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緊密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實際,充分發揮學科教材中法學教育資源的有效性。
品德與生活(社會)教材安排了相當多的法制教育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知識狀況、認知規律等進行安排。其內容貼近學生,針對性強,效果好,可操作性強。教師必須遵循道德與生活(社會)學科的教學規律,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充分挖掘和開發教材中的法律素材,以點帶面,全方位拓展,使學生因勢利導,潛移默化地滲透法律教育,使學科教學與法律教育融為壹體,為學生的終身成長奠定基礎。比如“我和規則交朋友”這壹課,用真實的例子聯系學生,比如學生排隊吃飯、走斑馬線、上下樓梯靠右、主動讓座、車輛沿路行駛等,讓學生知道什麽是規則,規則是合法的。學生將深刻認識到,法律可以方便和規範人們的行為,有助於正常的生活秩序,進壹步增強法制的意義和有效性,必須從小遵守規則。要求學生自己制定規則,互相交流規則,如:上課不遲到,獨立完成作業,認真聽講,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等。,並將教學內容與法制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適當把握尺度,深化法制教育內容,創設教育情境,充分發揮學科教材中法制教育內容的有效性。
二、貼近學生生活實踐,挖掘和拓展教材中的法律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
教育來源於生活,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創造,在創造中生活。“法律制度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為生活所用。”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和關註身邊的新事物,正視社會熱點問題,根據時代的發展,從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知識背景出發,收集法制教育材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回歸現實,靈活運用。這樣才能正視各種社會信息,立足社會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讓教材適應生活,讓學生默默接受法制教育,從而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如“誠信是金”的教學,要求學生收集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誠信資源(誠信名言、誠信案例、誠信活動、誠信學習、誠信考試、誠信故事、守信人物等。)課前,並要求學生想象生活在壹個“人人講誠信的社會”會是什麽樣子;如何做到誠實;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誠實。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和活動,讓學生通過調查、交流、記憶、體驗、觀察,感受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同時,也要註意通過學生的感受和對具體案例的了解,提高道德榮辱觀,樹立以守信為榮、失信為恥的道德觀念,激發學生對誠信的需求和願望。知道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是國家法律法規賦予的責任,是與人交往中的重要,讓學生從小就知道如何做到誠信、講道德。誠信理念在學科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滲透,成就了適應未來社會的基本素質,使學生健康成長終身受益。
第三,理論聯系實際,在學科教學活動中滲透法制教育的內容。
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針對問題學生的品行,創設有趣、多樣、真實的活動。從最貼近、最常見的事物入手,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規律,在快樂中認識規律。教師可以把學校的活動,壹個社會的法制教育場景,問題學生的案例搬到法制教育活動中,讓學生在設定的情境中去感受和理解,從而知道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怎麽做。例如,學生學習了本單元後,我們的民主生活。貼近我班“班幹部選舉、優秀學生選舉”的實際生活,通過參與、討論、比較,知道選舉是學生的神聖權利,學習民主選舉方法,在現實生活體驗中體會民主選舉的意義,增強民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為自己今後參與社會民主生活打下壹定基礎;針對當今社會的假冒偽劣商品,我組織了以“從我做起,遠離假冒偽劣商品”為主題的小集體活動,通過有意義的真實活動,樹立保護產權的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針對同學們互相起外號的不道德行為,我組織了主題班會,拋出思考問題,讓同學們互相交流,在活動中懂得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的道理。同時,使學生逐漸理解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從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弘揚良好的道德品質,到遵紀守法、做合格公民,逐步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第四,關註社會熱點問題,讓學生參與重點問題的討論,讓學生從小樹立愛法、學法、懂法、守法的意識。
現實是活教材,引導學生關註社會生活中的時事和普遍關註的問題,尤其是近期的焦點訪談。要合理引導學生多收看中央電視臺法律頻道的法律講堂、動議聲明等節目,多種方式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明辨是非,遵紀守法。新聞不斷報道坍塌、爆炸、車禍、鬥毆等。血淋淋的場面和教訓觸目驚心,走上了不歸路。組織學生談論災害的來源和各自的預防措施。學生們想出了許多好策略。他們將通過壹系列事件探究活動,進壹步教育學生清正廉潔,廉潔履職,自覺遵守,嚴格要求自己,加強自身修養,對國家和人民負責,避免悲劇重演。通過學生對真實事件的討論和演講,使學生能夠明辨是非,初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總之,在學科教學中向學生滲透法制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要的。教書育人是重中之重。作為老師,我們不僅要註重知識的灌輸,還要關註學生的身心健康。在學生思考和探究的過程中滲透法制教育,讓法制教育走進課堂,在此期間開展有針對性的法制教育活動,意義重大。當然,對青年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是壹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讓我們依靠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撐起壹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