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企業改制的法律風險提示要註意什麽?

企業改制的法律風險提示要註意什麽?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為了滿足企業自身的發展需要,企業進行重組是不可避免的。企業改制過程中,涉及壹系列制度修改,必然涉及相關法律法規。本文將詳細闡述企業改制的法律風險提示,幫助您防患於未然。第壹,提高管理者的法律意識,切斷法律風險的根源。所謂企業法律風險,是指企業經營中因忽視法律規則、忽視法律審查、逃避法律監督而引發的經濟糾紛,以及訴訟給企業帶來的潛在或重大經濟損失。對於企業來說,企業的任何壹種行為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風險,法律風險無處不在,就像市場機會無處不在壹樣。“改制、兼並、重組、對外投資、承包、產銷行為”,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企業面臨的環境日益復雜多變。如果企業管理者的法律意識僅僅停留在事後救火這種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法律救濟方式上,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的要求。企業管理者未必精通法律知識,但未必沒有法律意識。筆者認為,企業經營中的法律風險完全可以提前防範。甚至壹些“不該發生的事故”依然頻繁發生。究其原因,是我們的企業管理者法律意識不夠強,防範法律風險的意識不夠深,對法律風險防範的投入不夠(包括精力和金錢投入)。據統計,美國企業防範法律風險的平均成本占企業收入的1%,而中國呢?大多數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投入嚴重不足,法律風險防範能力較弱,因法律風險導致損失的風險較高。經驗告訴我們,企業管理中法律風險的存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重視它,不防範它,任其發展。因此,應註重提高企業管理者的法律意識,多熟悉與企業經營相關的法律知識,對企業法律風險進行安全檢查,及時發現隱藏在企業中的法律風險,提前采取預防或防範機制,規避企業經營中的法律風險,切斷法律風險產生的根源。二、防患於未然,定期進行法律風險評估。企業要保持長期穩定,需要有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和風險防範規避機制,提前了解風險,盡量規避法律風險。隨著我國法治經濟的不斷發展,法律的不斷完善,我們的企業管理者要進壹步轉變觀念,法律意識要大大提高,即從“救火”到“防火”;從法律救濟意識到法律預防意識;從依法維權意識到依法治企意識。總之,我們應該把我們的法律意識從被動意識提高到主動意識。企業應未雨綢繆,在內部建立有效的風險規避機制,投入壹定的精力、人力、財力,提前建立法律“防火墻”,使企業經營過程中涉及的主體資格風險、財務隱性風險、人力資源風險、產權結構風險、訴訟仲裁風險、產權交易與投資風險、法律法規動態風險、匯率變動風險、合同管理風險、商業信譽風險等知識為人所知。企業的管理者每年要定期對自己的企業進行法律風險評估。所謂法律風險評估,是指通過法律及相關行業專家對目標企業的法律風險事項進行調查,並出具法律風險評估報告的意向性法律防範可行性建議。通過對組織架構、股權結構、治理結構、公司章程、許可證、內部管理制度、業務流程、財務管理制度和流程、重大對外合同簽訂的決策和流程、勞動合同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知識產權等項目的審查,找出潛在的法律風險和潛在的訴訟。通過法律風險評估報告,及時披露企業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引起企業管理者足夠的重視,然後在法律顧問團隊的幫助下,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最終做到防患於未然。三、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預警、防範和規避機制,切實提高法律風險防範能力。企業“走出去”,法律必須先行。“再高的駕駛技術,也有被追尾的可能。”企業再大再強,也要防範法律風險。企業的各種行為都會存在法律風險,任何類型的法律風險都會造成商機的喪失;廣泛宣傳的法律風險會給企業的商譽帶來很大的損害。當這種損害發生時,又會出現另壹種風險,公司業務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商譽的損害會使商業夥伴失去信心,進而導致收益下降,投資者失去信心,最後導致股票價值下降。美國波音公司總部高管500人,其中法律顧問232人,約占46%。去年,有關部門做的“中國100強企業法律風險調查”顯示,大多數中國企業對“走出去”的法律風險沒有清醒的認識,中國企業法律風險防範費用僅為發達國家的1/50。預警機制要以分析為基礎,法律風險防範機制要強調預見性,防患於未然,提高法律風險防範能力,有效減少企業損失。通過風險分析與評估、風險控制管理、風險監控與更新,可以發現和識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潛在的法律風險。第四,準確把握風險來源,最大限度規避法律風險。調查顯示,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型企業普遍積極采取規範的法律風險防範措施,其中準確把握風險源頭是壹大亮點。對於我們運輸企業來說,只要企業存在,風險就會伴隨壹天。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中,存在著風險和危機,其中以下法律風險源尤其值得關註。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風險:是指在合同談判、訂立、履行、變更和轉讓、終止和確定違約責任的過程中,合同壹方或雙方當事人的利益受到損害或損失的可能性。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融資合同、合作合同、施工合同、物資供應合同涉及金額巨大。特別是如果未能通過有效的法律風險評估和控制,很可能會出現較大的法律風險,為雙方留下糾紛隱患。M&A轉讓中的法律風險:企業合並涉及公司法、競爭法、稅法、知識產權法等法律法規,操作復雜,社會影響大,潛在法律風險高。有的標的大,價值評估難,轉讓手續復雜,廉政風險高。雖然轉讓程序和要求規範,但操作中的法律風險仍然巨大。知識產權的法律風險:知識產權是創造和智慧的成果,其客體是壹種特殊的無形財產,需要相關企業管理機構予以特別關註。人力資源管理的法律風險:《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以及國務院制定的有關勞動用工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是保護勞動者權益的法律制度。作為壹家老牌道路運輸企業,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的各個環節,從招聘、面試、錄用、使用、簽訂勞動合同、員工待遇、員工離職等流程中都有相關的勞動法律法規。任何不符合法律的行為都可能給企業帶來勞資糾紛。財稅法律風險:企業的涉稅行為因涉及遵守財稅法律法規,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未來利益。比如有的企業多繳稅或少繳稅,或者因為涉稅行為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經營管理法律風險:作為運輸企業,在車輛經營管理和安全方面,涉及管理缺陷導致的侵權、服務收費導致的合同糾紛、交通事故導致的人身財產損害賠償等法律風險。綜上所述,企業改制涉及的壹系列問題將成為改制成功與否的焦點。在改制過程中,壹定要把握好尺度,避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幫助企業更好地發展。以上是企業改制法律風險提示的全部內容。如果還是不明白,建議咨詢專業律師進行壹對壹的講解。
  • 上一篇: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述評
  • 下一篇:簽訂借款合同應註意的八點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