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沙赫特。
觀點:凝聚力越大,企業越有活力。
點評:凝聚力效應是指集體對其成員的吸引力。
值得強調的是,集體可以滿足人們成就的需要。人壹般都有探索、創造、成就的需求。當他們通過努力在某壹方面取得成就時,會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到精神上的滿足。但是,就像剛才說的,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他們能得到集體成員的幫助和支持,他們不僅會深深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和魅力,而且會在集體的幫助下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集體中,人們不僅滿足多種需求,而且逐漸認識到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只有集體的每個成員都對集體負責,主動承擔集體義務,逐漸形成集體意識,產生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集體才能真正有凝聚力,產生凝聚效應。需要指出的是,凝聚作用也具有雙重性,需要在工作中正確引導,防止狹隘群體思想的滋生。社會心理學家沙赫特曾就群體凝聚力對生產效率的影響做過實驗。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凝聚力越大,生產效率越高,越有活力。
本實驗的結果提示管理者在提高群體凝聚力的同時,要註意加強對群體成員的思想教育和誘導,克服群體中可能存在的消極因素,使群體凝聚力成為推動工作效率的動力。對團員進行思想教育和引導是管理中壹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團隊凝聚力是維持壹個穩固團隊存在的必要條件。如果壹個團隊失去了凝聚力,就會像壹盤散沙,難以維系,呈現低效狀態;以及團隊凝聚力強的團隊,其成員熱情、認真、創新。因此,團隊凝聚力也是實現團隊目標的重要條件。
作為團隊的領導者,在給每個成員自我發展空間的同時,也要擺脫個人英雄主義,做好團隊的整體搭配,形成和諧的團隊默契;同時,應努力鞏固團隊成員相互理解和取長補短的重要性。如果能做到這壹點,團隊就能凝聚起高於個人力量的團隊智慧,隨時都能創造出驚人的團隊業績和團隊業績。早在1945,被譽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就提出“公司要充分發揮全體員工的勤奮”,不斷向員工灌輸“全員經營”、“集體智慧經營”的思想。為了建立強大的團隊,在20世紀60年代,松下電器公司會帶領所有員工,戴著頭巾,穿著武士衫,揮舞著旗幟,在每年的正月初壹去送貨。在看著上百輛卡車隆重駛出工廠的過程中,每壹個工人都會感到由衷的自豪,為自己是這個群體中的壹員而驕傲。
在樹立全體員工團隊意識的同時,松下努力調動每壹位員工的智慧和力量。為了實現這壹目標,公司建立了提案獎金制度,並不惜重金向全體員工征集建設性意見。雖然公司每年發放的獎金數額巨大,但正如公司勞動關系部總監所指出的那樣,“從金額上來說,這種提案獎金制度每年比支付給員工的獎金節省了13倍以上。”
但是,松下建立這個制度最重要的目的不是為了節約成本,而是希望每壹個員工都參與管理,希望每壹個員工都被視為自己工作領域的“總裁”。
正是因為松下充分認識到團體力量的重要性,並在經營過程中處處體現這種思想,松下的每壹個員工都把工廠當成自己的家,把自己當成工廠的主人。即使公司不公開提倡,各種提案還是會紛至沓來,員工隨時隨地都會想到——在家裏,在火車上,甚至在廁所裏。
松下與員工建立了可靠的信任關系,使員工自覺地將自己視為公司的主人,有為公司做貢獻的責任感,煥發出高昂的熱情和創造力。由此,松下形成了巨大的親和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使公司不僅從壹個小作坊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家電公司,而且成為電子信息行業的大型跨國公司。其產品種類之多,市場範圍之廣,增長之快,經營效率之高,令人驚嘆!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資源中,人力資源是重要的要素,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驅動力之壹。如何有效地配置人力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力資源的優勢,已經成為企業關註的話題。隨著21世紀理性營銷時代的到來,個人英雄在營銷舞臺上再也無法獨唱主角,依靠自身實力主宰局面,轟轟烈烈起舞的日子壹去不復返了。團隊,壹個營銷時尚術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深入研究。團隊管理正被引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新領域。
