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莫言在日本的震撼演講;社會的船已經沈了,富人的下場不會比窮人好多少。

莫言在日本的震撼演講;社會的船已經沈了,富人的下場不會比窮人好多少。

莫言在東亞文學論壇上的演講《誰有罪》,對日本朋友為論壇選擇如此豐滿的話題表示感謝和欽佩。人類社會嘈雜、淩亂、多彩、放蕩、狗樣,看起來極其復雜,但妳認真想想,也不過是窮人追求財富,富人追求快感和刺激——基本上就是這樣。中國古代的壹位偉大的聖人司馬遷說:為利以娛天下;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中國聖人孔子說:戲弄富貴者,人欲其所欲;貧窮和吝嗇對人來說是邪惡的。中國的人民說:沒有人要求在街上戲弄窮人,但富人在山裏有遠親。人,無論是聖人還是普通人,知識分子還是文盲,對貧窮和富裕的關系都有清醒的認識。為什麽人們討厭貧窮?因為窮人無法滿足自己的欲望。不管是食欲還是性欲,虛榮還是愛美,不管是不排隊看病還是坐頭等艙,都要用金錢來滿足。當然,如果妳出生在皇室,或者擔任過高官,妳很可能不需要金錢來滿足上述欲望。因財而富,因出身、家世、權勢而貴。當然,有錢就不愁,有權好像就不愁錢(經典說法)。因為富和貴是分不開的,可以合並成壹類。窮人對財富的羨慕和希望是人的本性,是壹種正當的欲望,孔子也肯定了這壹點,但孔子說:人對財富的希望雖然是正當的欲望,但沒有正當方法獲得的財富是不應該享受的。貧窮是每個人都厭惡的,但是沒有正當的手段去擺脫貧窮是不可取的。時至今日,兩千多年前的聖人教誨早已成為普通人的常識。然而,現實生活中,以不正當手段脫貧致富的人比比皆是,以不正當手段脫貧致富的人比比皆是。雖然他們大罵那些用不正當手段脫貧致富的人,但只要有機會就會這麽做的人比比皆是。這就是所謂的衰世,人不老。古代有很多仁者君子,他們不羨慕金錢,也不羨慕財富。比如孔子的首席弟子顏回,壹會兒逗我吃飯,壹會兒喝我酒。在壹條刻薄的巷子裏,人們不忍其憂,回去也不改其樂。三國大師關寧,鋤頭見金,不理。同是鋤頭的華新撿起來,又扔在地上。他雖然有欲望,但礙於面子,也不好扔。莊子在溧水釣魚,楚王派了兩個使節請他做官。他對兩位使臣說:楚國有壹只烏龜,死後被楚王拿去用錦緞包起來供殿。對於烏龜來說,最好是被活生生地供奉在太陽穴上方或者在泥塘裏搖著尾巴。使節們說,還不如活著在泥塘裏搖尾巴。莊子的寓言包含了退讓和避禍的意圖。古人雖然為我們樹立了道德榜樣,但收效甚微。人們對名利的追逐,如蚊子、嗜血的蒼蠅,從古至今造成了無數的悲劇,當然也上演了無數的喜劇。文學作為反映社會生活的藝術形式,當然會把這個問題作為自己研究和描述的最重要的素材。大部分作家也愛財,求名利,但文學批判富人,歌頌窮人。當然,文學中批判的富人都是為富不仁或通過不正當手段致富的富人,文學中歌頌的窮人也是不失人格尊嚴的窮人。只要有壹點點記憶力,我們就能想起很多文學中的典型人物。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除了給他們生與死的考驗,愛與恨的考驗之外,還常常使用以財富為試金石,考驗人物的手段。受過財富誘惑的人,自然是真正的君子,經不起財富誘惑的人,就會墮落為小人、奴隸、叛徒或幫兇。當然也有很多文學作品,使他的主人公通過金錢的力量得到報復和復仇,達到自己的目的。也有壹些文學作品給了善良的主人公壹個富貴的大團圓結局,正面肯定了財富的價值。人的欲望是壹個充滿不滿的黑洞,窮人有窮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起初,漁夫的妻子只想要壹個新的木盆,但當她得到壹個新的木盆時,她立即想要壹個木屋。有了木屋,她想做淑女、淑女、皇後、海上女霸王,讓能滿足她欲望的金魚做她的奴隸。這就越界了,就像吹肥皂泡壹樣,吹多了必然要爆。凡事總有個限度,壹旦過分就會受到懲罰。這是壹種簡單的人生哲學,也是自然界許多事物的規律。民間流傳的許多具有警示意義的故事都在提醒人們克制自己的欲望。據說印第安人為了抓猴子,做了壹個木籠子,裏面放著食物。猴子把手伸進去抓食物,但是他的手伸不出來。如果妳想把手拿出來,妳必須放下食物,但是猴子永遠不會放下食物。猴子沒有戲弄地面的智慧。人有戲弄地面的智慧嗎?聽著,有些人知道,有些人不知道。有的人有時候有,有的人有時候沒有。有些人可以抵抗金錢的誘惑,但可能無法抵抗美麗的誘惑。有些人可以抵擋金錢和美色的誘惑,卻未必抵擋得住權力的誘惑。人總會有舍不得放下的東西。這是人的弱點,也是人的豐富。