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妳還記得劉巧兒的案子嗎?那壹年馬錫五是如何被審判的?

妳還記得劉巧兒的案子嗎?那壹年馬錫五是如何被審判的?

71年前的今天,1947年3月13日,延安解放日報報道了著名的陜甘寧邊區馮婚姻糾紛案。因為這個案子在三月份被編為說書人劉巧兒的重聚和劇本劉巧兒的控訴,所以人們也稱之為劉巧兒案。

劉巧兒案發生在甘肅隴東,1943。

隴東是民族鬥爭最激烈的地區,稱為統戰區。起初,隴東的幾個縣政府都屬於國民黨,但駐軍來自* * *生產黨。1940年,* * *生產黨幾經鬥爭,趕走了國民黨,在隴東站穩了腳跟。1996年* * *隴東區委進駐重鎮青陽,並成立隴東特委辦公室和隴東政府.

隴東位於陜甘寧邊區的西大門,轄9縣。隴東特派辦成立後,大力發展對敵群眾組織,積極開展群眾工作,興辦教育,發展生產,迅速穩定了社會秩序。

當時隴東專員公署的負責人是專員馬錫五。馬還擔任邊區高等法院隴東分院院長,負責邊區的司法工作。

馬錫五出生在陜西省誌丹縣的壹個貧苦農民家庭。小學畢業後,因為家庭原因,家裏放羊困難,考不上,就輟學了。後來他出去打工謀生,做過會計,當過兵,做過生意。

1930年春,31歲的馬錫五加入了劉誌丹領導的革命隊伍。1935年春,中央紅軍到達陜北。這年冬天,馬錫五因其傑出的才能被任命為蘇聯國民經濟部長,並於同年2月加入中國* * *生產黨。1936年5月,中央決定成立陜甘寧省,李富春任省委書記,馬錫五任省蘇維埃主席。

馬錫五就任專員兼總統後,走的是黨的群眾路線,執政風格與國民黨專員完全不同。他很少去慶陽市法院判案,他的法庭往往設在案發現場。他經常肩扛鋤頭去鄉下。所到之處,他幫助群眾幹活,鋤地,聊天,調查清楚情況,現場審理案件,現場作出判斷。他因作風深入,辦案公正,深受群眾愛戴。

年輕女性礙手礙腳,怨聲載道。

1943年春天,馬錫五來華池縣視察司法工作,遇到當地壹名女青年攔路投訴。她不服縣司法所的壹審判決,要求討回公道。

投訴的女青年叫馮鵬兒,華池縣護城河張榜元村人。彭二4歲時,被父親馮延貴許配給上堡子張灣村農民張金財的次子張柏二。張家是遠親。彭兒經常跟隨祖母去萬章,並逐漸與張白兒結緣。

然而,當女兒長成了大姑娘,馮艷貴後悔了。我覺得我女兒不僅長得好看,而且心靈手巧。她會剪紙和做針線活。當她訂婚的時候,她沒有。沒收到彩禮,吃了虧。於是,他以婚姻自主權為借口,勸說女兒解除婚約。當時陜甘寧邊區已經頒布了婚姻法,在全區提倡婚姻自由和自主。與此同時,馮延貴在護城河以南將女兒偷偷許配給張先治的兒子,得到彩禮2400元和48塊銀洋。當張金財得知此事後,他向華池縣政府投訴。

根據當時民主政府的政策,早婚和商業婚姻是被禁止的封建婚姻,因此華池縣司法部門決定取消這兩項婚約。

ve之後

美滿的婚姻就這樣破裂了,人們紛紛談論這件事。寶兒傷心欲絕。據說隴東有個馬專員,他明白寶二決定在路上告狀。

彭擔任該村婦女代表多年,有壹定的政治覺悟和工作能力。她斬釘截鐵地說:我不愛朱的財富,但我愛張白兒,她誠實、忠誠、勤勞,我就是死也要嫁給張白兒!

馬慶田巧妙地判決了壹起疑難案件。

在對馬錫五鄉鎮幹部群眾進行了認真調查,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和要求後,他對這壹案件作了深思熟慮的回答.

1943農歷4月17日,也就是陽歷5月20日,華池縣嶽樂區舉行了三湘群眾大會。馬專員坐在主席臺上,壹身粗布衣服,協助華池縣司法所公開審理馮鵬兒案。

馬專員當著幾千人的面,逐壹詢問了馮朋兒、張白兒、馮延貴等參與搶家的人,並詢問了在場人員的意見。最後,法院當場宣判:1。馮延貴違反邊區婚姻法,多次背叛女兒。她收的彩禮全部沒收,給她半年的辛苦錢算是警告。二、張家夜間聚眾搶劫親戚,擾亂鄰居,擾亂社會秩序,判處頭目有期徒刑六個月。其他與會人員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以澄清法制。3.彭峰林強和張柏爾是在自由戀愛的基礎上自願結婚的。根據邊區婚姻法的規定,他們的婚姻是有效的。

判決壹宣布,全場壹片歡騰!

