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家儲備銅的投機是典型的。
我會為妳提取它。
“我以為是金礦,其實是火坑。”在國際資金的圍剿下,國內機構再次脆弱。
脆弱。這壹次,被金融大鱷盯上的是國儲銅。
從3500美元漲到4200美元只用了兩個月。市場上盛傳國家物資儲備調劑中心(以下簡稱國儲中心)形成浮虧超過6543.8億美元,跟風的內鬼不計其數。
賭局可能才剛剛開始,勝負未定,但發改委批復調控銅價的背後隱藏著多少老鼠倉?國有資本在為誰買單?依賴60%進口的銅的大量清空,與國際投機性購買形成了對抗。中國明年會進口銅嗎?是不是所有“拍腦袋”的人都要在這件事上拍屁股走人?
從165438+10月16開始,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以下簡稱國儲局)賣給市場的2萬噸銅很快被漲潮淹沒。165438+10月23日,國儲局再次拋售2萬噸銅,效果逐漸顯現。前壹日,LME 3月銅終於低下頭,收於4110美元/噸,較前壹交易日下跌105美元。
交易數據顯示,2月265438+2月21交割的品種持有41098手(約1.02萬噸,各25噸),所有期銅合約總持倉量為21067手(約25萬噸),LME當日優勢庫存為67050噸。
“如果倉位和庫存都是這個比例,走勢和基本面無關,完全是資金在賭。”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說。
危險的空列表
這壹事件起源於手下壹名叫劉的交易員的8000張空單。
劉是國儲中心進出口部主任,負責國儲物資(主要是銅)的套期保值和跨市場套利。壹位期貨交易員表示,劉已經在今年“十壹”前後失蹤。後來,國儲中心負責人表示,這些空單是劉的個人行為,“不是我們的”。
據壹位交易商估計,劉在9月20日左右下了8000手(20萬噸)三個月期的銅空頭單,價格在3500美元左右。之後,LME銅價壹路上漲。“十壹”假期上漲158美元,空頭損失慘重。
按照銅礦每手5000多美元(200美元/噸)計算,劉空單所需保證金高達4000萬美元,而且由於浮虧還會不斷追加。據猜測,由於需要追加巨額保證金,劉的空單無法掩蓋和暴露。
劉被套的消息在傳開後,市場預期20萬噸空單無法交割,只能割肉,多方推高價格,銅期貨因此再度飆升。截至6月22日,165438+劉鎖建的空單損失已達600美元/噸,總計65438美元+0.2億美元。
就在銅價暴漲,劉空單虧損越來越大的時候,國儲局的做法又讓市場吵了起來。
國家儲備局分別於6月116日和6月165438+10月23日委托國儲中心以公開競價方式出售國儲銅2萬噸。記者從現貨經銷商處得到的消息稱,這樣的拍賣還將繼續兩次。
雖然國儲局將拋銅解讀為宏觀調控的配套措施,是“緩解當前國內銅供應緊張局面,滿足國內消費需求”,但由於劉本人是國儲中心交易員,國儲局委托國儲中心拍銅,市場更願意將他的舉動理解為與國際資金的對抗。
圍繞劉如何建立這些職位,由誰來“買單”,各種傳言此起彼伏。最新的消息是,為劉建倉的八家國際期貨經紀公司和基金公司將派人來京與國儲中心談判此事。
壹個“大頭”從天而降
“他得到授權這樣做了嗎?誰授權的?”宋國青問道。他認為,如果有授權,只能說授權人不了解國際期貨市場,“以為是金礦,其實是火坑。”
“中國是壹個銅進口國,應該在期貨市場上做得更多。”北京周統投資技術研究所所長黃永善表示:“如果我們生產更多的被子,我們將提供實盤。反正我們會進口銅。做空根本就是投機。”
