信譽度,大力開拓產品市場,用訂單證明自己的實力,用訂單做抵押。
第三,實現民營企業和銀行的信息共享。
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壹大弊端是其領導為了申請銀行貸款、偷稅漏稅等目的,隨意編報不同的會計報表,嚴重損害了國家利益。政府相關部門要想加強國家監管制止多套報表的現象,就必須實現民營企業的財務信息共享,即經貿、財政、稅務、金融、工商、質量技術監督、公安等政府相關部門。探索建立跨部門信息交流共享機制。因此,必須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等先進技術和現代化工具,建立政府相關部門之間的民營企業信息發布和共享平臺,實現政府部門在法律框架內對民營企業信用信息的查詢、交換和共享。實現信息共享,不僅可以制止多套報表的現象,還可以加強民營企業的財務基礎工作,促進財務管理的現代化。
第四,加強管理,建立規範的財務管理制度。
努力轉型為具有先進管理理念的現代企業。在管理模式上,要減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負面影響,建立現代化的新型管理模式。民營企業在建立科學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時,既要充分吸收家族式管理模式靈活高效的優點,又要在發展到壹定階段時大膽摒棄舊的管理模式,大膽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結合自身條件走向股份制、規模化、集約化,建立適應民營企業發展的新型現代企業科學管理模式。著力提高企業經營者和主要從業人員的思想文化素質,改善其知識結構。要開展相關政策法規和財務管理的學習培訓,培養具有現代管理意識的管理者。建立內部牽制制度、審計制度、定額管理制度、計量驗收制度、財務盤點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基本制度,完善財務管理制度。
民營企業融資風險;
1,管理監督機制缺位,產生道德風險。
壹些民營企業,在獲得大量高額銀行貸款後,或螞蟻搬家或漂洋過海,逃之夭夭,將資金轉移到外地,甚至國外,然後潛逃,讓銀行沒有辦法追債,造成“金融地震”。
2.信息傳遞不對稱,產生數據風險。
壹些民營企業為了獲得銀行融資,美化報表,向銀行提供含有大量虛假信息的審計報告,增加了銀行識別信息真實性的難度。
3、經營行為不規範,形成投機風險。
企業的經營風險主要來源於資金的流動性風險。特別是大多數民營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企業的老板既是投資者,又是經營者。企業在不同程度上相當於老板,員工處於被動的“農民工”地位,參政議政意識淡薄。壹個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策略完全取決於老板的個人利益偏好和能力水平。
4、行為的不確定性,形成法律風險。
給企業的經營和生存帶來致命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