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的成功往往與幸福的婚姻和家庭密切相關。從談戀愛到締結婚姻,建立家庭,是人生必經的階段。在大學階段,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婚姻觀和家庭觀,處理好復雜的感情和人際關系,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成功。
第壹,愛情和生活
愛情是人生中壹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很多人不惜用最美的語言來描述愛情的永恒和不朽,認為愛情可以帶來精神上的鼓勵、情感上的愉悅和生活上的充實,沒有愛情的生活是蒼白的、壓抑的,甚至是沒有意義的。有些人因為看到別人的不幸或者經歷過自己的不幸,對愛情持悲觀態度,認為美好的愛情只是戲劇中的壹個演繹,而生活中的愛情帶給人的更多。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正確理解愛情的本質,處理好關系,愛情就會給生活帶來幸福,否則,就可能成為人生不幸的原因。
(壹)愛的本質
所謂愛情,是指男女雙方基於相同的生活理想,在自己的內心深處互相傾慕,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的終身伴侶的壹種強烈的、純粹的、專壹的感情。性、理想和責任是真愛的三個基本要素。
性明確地將愛與世界上的其他情感區分開來,如親人之愛、朋友之愛或同誌之誼,使愛成為壹種特殊的“愛”。
理想賦予愛情更深的社會內涵,這是愛情成長的內在基礎。愛情是兩個人感情的交融,是愛她(他)和自愛的統壹。對方的人品是我對人品的追求,對方的行為是我認同的行為標準的體現。對方的發言是我內心的表達。這種人格的相互襯托,利益的相互認同,形成了雙方相同的人生理想,使真愛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可以振奮人的精神,啟迪人的智慧,升華人的道德。
責任是性和理想的升華,因此成為愛情長久的重要保證,也是忠貞愛情的試金石。古今中外,人們所贊美的愛情,體現的是戀人對彼此“無私”的奉獻。這種自願的責任豐富了愛的內涵,提升了愛的境界。
上述三個基本要素構成了愛情的有機統壹體,它們的完美結合成就了人間美好的愛情。性的吸引使愛情打上了愛情的烙印,從根本上區分了異性之間的愛情和異性之間的友誼。理想的契合使愛情表現出戀人對生活的希望和對未來的憧憬,使戀愛中的人煥發出戰勝消極頹廢生活的巨大熱情。責任讓愛情不自私,不占據彼此的感情。
真愛是生命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人的本性和社會的雙重需要,通過生命獲得了實質性的意義。
愛情是人生壹道美麗的風景。生活在特定的社會和文化環境中發展。理解和把握愛情的真諦或本質,要考慮特定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和壹定文化傳統、社會心態、風俗習慣的影響。
(2)愛情中的道德
男女之間培養愛情的過程,或者說基於愛情的交往,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愛情。愛情不是“亂愛”,但必然會受到道德的鼓勵或約束。愛情是壹種特殊的人際交往,所以愛情中的道德不同於壹般人際交往中的道德。壹般的人際交往重在利益的調整,而戀人之間關系的協調更重在人格的尊重和情感的協調。戀愛中的道德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尊重平等的人格。戀人尊重對方的人格主要是尊重對方的獨立,重視對方的平等。戀愛雙方都是人格獨立的。如果把對方當成自己的附庸,或者依附對方而失去“自我”,那就是對愛情本質的曲解。戀愛雙方在相互關系中是平等的,有給予、接受和拒絕愛的自由。放縱自己的情緒或者克制、逼迫對方,都不符合愛情的道德要求。
自覺承擔責任。主動承擔起對對方的責任,才是愛情本質的體現。無論對方是順境還是逆境,無論是富有還是貧窮,無論是健康還是受傷,愛壹個人或者接受壹個人的愛,都意味著永不放棄,自覺為對方承擔責任。承擔責任不是簡單的重復唱“我心裏只有妳”,而是行動的自覺。責任往往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文明相親相愛。文明的愛情往往對自己的戀人采取含蓄、謙遜甚至羞澀的態度,絕不是態度、舉止、語言上的庸俗和放縱。情侶出入公共場所應遵守最起碼的社會公德,以免對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響。情侶獨處時也要文明道德。
遵守愛情的道德,就是在現實生活中維持真愛,這是愛情長久的秘訣。沒有道德的保護,愛情不會長久。正如亞裏士多德所說,“愛情之所以崩塌,是他們戀愛的目的沒有達到。他們關心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附帶的、無常的事情。”[1]
(三)大學生的愛情
大學是人生的花季,愛情是絢爛的花朵。花需要細心呵護,避免過早枯萎雕謝,愛情需要格外呵護,避免半途而廢。因此,學生應該正確對待大學裏的戀愛問題。