在中國的哲學裏,壹直有這樣的理性和智慧,但人們總是讓多余的人忘記把手縮在身後,目前也沒有回頭的辦法。貪婪是人性,或者說是人性的陰暗面。靠道德勸誡和文學說教能讓人清醒,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佛教試圖通過調侃壹切都是空的,什麽都沒有來抑制人的貪欲,因為貪欲是萬惡之源,是人生各種痛苦之源。所以《紅樓夢》裏有壹首好歌:大家都知道神仙好,但是名利不能忘!古今會往哪裏看?壹堆草沒了!神仙好大家都知道,唯獨金銀忘不了!最後只恨湊在壹起,眼睛閉了好久!大家都知道神仙好,唯獨老婆忘不了!妳生日那天說了妳的好,妳就和別人壹起死了!大家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自古癡情父母多。控制人類貪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法律,法律如牢籠,欲望如猛獸。人類社會幾千年來所做的,就是法律、宗教、道德、文學和人類貪婪之間的鬥爭。雖然不時有野生動物沖出籠子撞傷人,但基本上保持了相對平衡。人與人之間的友好關系需要通過克制欲望來實現;國與國之間的和平關系只能通過抑制欲望來實現。壹個人的欲望失控,可能導致殺人;如果壹個國家的欲望失控,就會導致戰爭。可見,國家控制自己的欲望比每個人控制自己的欲望更重要。在人類社會中,除了金錢、名譽和權力的誘惑,另壹個最大也是最致命的誘惑就是美色的誘惑。這個問題看似與女性無關,其實是有關系的。歷史上也有因為壹個美女而發生戰爭的,也有統治者因為壹個美女而喪了國的。絕對否定情欲當然是錯誤的,因為沒有這個欲望,人類社會就無法延續。中國歷代統治者對人的性欲基本持否定態度,但大多表裏不壹。深宮雖妻妾眾多,但百姓欲存天理,滅人欲,男女之愛被視為洪水猛獸。這種觀念體現在封建王朝的法律和道德中。對於人類對財富和權力的貪婪,文學與法律和道德基本壹致,但對於性欲,尤其是升華為愛情的性欲,文學作品往往唱反調,有時甚至扮演吹鼓手的角色。中國有《牡丹亭》、《西廂記》、《紅樓夢》,外國有《窈窕淑女的情人》。這也是文學永恒的主題。沒有男女之間的欲望,沒有愛情和親情,似乎就沒有文學。毫無疑問,財富和欲望仍然是當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人類痛苦或歡樂的源泉。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這幾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人身自由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放寬,但是人民的幸福感並沒有得到很大的提升。由於財富分配不公,少數人不正當致富造成的貧富懸殊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主要原因。而那些非法致富的暴發戶,驕奢淫逸,張牙舞爪,引起下層民眾的仇恨,從而形成了強烈的仇富心理,權貴勾結制造了各種惡政、冤案,使得民眾在仇富之外又多了壹份對官員的仇恨。仇富厭官的心理借助中國的網絡這種現代傳播方式掀起了壹波又壹波。即使有些人和階層談中國色變,惡行有所收斂,但中國的網絡本身卻成了藏汙納垢的地方。100多年前,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提出了科技救國的口號,30多年前,中國的政治家提出了科技興國的口號。但今天,我覺得人類面臨的最大危險是日益先進的技術和不斷膨脹的人性貪婪的結合。在人類貪婪和欲望的刺激下,科技的發展已經偏離了服務於人們健康需求的正常軌道,而是在利潤的驅使下瘋狂發展,以滿足人類的病態需求——其實是少數富人。人類瘋狂地向地球索取。我們在地球上鉆孔,汙染河流、海洋和空氣,擁擠在壹起,用鋼筋和水泥建造奇怪的建築,把這樣的地方叫做城市,在那裏我們放縱欲望,制造永遠不會被消化的垃圾。與鄉下人相比,城裏人有罪;與窮人相比,富人有罪;和普通人相比,官員是有罪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官越大,罪越大,因為官越大,欲望越大,消耗的資源越多。與不發達國家相比,發達國家是有罪的,因為他們的欲望更大。發達國家不僅在自己的國土上鬧事,還跑到別的國家去,到公海去,到北極南極去,到月球去,到太空去。