拳頭傷人之所以比手指或者巴掌疼得多,是因為當拳頭握緊的時候,整個手的力量全部凝聚在拳頭的心裏,更有力量!如果壹支軍隊能百戰攻城掠地,那它最大的特點應該是人和。在營銷領域,壹個優秀的經濟團隊也是壹樣,其強大的凝聚力成為他們成就夢想、創造輝煌的法寶。那麽,立足於企業的角度,如何才能把團隊中分散的力量聚集起來,也就是如何提高團隊的凝聚力,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為企業員工規劃壹個長遠的願景。企業願景是企業的發展和未來,是企業行為的根本目標和員工信心的基本來源。看到遠處的燈光,腳下的路開始堅實。船隊出海,沒有針對性的航行,各路船只都會迷失方向,四處漂泊。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不相為謀,不同期待,沒有凝聚力。企業要依靠文化建設把員工的價值觀和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統壹起來,保證員工的積極性被激活。只有這樣,員工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未來,為了企業的未來,團結壹致,全力以赴去奮鬥。
第二,經營企業就像經營壹個國家。聖人則昌,大師則敗。團隊有它的核心力量,那就是領導力。虎父虎子,壹個強將和壹個好兵,壹個優秀的領袖可以組成壹個完美的團隊。領導者是團隊的先鋒,是策劃的戰略家,是指揮的元帥。領導的壹言壹行甚至壹個微笑都可能對團隊產生影響。提前做人,與其說壹個團隊可以團結在某個領導的周圍,不如說是某個人格魅力下聚集起來的團隊。作為壹個團隊的領導者,在團隊管理的過程中,首先關註自己,不斷規範、提升、超越自己,樹立榜樣,樹立威信,講親和力,顯得尤為重要。
第三,為員工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企業在追求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要兼顧員工的可持續發展。著名的馬斯洛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三個層次:生存需求、關系需求和成長需求。為了控制團隊力量的流失,這就要求企業為員工提供完善的激勵培訓機制,營造良好的學習和提升氛圍,幫助員工實現自我成長和價值追求。企業的培訓要與企業文化掛鉤,註重細微之處,融入生活,從做人到做事,從理論到實踐,全方位多角度發展,培養員工的歸屬感和使命感。員工的全面成長也將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後續動力,推動企業的現代管理進入良性循環。
第四,深化內部分工,圈定外部強敵。很多企業過分強調職權的提升,以此來激發員工的上進心,催化員工的積極性。但壹不小心就誤導了,人為制造內部矛盾,無法溝通和解。他們要麽忍痛放棄已經放棄的,要麽坐視矛盾激化。結果是團隊崩潰,企業收拾尷尬的爛攤子。可以說,刻意的努力功虧壹簣。事實上,理性的企業引導壹定要讓員工清楚:真正的競爭來自外部,員工要加強危機感——如果企業本身不穩健發展,就無法滿足員工的期望;只有團隊團結協作,為企業的成就而奮鬥,才有個人的空間。同時,企業要建立壹套公平合理的考核體系,充分評價員工的優勢和劣勢,準確分工,以人各有誌,各盡其職為原則,以平等合作為理念,贏得人心,打造默契團隊。
第五,保持隊伍幹凈。腫瘤最可怕的是無休止的擴散。我們經常看到壹些原本很帥的團隊,由於少數不安分成員的存在,變得鬥雞眼,面目全非。我們稱之為“團隊垃圾現象”。沒有壹個團隊能保證永遠只選擇德才兼備的人,“垃圾”的滋生不容易避免,但能否快速清除卻成了團隊成敗的制約因素。企業用人之道,要以德為本,講究量體裁衣,人品第壹。對待個人主義者和消極思考者要及時預警,善於受益和引導,如果仍然不能糾正,就要被淘汰;素質不好的會馬上開除出隊,沒有容忍度。
願景、領導力、培訓、分工、淘汰,企業在把握這些要素的時候,需要註重細節,微觀管理,壹點點吸收才能看到實效,以審慎贏得大局,帶動團隊凝聚力,才會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