從整體上看,當代大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和把握愛情,正確處理學習與愛情的關系,以及愛情中的壹些問題,如戀人之間的誤解、失戀等。校園裏也有很多感人的“愛情故事”。
大學生要謹慎對待愛情,避免處理不當。
妳不能把友誼誤認為愛情。有些同學在和異性同學的交流中分不清友情和愛情,給雙方都增加了很多麻煩。
我們不應該錯位愛情的位置。要把愛情放在人生的最高位置,追求愛情至上,沈迷於情感纏綿。這樣的愛情觀很容易導致對人生目標的誤解,這對於需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中的大學生來說,尤其有害。學生因為整天卿卿我我而耽誤學業,浪費時間的情況並不少見。這樣的戀愛態度也不利於正確對待和處理戀愛過程中的矛盾和挫折,往往導致壹些學生在求愛中失敗或失戀後,甚至變得悲觀厭世,導致嚴重後果。
對待愛情不能片面,也不能功利。無論妳是在自己的腦海裏勾勒出壹個脫離現實的愛情偶像,還是片面追求外在形象,或者只看重經濟利益,或者只是把愛情當成壹種擺脫孤獨的方式,都無法產生真摯的感情,也無法得到真正的愛情。
妳不能只關註過程而不尋求結果。“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的”,這曾是某些戀愛中人的口頭禪。這樣的想法並沒有表達出積極的戀愛心態。在現實生活中,把愛情當成遊戲,會傷害對方,也會傷害自己。
鑒於這些問題的客觀存在,學生在處理戀愛關系時,要妥善處理好這樣幾對關系:壹是戀愛與學習的關系。學習是大學生的首要任務,學生要把愛作為努力學習的動力,同時也要考慮是否有利於促進學習。作為衡量這種愛的價值的重要而特殊的標準,第二是愛與關心集體的關系。戀愛雙方都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兩個人的世界裏。脫離集體和使疏遠同學會阻礙他們的全面發展和進步。第三是愛與關心他人和社會的關系。愛是豐富而廣泛的,不僅包括戀人的愛,還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同誌以及社會和國家的愛。專註。
對於大學生來說,如果在大學裏遇到了愛情,那就是把它當成生命的珍貴禮物,用心呵護,更加珍惜。處理好戀愛中的各種關系,是對愛情的祝福,是對自己的祝福,也是對未來幸福的祝福。
第二,婚姻和家庭
愛情是婚姻家庭的前提和基礎,婚姻家庭是愛情的結果,是愛情在內容和形式上的升華。
婚姻和家庭是兩個聯系緊密又明顯不同的概念。婚姻是指法律確認的男女結合以及由此產生的夫妻關系。家庭是指以婚姻、血緣或收養為基礎,由親屬組成的社會生活單位。婚姻是家庭產生的重要前提,家庭是婚姻的必然結果。婚姻的成功體現在家庭的幸福上,這也說明了婚姻的意義。
婚姻家庭關系是特定人與人之間的特殊關系,兼具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婚姻家庭的自然屬性是指婚姻家庭賴以形成的自然因素。體現在男女的差異和人類固有的本能上,構成了男女結合的生理基礎和家庭成員的生物特征,也反映了壹些自然規律對婚姻家庭的制約和影響。例如,自然選擇法則排除了近親結婚等等。婚姻家庭的社會屬性是指法律賦予的本質屬性。具體來說,婚姻家庭的產生、形成和發展依賴於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客觀需要,並受到上層建築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從而依賴於壹定的社會結構,具有特定的社會性質。由此可見,自然屬性只是婚姻家庭形成和發展的前提,社會屬性才是婚姻家庭的本質。
社會屬性作為婚姻家庭的本質,為我們理解和把握婚姻家庭的內涵和價值提供了兩個重要視角。
人類的婚姻家庭不是壹成不變的,社會是不斷發展的,人類的婚姻家庭的形式、內容和價值觀也在發生相應的變化。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社會進步和婚姻家庭進步總體上是統壹的。
婚姻是組成家庭的必要條件,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婚姻家庭的演變和價值的分析,不應局限於婚姻家庭生活的狹隘範圍,而應從社會發展的廣闊視野中去把握。
婚姻家庭的和諧穩定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因此,關註婚姻家庭演變的規律和現實狀況,妥善協調婚姻家庭關系,不僅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也關系到人際關系的和諧乃至社會的長治久安。
第三,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在維持和諧幸福的婚姻關系中具有非常重要和獨特的作用。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夫妻關系、老少關系、鄰裏關系。家庭美德的基本規範是:
尊老愛幼。中國壹直是壹個非常註重父道和孝道的國家。“老有所養、幼有所養、幼有所愛”的觀念深入人心,反映了人們對需要特殊照顧的老人和孩子的深厚感情,從而成為代代相傳的道德信仰。老年人為社會做出了貢獻,並為撫養和教育年輕壹代做出了無私的努力。當他們年老體弱時,孩子應該得到社會、孩子和家庭成員的尊重和獎勵。孩子是未來社會的棟梁,是社會和家庭的希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強調尊老愛幼也具有很強的社會針對性,對解決日益突出的老齡化和獨生子女的養育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男女平等。男女平等是中國壹項重要的法律原則和道德規範,也是中國的壹項基本國策。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平等,表現在夫妻權利義務平等、人格地位平等、子女待遇平等。夫妻關系上男尊女卑,子女問題上男尊女卑,都是傳統男權社會形成的落後道德觀念。在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不僅體現在社會關系中,也體現在家庭關系中。家庭關系中的平等主要是人格平等、權利義務平等,而不是否定自然的倫理秩序。這並不是否認適當的倫理秩序。
夫妻和睦。夫妻是家庭的主要成員,夫妻關系是家庭關系的核心。忠於愛情,互相尊重,相愛,是夫妻和睦,婚姻幸福的基礎。中國壹直用“相敬如賓”、“琴瑟和諧”、“愛情鳥”、“喜結良緣”來形容夫妻關系的和諧。在封建社會,夫妻和睦往往體現了妻子對丈夫的絕對服從。“嫁狗隨狗”、“三從四德”這些舊的封建道德信條,嚴重傷害了女性的身心。今天強調的夫妻和諧,就是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互相尊重,互相愛護,互相幫助,互相遷就。
勤奮的家務管理。勤奮是家庭興旺和社會繁榮的保證。俗話說“勤儉是搖錢樹,節儉是聚寶盆,奢侈懶惰毀家”。勤儉持家不僅要努力工作,還要量入為出,省吃儉用。大學裏,經濟條件差的同學要勤儉勵誌,經濟條件好的同學也要勤儉修身。學生應該更有道德,更勤奮。超前消費、攀比消費、負債消費更不合理。大學生應該尊重父母的勞動收入,體諒父母的辛苦,盡量減輕父母和家庭的生活負擔。“窮則思變”,能意識到這壹點並體現在自己勤勤懇懇的日常生活中的人,才是對自己父母和家庭最實際的貢獻。
鄰裏團結。鄰裏關系不是血緣關系,不能固定,而是地緣關系。在日常生活的廣泛接觸中,鄰裏關系處理得好,可以互相幫助,互相依靠,從而得益於“遠親不近鄰”;鄰裏關系處理不好,矛盾比比皆是,糾紛不斷,會受到“惡鄰相向”的傷害。鄰裏之間要以禮相待,做到互諒互讓,互相幫助,寬以待人,團結友愛。在當代社會,壹個家庭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處於多維度的聯系之中。當家庭遇到困難甚至危機時,往往是鄰居先伸出援手。鄰居的作用往往比親戚朋友更好。尊重對方的個性、民族習慣、生活方式、興趣愛好等,做好鄰裏團結很重要。我們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鄰居之間長期共處,難免會產生誤會和矛盾。要堅持互諒互讓的原則,不講理的要主動認錯,講理的要寬以待人,化解矛盾糾紛,增進鄰裏感情。
第四,婚姻家庭的法律規範
婚姻家庭關系不僅需要道德維護,更需要法律調整。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婚姻法是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規範的總稱。
就其調整對象的範圍而言,婚姻法不僅調整婚姻關系,也調整家庭關系。夫妻關系是家庭關系中最基本的,此外還有父母子女關系、兄弟姐妹關系、祖孫關系、養父母與養子女關系等等。
就其調整的社會關系而言,婚姻法不僅調整婚姻家庭中的人身關系,還調整由此產生的財產關系,其中人身關系最為重要,財產關系以人身關系為基礎。財產關系包括夫妻關系、父母子女關系和財產繼承關系。
(2)中國婚姻法的主要內容
婚姻。婚姻是指根據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確立夫妻關系的法律行為。它包括三層含義:婚姻必須是男女結合;結婚必須符合法定條件,遵循法定程序;婚姻是男女雙方確立夫妻關系的法律行為。
結婚的法定條件分為:必備條件和禁止條件。結婚有三個必備條件:第壹,必須是男女雙方完全自願。這是婚姻自由原則的必然要求,目的是維護公民的婚姻自主權。第二,必須達到法定結婚年齡。婚姻法規定結婚年齡男性不得早於22歲,女性不得早於20歲。第三,必須是壹夫壹妻制。婚姻的雙方只有未婚、離異或喪偶。
禁止結婚條件:壹、禁止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結婚。直系血親是指與自己有直接血緣關系的親屬,即生育過自己及其後代的親屬。旁系血親是指除直系血親以外,與自己有相同血緣關系的親屬。第二,禁止患有醫學博士認為不應該結婚的疾病的人結婚。如果疾病已經治愈,則不禁止。
婚姻法定程序是指男女雙方為了確立婚姻關系,必須履行婚姻登記的法定程序。結婚除了法定條件外,還必須符合法定程序,即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處登記結婚。符合條件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婚姻登記是建立合法有效婚姻關系的必要法定程序,是婚姻關系成立的法定標誌。婚姻登記處是城市的街道辦事處。