馬專員還現場為馮朋兒和張柏爾頒發了結婚證,稱贊他們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婚姻自主的精神。馬專員祝兩位新婚夫婦婚姻幸福,並勸說兩位公婆改善關系。馬專員主動為華池縣司法所此前的不當判決承擔責任。

壹起復雜的民事案件,馬專員裁定公正合理合法,群眾紛紛稱贊:這才是真馬!

本案創造的審判與調解相結合的方式被馬錫五用來解決許多民事糾紛。

通過司法實踐,馬錫五逐漸形成了壹套審判特色。第壹,貫徹黨群眾路線,不要相信陳述和口供,要通過調查研究,分清是非,定罪量刑。二是審調結合,壹般民事案件盡量采用調解。第三,訴訟程序簡單易行,不需要開庭,而是盡可能走基層,方便群眾。

包案宣判壹年多後,《延安解放日報》廣泛報道,稱讓我們體驗了的審判之法。中央總結和推廣了馬錫五時期的經驗。這樣,由* * *產黨領導的陜甘寧邊區和根據地的司法工作向前邁進了壹大步,對鞏固革命政權和促進敵後抗日戰爭起了重要作用。

劉巧兒世界聞名。

壹個關於婚姻自由的案件已經塵埃落定,但它的影響越來越大。

幾經波折,強和張柏爾十分珍惜婚後來之不易的生活。他們努力工作,勤儉持家,生活越來越好。不久,兩人生了兩個兒子。久而久之,馮和張也互相理解,和好如初。彭兒和張柏爾都成名人了,建議改名。於是馮朋兒改名為馮,張柏爾改名為。

秦風的故事《爭取婚姻自由》於1945被邊防部門秧歌隊編成劉巧兒,解放初期被北京評劇院改編成同名評劇。後來,評劇《劉巧兒》被拍成電影,塑造了劉巧兒塔尖的藝術形象。

從陜甘寧邊區開始,各級政府就壹直關心他們的生活。近年來,華池縣重建了他們的舊居,建造了新的二喬住宅,並建造了劉巧兒館。2002年,馮被聘為華池縣民間工藝公司董事長,並被授予民間工藝大師稱號。

馬錫五和美國的審判精神日益發展。

那時,馬錫五成了壹名著名的法官。1946年當選邊區高等法院院長。新中國成立後,他出任美國最高人民法院西北分院院長。1954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副委員長兼人民法院院長。4月1962日,馬錫五因病去世。

馬錫五和美國強調通過調解解決壹般民事糾紛,這被視為壹種司法創新。許多國外司法界對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審判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

新中國成立後很長壹段時間,馬錫五審判模式被視為法院的基本工作模式。法官立案、審判、執行壹肩挑,常年騎自行車或騎馬下鄉調查取證,穿梭於田間地頭,在糾紛發生地和當事人住處組織開庭,審理判決案件。這壹時期的審判工作有多種模式,如馬背上的法庭、背上有國徽的法庭等。

10文革期間,公檢法長期癱瘓。改革開放後,重建法制,包括建立健全的法律體系和嚴格的現代審判程序,成為主要任務。馬錫五的審判方式逐漸被忽視,淡出審判領域。

但近年來,由於大量案件的出現,人們壹直在質疑司法審判的公正性,涉法涉訴信訪也層出不窮。在審判過程中,人們會想到馬錫五和他所倡導或實行的群眾路線。於是他們開始倡導向馬錫五學習,壹些省級高院甚至提出全面推行馬錫五審判方式,引發了對馬錫五審判方式的廣泛討論。

討論自然是見仁見智。主流觀點認為,馬錫五和美國的審判模式在今天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啟示是司法機關不僅要嚴格依法審判,還要充分考慮群眾意見,做出群眾可以接受的判決。法官在辦案過程中,必須兼顧庭內和庭外工作,發揮人格魅力,推動審判工作,更多地運用調解解決糾紛。高效率低成本解決糾紛,穩定社會秩序。

然而,壹些人認為馬錫五不能在實踐中機械地復制美國的工作方法。除了偏遠地區,法官不可能對每個案件都直接調查取證,因為在相對發達的地區或者大中城市,案件數量特別多,每個法官壹年要處理幾百個案件。單從時間上來說,下鄉調查壹個案子,不可能幾天。更重要的是,必須維護審判程序的公正性,必須給各方充分發表意見的場所。庭審有利於排除外界幹擾,體現司法獨立,樹立法律的神聖性和權威性。而且法院內部的分工和監督也要堅持,立案、審判、執行由不同部門、專人負責。

有專家表示,過去和現在的做法都有其合理性和實用性,應根據時間和地點進行提煉和綜合運用,以推動今天的司法工作。

不管有多少種觀點,有壹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馬錫五的精神測試方法永遠不會過時。

  • 上一篇:老賴不執行法院判決會受到什麽處罰?
  • 下一篇:農村危房鑒定標準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