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七部門采取了哪些措施共同規範網絡直播?

七部門采取了哪些措施共同規範網絡直播?

日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直播規範管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增強主流價值引導,要切實維護網民權益,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築牢信息安全屏障,嚴懲違法行為。

1,提升主流價值。網絡直播平臺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壹起來,強化導向意識,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扶持優質主播,擴大優質內容的生產和供給;培養網絡主播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有效提升直播平臺的精神氣質和文化實力。

2.要切實維護網民權益。網絡直播平臺應當嚴格遵守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規定,規範用戶身份、地理位置、聯系方式等個人信息的收集和合法使用;充分保護用戶的知情權、選擇權、隱私權等合法權益;依據法律法規引導和規範用戶合理消費、合理獎勵;依法依規保留直播畫面、互動留言、充值獎勵等記錄;加大對各類侵害網民權益行為的打擊力度,切實維護網絡直播行業秩序。

3、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網絡直播平臺嚴禁為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主播賬號註冊服務,為16周歲以上但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主播賬號註冊服務應當征得監護人同意。

應為未成年用戶提供“青春模式”,防止未成年人沈迷網絡直播,屏蔽不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直播內容,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充值、打賞服務;建立專門的未成年人客服團隊,優先受理並及時處理涉及未成年人的相關投訴和糾紛,對冒用成年人賬戶的未成年人給予獎勵,經核實後按規定退還。

4、構築牢固的信息安全屏障。網絡直播平臺應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嚴格落實信息內容安全管理責任制,具備與創新發展相適應的安全可控的技術支持和防範措施;對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新技術、新應用、新功能的直播信息服務,要嚴格評估;基於深度學習和虛擬現實的技術制作和發布的不真實直播信息內容,應當以顯著方式予以標識。

5.我們必須嚴懲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打擊顛覆國家政權、傳播歷史虛無主義、煽動宗教極端主義、宣傳民族分裂思想、利用網絡直播煽動暴力恐怖等違法犯罪活動;嚴厲查處淫穢、誹謗、賭博詐騙、侵權盜版、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全面清理低俗、封建迷信、“擦邊球”等違法不良信息。

擴展數據

《意見》明確了平臺、主播、用戶的責任:

首先,平臺的主體責任要壓實。網絡直播平臺提供互聯網信息直播服務,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嚴格履行網絡直播平臺的法定職責和義務,落實網絡直播平臺主體責任清單,根據網絡直播行業重大問題清單,建立健全並嚴格執行主編責任、內容審核、用戶註冊、跟帖評論、應急處置、技術安全、主播管理、培訓考核、舉報受理等內部管理制度。

其次,要明確主播的法律責任。利用網絡直播平臺開展直播活動的自然人和組織,應當嚴格按照《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及其他相關要求,實行網絡實名制註冊賬號,規範使用賬號名稱。

網絡主播應當依法依規開展網絡直播活動,不得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穩定、擾亂社會秩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傳播淫穢色情信息等法律法規禁止的活動;不得發布超出許可範圍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未經監護人同意,不得接受未成年人的充值和獎勵;不從事平臺內或跨平臺的非法交易;不得組織或煽動用戶實施網絡暴力;不得組織賭博或變相賭博等線上線下違法活動。

最後,要加強用戶行為規範。網絡直播用戶在參與直播互動時,應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文明互動,理性表達,合理消費。不得在直播間發布或傳播違法信息;不得組織或煽動對網絡主播或用戶的攻擊和謾罵;不使用機器軟件或組織“水軍”進行負面評論,惡意“灌水”;不要制造爭財、炫富、博取眼球等不良互動氛圍。

人民網-分類分級管理主播賬號,設置單次打賞上限?七部門聯手規範網絡直播。

  • 上一篇:派出所政審意見填什麽?
  • 下一篇:企業實踐調查報告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