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學院(原邕江學院)是由南寧市人民政府和民革廣西委員會聯合辦學的兩所公立和私立大學。學校創建於1985,2013年被教育部選為應用技術大學首批試點高校,經教育部批準招收港澳臺本科生。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學校位於南寧市五象新區,總占地面積1,374.64畝,實際使用面積1,296.28畝,建築面積395944.1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8240.72萬元,藏書1.287萬冊紙質圖書90965438現有專任教師657人,其中具有副高中以上職稱的206人,占專任教師的31.35%;研究生以上學歷331人,占專任教師的50.38%;雙師型教師278人,占專任教師的40.03%。全日制學生14546。
學校現有10個二級學院,包括機電工程學院、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會計審計學院、管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文藝設計學院、通信學院、中興工程學院、高波軟件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學校根據廣西“14+100億元”產業發展需求,大力發展應用型學科專業集群,構建以工科為主體、多學科專業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重點發展服務型工科專業。學校面向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本科招生專業22個,高職招生專業15個。專業設置涵蓋工學、管理學、文學、藝術、法學、農學、經濟學等7個學科,形成了以工學為主、管理學、藝術學為輔的多學科協調發展體系。專業建設圍繞工科的集群發展方向,突出特色的培育和凝練。目前,“2+6”架構已初步形成。“2”,即重點引領和培育城市產業、公共服務工程和質量技術工程。“6”即重點發展交通與物流、機電與先進制造、信息與通信技術、土木建築工程、質量與技術工程、城市文化與管理六大專業群。目前,廣西高校特色專業3個,廣西重點專業4個,教育部1 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廣西1示範實訓基地。學科專業建設緊密契合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特別是南寧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中國與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貿易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的戰略目標高度契合。
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打造特色鮮明的全國壹流應用技術大學的辦學定位,以“自強、厚德、好學”為校訓,不斷踐行“應用、開放、新體驗”的辦學理念,堅持“自強、責任、卓越、有用”的核心價值觀, 貫徹“溫暖校園、靜心讀書”的辦學戰略,積極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堅持工程化、需求導向、服務導向的協調發展,培養“有個性、有就業能力、有創業精神、有深造基礎、有發展後勁”的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 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鮮明,人才質量穩步提高。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壹直保持在93%以上。30多年來,為南寧、廣西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3萬多名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
學校從廣西相對欠發達的區域情況和自身國有、民辦辦學情況出發,始終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努力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壹”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基於相同利益的考慮,開展了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了六種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即與南寧威寧投資集團的互聯互通模式,與南寧市軌道交通公司的需求驅動模式,與廣西質量技術監督局的開放模式,與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蘇州高波教育集團的親緣嫁接模式,與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廣西分院的產學結合模式,與中科、廣西新桂商的招商集團。這六種模式突破了訂單培養、設立實踐實訓基地、共同制定培養計劃和課程體系、教師交流等層面,上升到基於相同利益的穩定、長期、深度融合階段,初步建立了行業企業參與學校治理、專業建設、課程設置、人才培養、績效評價的體系。這六種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打通了第壹校區與第二校區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銜接。特別是與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合作辦學質量工程本科專業,彌補了廣西質量管理學科的專業空白,開創了廣西民辦與公有制混合所有制辦學的先河,建立了中職-高職-本科職業教育體系的立交橋。圍繞服務國家的戰略需求,合作將進壹步深化。
學校高度重視科研發展,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究基地和工程中心的平臺建設,建立了24個具有區域特色和學校戰略部署的科研基地。教育部批準的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項目1個,自治區教育廳特色研究基地7個,分別是廣西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廣西協同教育平臺2個,廣西高等職業教育示範實訓基地1個,應用技術類高校人文社科服務區域發展特色基地1個,廣西高等職業教育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南寧市共有5個市級研究基地,分別是:南寧市軌道交通人才高地、南寧學院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南寧市軌道交通模擬駕駛系統平臺、南寧市首批動漫人才培訓基地、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與控制實驗中心。校內有12個研究機構或平臺。分別是:南寧大學質量科學協同創新中心、應用技術大學建設發展研究中心、南寧大學信息安全研究院、南寧大學市場研究院、南寧大學與廣西西平潤建設工程檢測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基地、中國-東盟汽車應用技術與服務研究中心、中國-東盟物流研究院、南寧大學教師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中興工程學院、南寧大學高波軟件研究院、南寧大學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南寧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學校積極與自治區科技廳、南寧市科技局、邕寧市科技局、自治區科協等科研部門對接,特別與邕寧新興產業園建立了合作關系。學校設立了“教授培養工程”項目和校級項目,開設了布谷湖大講堂“教學科研基礎講座”,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高水平科研項目和高質量論文獎勵機制,有效提高了教職工的科研意識。
學校利用周邊東盟國家的優勢,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與泰國、英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舉辦了近20個合作辦學項目。學校多次選派教師和管理幹部到海外學校培訓,拓展了教師和幹部的國際視野。2014中國首個東盟城市軌道交通教育服務項目——泰國教師研修班在南寧大學成功舉辦。泰國17高校的26位老師在我校學習語言文化、城軌、高鐵。
“支持南寧學院建設國家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努力升格為南寧學院”被列入南寧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這是南寧學院的重要發展機遇。展望未來,南寧學院將繼續探索應用技術大學辦學之路,深化改革,開拓創新,深入推進內涵建設,提升辦學水平,堅持“應用型、開放型、新體驗型”的教育理念,致力於優秀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應用型科學研究,服務城市產業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進步,提升城市內涵和品質,促進城市繁榮發展,走質量發展、特色發展、內涵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