無效婚姻是指缺乏婚姻的法律效力,沒有法律效力的婚姻。婚姻無效案件包括:重婚;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宜結婚的疾病,婚後未治愈的;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結婚的,受脅迫的壹方可以請求婚姻登記機關或者人民法院撤銷婚姻。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按照無罪壹方的原則判決。當事人所生子女適用婚姻法關於子女的規定。
家庭關系。家庭關系包括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和其他家庭成員關系。夫妻關系包括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夫妻人身關系是指夫妻之間在人格、身份、地位、生育等與其個人生活密不可分的方面的權利義務關系。夫妻財產關系,是指夫妻在財產、贍養、繼承等方面的權利義務關系。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和婚前財產歸自己所有,歸全部或者部分所有,歸部分所有。親子關系是指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具體包括:父母有撫養教育子女的義務;有管教和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同時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和監護人。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即必要的經濟幫助和精神關懷。這項義務是無條件的。父母和子女有互相繼承的權利。此外,非婚生子女與生父母、繼子女與繼父母、養子女與養父母的關系與婚生子女與生父母的關系是壹樣的,不存在歧視。
其他家庭成員的關系是指祖父母與兄弟姐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具體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孫子女有贍養的權利或義務。兄弟姐妹有贍養的權利或義務。
離婚。離婚是指夫妻依法解除婚姻關系。涉及離婚的原則和程序,子女撫養,離婚後的財產處理。
在處理離婚問題時,壹定要采取嚴肅的態度,遵循以下兩條原則:第壹,壹定要保護離婚自由。夫妻雙方自願離婚或者符合法定離婚條件的,應當依法準予離婚。第二,要反對草率離婚。離婚標誌著夫妻關系的解除和終止,會產生壹系列的法律後果,會對家庭和社會產生壹定的影響,所以我們不應該濫用離婚自由。
離婚有兩種。壹種是男女雙方自願離婚。壹、夫妻壹方要求離婚,另壹方不同意。所以離婚程序有兩種:壹種是協議離婚,即男女雙方自願離婚,就子女撫養教育、夫妻財產分割等問題達成協議,到婚姻登記處申請離婚。另壹種是訴訟離婚,是指夫妻壹方要求離婚,另壹方不同意,或者雙方自願離婚,但對子女撫養或夫妻財產分割未達成協議。
為了保護現役軍人和婦女的特殊利益,婚姻法規定: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時,必須征得現役軍人的同意,但現役軍人有重大過錯的除外;懷孕期間、分娩後1年內或者終止妊娠後6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但女方提出離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除外。
離婚只是法律上解除了夫妻關系,父母子女之間的血緣關系並沒有消除。無論哪壹方撫養孩子,都還是父母雙方的孩子,所以父母離婚後仍有撫養教育孩子的權利和義務。任何壹方不得以任何借口侵犯這壹權利或逃避這壹義務。不直接撫養子女的壹方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壹方有協助的義務。離婚後的子女撫養問題可以協議解決,協議不能由法院判決。共同生活的夫妻所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財產不足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如果協議不成,由法院判決。
《婚姻法》還規定了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夫妻壹方有下列過錯時,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1)重婚的;(2)與他人同居的;(三)實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有過錯的壹方應當向無過錯方賠償。
道德和法律是調節社會生活的兩種重要手段,從不同角度保護著婚姻家庭的港灣。建立家庭美德,遵守婚姻的法律規範,是生活的客觀要求。進入大學,離開養育他們的父母,開始自己獨立的生活,對未來有憧憬。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要深刻認識到自己對婚姻家庭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