大地到處冒煙,渾身顫抖,大海咆哮,塵土飛揚,旱澇不均等等。在這個時代,我們的文學其實肩負著很大的責任,這是拯救地球、拯救人類的責任。我們要用作品告訴人們,尤其是那些用不正當手段獲得財富和權力的富人,他們是罪人,神靈不會保佑他們。我們要用作品告訴那些虛偽的政客,所謂的國家利益不是至高無上的,真正至高無上的是人類的長遠利益。我們想用我們的作品告訴那些有壹千條裙子壹萬雙鞋子的女人,她們有罪;我們會用作品告訴那些有十幾輛豪車的男人,他們有罪;我們要告訴那些買私人飛機和遊艇的人,他們是有罪的。雖然他們在這個世界上可以用錢為所欲為,但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反人類的罪行,即使他們的錢是通過合法手段賺來的。我們要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告訴那些暴發戶,投機分子,掠奪者,政客,小醜,貪官,貪官,我們都是壹條船上的人。如果船沈了,不管妳是穿著名牌、滿身珠寶還是身無分文,結局都是壹樣的。我們要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向人們傳達很多基本的道理:比如房子是造出來的,不是用來炒的;如果房子不能建造,它就不是房子。我們要提醒人們,在人類發明空調之前,熱死的人不會比現在多。電燈發明之前,近視遠不如現在。在電視出現之前,人們的業余生活還是很豐富的。有了中國網,人的頭腦並不比以前儲存更多有用的信息;沒有中國,傻子似乎比現在少。我們應該通過文學作品讓人們知道,交通的便利讓人失去了旅行的快樂,傳播的速度讓人失去了交流的快樂,食物的過量讓人失去了吃飯的味道,性的唾手可得讓人失去了戀愛的能力。我們應該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沒有必要以這麽快的速度發展,也沒有必要讓動植物長得這麽快,因為動植物長得快就不好吃,沒有營養,而且含有激素等毒物。我們應該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在資本、貪婪和權力的刺激下,科學的病態發展,使得人類的生活失去了很多趣味,充滿了危機。要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悠著點,慢慢來,要很聰明,用五分,留五分給後人。我們要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告訴人們,維持人類生命最基本的物質是空氣、陽光、食物和水,其余的都是奢侈品。人類的日子屈指可數了。當人們在沙漠中時,他們會明白水和食物比黃金和鉆石更珍貴。當地震和海嘯發生時,人們就會明白,再豪華的別墅和豪宅,在大自然的巨手中,都是壹團泥。當人類讓地球變得無法居住,那麽任何國家、民族、政黨等。變得毫無意義,當然,文學也毫無意義。我們的文學真的能克制人類的貪婪,尤其是國家的貪婪嗎?結論很悲觀。雖然結論悲觀,但我們不能放棄努力。因為,這不僅是為了救別人,也是為了救自己。莫言,本名關,生於2005年2月1955,祖籍山東高密。他是第壹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他以1980年代的壹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了揶揄鄉愁和憤懣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揶揄尋根文學的作家。2000年,莫言的《紅高粱》被《亞洲周刊》評選為20世紀中國小說100強之壹。2005年,《檀香刑》被壹致入圍茅盾文學獎。2011莫言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65438年2月6日,莫言被澳門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65 438+03 10 10月30日,中國第壹所培養中國網絡文學原創作者的公益大學鼓勵中國網絡文學大學成功開學,莫言擔任該校名譽校長。據不完全統計,莫言的作品目前已被翻譯成至少40種語言。
  • 上一篇:律師函操作指南
  • 下一篇:保險公司堅持走法律程序,即使他們知道他們會敗訴。妳知道原因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