據外電消息,劉·“性格溫和,為人相當低調”。他之所以在圈內出名,是因為他準確判斷了兩年前銅牛市的啟動,“以嫻熟的技術分析聞名”。國內期貨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劉之所以把倉位越做越大,是因為他不肯認輸。
“很久沒有對銅期貨進行這樣的多空押註了。國外基金有嚴格的風險控制。瘦到壹定程度後,他們會停下來而不是繼續加碼。每個人都很難找到對手。這壹次,劉被抓住了”黃永善說,“與其說是國際遊資在算計中國。還不如說是我們的風險控制太弱了。這麽大的單子,自然會有人來找妳。”
作者:秋楓仍然在2005-12-17 11:32回復了這篇演講。
-
2中國被迫清空國儲銅定價權爭奪戰警示
事實上,劉的倉位只有65438+所有空單的0/5。
“除了這20萬噸,還有多少是跟風的?”黃永善說:“許多國內機構今年在LME都虧損了。這次有人出來和外國人合作,肯定會進來做空,他們會報復的。”
據《證券市場周刊》報道,除了某大型國有有色金屬公司有1.5萬噸空單外,國內某著名期貨投機商也已涉足其中。
“如果量足夠大,可以忽略基本面。因為現貨虧的錢,期貨可以通過逼空賺回來。”宋國青教授說,“在期貨市場做空的關鍵是讓多頭把握住現貨。雖然明年銅會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但是庫存增長是壹個緩慢的過程,每個月3萬到5萬噸。多頭只需要吃掉增加的庫存。”
然而,多頭在LME銅期貨市場的現場控制力顯然是超乎尋常的。
6月165438+10月10智利國有銅業委員會(Cochilco)將2005年智利銅產量預估從原來的550.4萬噸下調至537.2萬噸。作為最大的銅生產國,智利2004年銅產量為560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36%。其中,外國公司控制的銅礦的銅產量為309萬噸。
壹方面是期價暴漲,壹方面是最大產銅國減產的消息,耐人尋味。
LME交易員認為,投機者購買了大量銅,造成了短缺的假象。這種策略和10年前的住友事件中,濱忠男采取的策略是壹樣的,人為制造市場供應緊張。
宏業期貨分析師蘆濤認為,作為主導商品的原油價格近期不斷下跌,鋁、錫、鎳價格表現不太好,農產品價格屢創新低。所以不能用通脹來解釋銅價的上漲。美元走強也對銅價構成利空。如果說“中國因素”在起作用,上海銅期貨價格壹直落後於倫敦銅期貨價格。
因此,LME期銅大漲的唯壹原因就是“強行平倉”。
近年來,有色金屬的全球控制權進壹步集中。雖然銅市供求關系面臨轉折,但多頭利用交易所庫存不足的機會擠壓倉位,而空頭對此準備不足,使得這種孤註壹擲的“逼倉”行為成功概率大大增加。
在國際資金的有計劃圍剿下,以技術分析嫻熟著稱的劉成為市場的“大頭”。
錯上加錯。
不管國際基金是否有陰謀,客觀條件對參與LME的中國機構投資者是不利的。黃永善認為,由於缺乏有影響力的金融平臺,且國內期貨經紀公司無法成為LME的會員,國內的機構投資者只能通過境外機構報價,其交易的核心信息被掌握,因此在博弈中往往處於被動。
LME會員分為五類,最高級別為環交易,可以進行自營、經紀、結算等業務,場內場外24小時交易。這種經紀公司被稱為“做市商”。“做市商”必須隨時為市場參與者報價。而像劉這樣的大量空單,可能會迫使報單的“做市商”成為長期主力。壹旦出現這種情況,這些“做市商”既是券商又是個體戶,知道對手的壹舉壹動,勝算很大。
