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清朝末年,清廷之所以能夠在無數次動亂中延續百年,得益於執政者的卓越能力,甚至出現了“共治興國”的小高潮。
當時清朝有八任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陜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後來清朝滅亡前,還有第九任總督:東北三省總督,所以也有九任總督的說法,但由於其設立時間較短,不在今天討論的範圍之內。
那麽,在這些諸侯中,誰的地位最高呢?哪位州長最富有?
八任總督中,最差的是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
管轄直隸壹省的直隸總督,看似不如管轄多省的其他總督漂亮,其實不然。直隸大概涵蓋了今天的京津冀地區。最重要的是京城在他的管轄範圍內,相當於皇帝讓妳保他壹命。
後來直隸總督還兼任北洋大臣,太不可思議了,相當於國家拿妳當代言人,掌管外事。直接確立了直隸總督為新疆第壹大臣的地位。
兩江總督管轄兩江,即今天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和上海。
兩江之地土地肥沃,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它不僅是清廷的經濟命脈,也是文人翰林的主要來源。如果不是科舉考試中的平均疏漏,很可能60%以上的進士都出自這裏。
後來兩江總督兼任南洋大臣,負責五口通商,也與直隸平起平坐。
直隸總督占據權力中心,兼任北洋,權力最大;兩江總督占據經濟中心,兼南陽之職,最富。他們屬於最好的兩個省長,由於地位相近,有時會有南北之間的職務調動。
所以能擔任這兩個職務的,絕對是朝廷官員。
曾國藩和李鴻章都做過;榮祿、岐山、柳永、袁世凱擔任直隸總督;曾國荃、劉坤壹、張之洞是兩江總督。
八位巡撫中,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都是規規矩矩的。
湖廣總督,掌管湖北、湖南兩省。兩湖經濟發展不錯,雖然比不上兩江的pk,但是有江漢和洞庭湖兩條平原帶,而且按照長江的航運來看,經濟和兩江相差不大。
洋務運動期間,受益匪淺,發展潛力無限。
兩廣總督管轄今天的廣東、廣西、海南三省。清代兩廣最大的優勢就是港口。海禁期間,廣州港是唯壹對外開放的港口,因此也考慮到了外交責任。
同時,因為地處邊境,相對和平,所以不僅能容得下重兵,而且不用太操心軍事,這也是八大諸侯中的肥缺。
閩浙總督管轄今天的閩、浙、臺三省。因為地處沿海,也起著海防的重要作用。此時也是綠營軍隊最有組織的地方,需要清廷重托的人才能擔當此重任。
同時對水陸提督的控制力非常強大。而且當地經濟也不錯。
林則徐、李鴻章、張之洞擔任湖廣總督;
林則徐、祁山、曾國荃、劉坤壹、張之洞擔任兩廣總督。
鄧廷楨和左曾任福建和浙江巡撫。
其余三位巡撫:陜甘巡撫、四川巡撫、雲貴巡撫屬於第三梯隊。
陜甘總督,主管陜甘兩省,兼顧青海、新疆。八個督撫中,管轄面積最大,但經濟發展遠不及中原。
而且戰爭多,地理復雜,軍隊人數最多,更容易出軍事成績。
所以總督雖然也是文官,但偏向軍政能力。
四川巡撫,掌管今天的四川省和重慶市,兼顧西藏。
類似陜西但甘肅的總督,管轄面積大,但經濟發展不如中原。發生過多次戰爭,大名鼎鼎的平定金川,也就是金川大小,從這裏調動軍隊參戰,損失慘重,白銀消耗不計其數。
管轄雲貴兩省的雲貴總督,也要顧及西藏。可以說是清朝最難纏的總督了。
雲貴高原海拔高,環境差,經濟落後,地理位置偏僻,事務復雜。要管好土司官官的復雜關系,管好百姓的溫飽,管好西藏的事務,管好邊防。
山高皇帝遠,去中央撇清關系極其折騰。
我們熟悉的省長很多,比如傅康安、林則徐、鄧廷珍、左。
但作為川滇總督,認識的人並不多。比較有名的川督有策冷、丁寶楨、趙爾勛。雲貴總督包括趙良棟、鄂爾泰和尹繼善。
綜上所述,清廷讓高層在第壹梯隊擔任直隸總督、兩江總督;讓巡撫擔任湖廣兩廣總督和第二梯隊的閩浙總督;讓軍事將領擔任第三梯隊的陜甘、四川、雲貴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