退壹步說,即使“做市商”不是個體戶,也和國際資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中國投資者很容易通過外資機構trading agent暴露自己的商業秘密,從而成為國際基金追逐的目標。
此外,由於低利率的全球金融環境,衍生品市場充斥著熱錢。
根據美國先鋒對沖基金國際咨詢公司公布的數據,全球對沖基金管理的總資產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別增長了24%和16%。2004年全球對沖基金新投入的資金達到1300億美元。僅倫敦就有約500家對沖基金公司,管理著約6543.8+020億美元的資產。
這些基金總是在尋找獵物。
在LME,1000件拍品將立即成為目標。“壹單大額交易的雙方都很了解對方,經紀人可以在5分鐘內讓壹個消息傳遍整個市場。”壹名LME交易員表示。
與在市場上摸爬滾打多年的經驗豐富的國際基金相比,中國投資者太不成熟了。
宋國青指出,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購買了大量美國國債,從而確保了美元的低利率。低利率的環境使得大規模的熱錢湧入衍生品市場進行投機。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外匯儲備間接迫使中國在銅期貨市場。”
作者:秋楓仍然在2005-12-17 11:32回復了這篇演講。
-
3中國被迫清空國儲銅定價權爭奪戰警示
黃永善說,銅不同於其他商品,它的儲存成本極低,糧食會過期,原油儲存有危險。至於銅,“幾千年前的青銅器,挖出來還是好的。”而且銅的現貨規模很小,相當於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小盤股”,很容易被強行賣出。
國家儲備的風險
就在國儲中心開始拋銅的時候,“貿易商失蹤”的消息傳遍了LME。因此,上海和倫敦的銅期貨價差正在擴大:滬銅進退兩難,而LME正在飆升。
無論是在倫敦還是在國內,都有人認為國儲局拋銅的真實意圖絕不是緩解供需矛盾;而是打壓LME銅價,以減少空單造成的損失。
盡管有傳言稱,國家儲備局庫存超過654.38+0.3萬噸銅,中國計劃出口20萬噸銅,但LME銅價仍不為所動,繼續上漲。
壹方面,國際基金組織認為,2004年,由於進口下降但消費增加,中國國內生產和進口不足以滿足消費需求。當年國儲放出了20到30萬噸左右的銅,庫存空了,會在適當的時候補充庫存。
另壹方面,多頭已經騎虎難下,手裏有大量現金和資金,抗壓能力強。不看到銅入庫,他們絕不罷休。
這就造成了國儲局越是高調拋銅,國際資金就越有恃無恐推高銅價的局面。
基本上8000手還是空的。到目前為止,除了失蹤的劉之外,沒有人對這起惡性事件負責。
國儲局和國儲局中心都表示,這些空單與他們無關。這似乎更像是劉利用他的職權與做了大量的交易。如此巨額的資金可以被使用而不被察覺,這真是不可思議。在這些不尋常的交易過程中,劉沒有遇到任何麻煩,而相關部門金融風險控制的薄弱可見壹斑。
在倫敦,LME否認國家儲備局是其成員。只有會員才可以被允許交易,所以劉的交易可能是通過其他會員完成的。LME說,交易所的責任只是維護交易秩序,核實客戶身份是會員的責任。
在我國,根據相關政策,境外期貨投資必須經過證監會批準。證監會壹位官員表示,中國政府只允許31家公司在海外進行期貨交易,國儲中心不在其中。那麽,拋開劉的超限持倉不談,國儲中心繞過證監會直接派交易員在進行期貨交易是否妥當?
有市場人士認為,這壹事件反映出國儲部門操作不透明,內控機制不嚴,由此造成的損失已有先例。
“儲棉事件”就是其中之壹。中國儲備棉管理公司(以下簡稱“中儲棉”)成立於2003年3月。到2005年初,中國儲備棉虧損近6543.8+0億元,相當於其註冊資本總額。
壹位企業研究員評價說,國儲企業同時從事經營活動,容易導致企業將隨時可能發生的經營風險轉嫁給儲備活動,從而增加國儲的風險和成本,降低國儲職能的效率。
政府之手
盡管官方從未對“劉事件”給予正式回應,但壹向神秘低調的國儲局近日卻頻頻高調亮相。其主管部門國家發改委的官員也經常對銅價發表評論。調控虛高銅價的意圖很明顯。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賈近日表示,銅價上漲引發銅冶煉投資大幅增加。據初步調查,目前我國在建和規劃的項目有18個,總建設能力205萬噸。按照發展趨勢,到2007年底冶煉能力將近370萬噸,遠遠超過全國銅精礦資源保障能力和當時國際市場可能提供的銅精礦數量。
此前,智利國有銅業公司(Codelco)預測,由於供應過剩,2007年銅價將跌至每磅1美元(2205美元/噸)。
換句話說,中國什麽時候能放出來,就是銅價低,對銅精礦資源的爭奪會大大提高銅的生產成本。中國銅業將遭受巨額虧損,投資的低效率顯而易見。
為此,國家發改委表示,將通過經濟和法律手段遏制銅冶煉行業盲目投資。
作為調控的配套措施之壹,國家發改委下屬的國家物資儲備局委托國儲中心分別於10月116日和165438+23日拍賣國儲銅2萬噸。而且,這樣的拍賣還會持續兩次。
此外,國家儲備中心主任王慧敏證實,該中心通過中糧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連續拋出4萬噸銅。6月165438+10月前兩周,上期所銅庫存增加3.2萬多噸。業內人士估計,新增庫存的很大壹部分將用於國儲中心持有的空單交割。同時有消息稱,國儲已將18000噸銅運往LME在亞洲的倉庫,並將在11年底前再出口3萬噸銅進行交割。
《證券市場周刊》了解到,此次拋售操作將由國儲在國內外期貨和現貨市場同時進行,拋售力度把握均勻合理。6月165438+10月采用現貨拍賣,明年2月65438和6月65438+10月采用期貨交割,平均釋放庫存。
早在11年初,國家發改委的壹位官員就向期貨行業專家詢問,釋放20萬噸國儲銅是否可行。這說明這次國儲拋銅總量可能在20萬噸左右。
上海中期公司分析師厲金寶表示,這壹系列措施意味著銅價調控進入實質性階段,以緩解國內市場銅需求緊張局面,抑制銅產能過快增長。
此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已經對其他行業進行了類似的監管。例如,自2004年初以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對鋼鐵、水泥和電解鋁行業采取了壹系列控制措施。因此,2004年4月電解鋁價格開始下降2000元/噸。從2004年9月開始,華東地區水泥價格不斷下降,從最高的400元/噸下降到200元/噸;鋼材價格是最後壹個掉頭的,鋼材綜合指數從2005年4月中旬的139跌至目前的104,至今仍未止跌。
顯然,國家發改委在調控國內大宗商品價格方面得心應手。這壹次,如果在銅價上遇到國際炒家會怎麽樣?
近壹兩年來,“中國”屢屢成為國際商品期貨市場的熱點。無論是原油、金屬還是農產品,中國這個大買家只要壹出手,價格就暴漲。原因是誰能影響期貨價格,誰就掌握了定價的主動權。
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這次銅交易背後有壹個良好的意圖——通過期貨市場調節價格,也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能否成功,還是個未知數。
宋國青認為,國內機構對國際投機力量的了解不夠。近年來,國內期貨行業壹直在為爭奪“商品定價權”制造大量輿論,卻沒有考慮到中國缺乏必要的金融平臺和有競爭力的金融機構。外資機構不僅擁有資金和技術優勢,還擁有評級和輿論的“霸權”。簡單來說,“遊戲規則”是他們定的。國內機構弱小,處於劣勢,不懂國際金融市場規則,難免吃虧。
隨著中國日益融入全球經濟,這種情況還會繼續發生。因此,盡早計劃應對措施是明智的。
——————————————————————
壹句話,本來應該用於套期保值的期貨交易,變成了投機。
在國家儲備銅的情況下,劉兵轉手押註銅價下跌,同時國家儲備根本無法支付短缺的銅款。中國也是壹個銅進口國。
所以本來對沖的人確實是搞投機的,被國外多方買入推高銅價,最後虧了。
——————————————————————————
給我們的啟示是,當中國不具備絕對的國際金融實力時。
在衍生品方面,要嚴格從事套期保值活動,不能投機。
同時建立嚴格的資金監管制度,避免虧損後繼續藏賭,想把這個窟窿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