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身體殘疾但意誌堅定的名人的故事

身體殘疾但意誌堅定的名人的故事

名人故事很多,但妳知道多少名人故事?以下是身殘誌堅的名人故事。歡迎閱讀!

華身殘誌堅的勵誌故事。

初中畢業後,華上了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因學費問題輟學,所以壹輩子只有初中畢業證。之後,他開始頑強地自學,用5年時間完成了高中和大專的所有數學課程。1928年,他不幸感染傷寒,在妻子的照顧下保住了性命,但左腿殘疾。20歲時,他以壹篇論文在數學界引起轟動,被清華大學邀請工作。從1931開始,華在清華大學邊工作邊學習,用壹年半的時間完成了數學系的全部課程。他自學了英語、法語和德語,並在外國雜誌上發表了許多論文。1936年夏,華被派往英國劍橋大學深造,兩年發表論文十余篇,受到國際數學界的贊賞。1938年,華訪英回國。在昆明郊外壹個像牛棚壹樣的小閣樓裏,他艱難地寫出了名著《疊基素數論》。

張海迪身殘誌堅的勵誌故事。

五歲時,張海迪患上了脊椎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但她身有殘疾,意誌堅定,勤勞助人,被譽為“當代保羅”。面對殘酷的命運挑戰,張海迪並沒有感到沮喪和沈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毅力與病魔作鬥爭,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對生活充滿信心。雖然沒有機會進校門,但她努力學習,完成了中小學的所有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學習了大學和研究生的課程。1983 3月7日,共青團中央* * *局在北京召開命名表彰大會,授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誌“優秀團員”稱號。從65438年到0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遊記》、《麗貝卡的新學校》,創作了《向天敞開的窗戶》、《輪椅上的人生與夢想》等壹百多萬字的作品。現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壹級作家。1993張海迪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得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4參加了遠南運動會。1997被日本NHK評選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1998至今,任中國殘疾人協會主席。2000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桑蘭身殘誌堅的勵誌故事。

桑蘭,1981年2月出生,浙江寧波人,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全國運動會跳馬冠軍。如今,堅強的桑蘭已經帶著微笑在輪椅上度過了六個年頭。

1998在紐約good will games 7月21日晚意外受傷後,名不見經傳的桑蘭成了全世界最受關註的人。真的是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前的熱身。在她起跳的瞬間,壹名外線隊員“馬”教練的前探頭對她進行幹擾,導致她變形,頭先著地從空中切向地面。經歷了如此重大的變化,她表現出罕見的毅力。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非常勇敢。她從不抱怨任何事情。我能找到表達她的詞就是‘勇氣’。”即使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了,她也不會後悔練體操。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棄希望。”

桑蘭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承諾,就讀於北京大學,加入星空衛視主持節目,擔任申奧大使,參加雅典奧運會北京接力...她那充滿力量的微笑總是給人希望!

貝多芬身殘誌堅的勵誌故事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也是命運最糟糕的壹個。童年,貝多芬在淚水中成長。家庭貧困,父母隔閡,使貝都因人嚴肅、孤僻、固執、獨立,內心有著強烈而深刻的感情。12歲開始作曲,14歲參加樂團演出並領取工資補貼家用。17歲,母親病逝,家裏只剩下兩個弟弟,壹個妹妹和壹個墮落的父親。不久,貝多芬得了傷寒和天花,差壹點死去。貝多芬簡直成了苦難的象征,他的不幸是壹個孩子無法承受的。然而,貝多芬活了下來。他如此熱愛音樂,以至於離不開音樂。在他的作品中,有他生活的影子,充滿了高尚的思想,透露著對人間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他對美麗的大自然有無盡的感情。說貝多芬命運不好,不僅僅是指他悲慘的童年,事實上他最大的不幸是28歲時失聰。先是耳朵日夜響,然後聽力越來越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沒有聽到農夫的笛聲。從此,他作為壹個聾人過著孤獨的生活,並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與聾人的苦難作鬥爭中。貝多芬活在世上,很少有人能理解他,唯壹能安慰他的只有音樂。作曲時,他經常在嘴裏咬壹根細棍來感受鋼琴的震動。他用聽不見的聲音訴說著對自然的熱愛,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他著名的《命運交響曲》是在完全失聰的狀態下創作的,是貝多芬最傑出的作品。它的主題是反映人類與命運的鬥爭並最終戰勝它。這也是他自己生活的寫照。這是壹個在第壹樂章中連續出現的沈重而有力的音符。貝多芬說:“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他堅信“音樂能激發人類的精神”。“頑強戰鬥,通過鬥爭取得勝利。”這壹思想自始至終貫穿在貝多芬的作品中。

1827年3月26日,在壹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這位音樂巨人離開了人世,享年57歲。貝多芬的生活很悲慘。世界沒有給他歡樂,他卻為人類創造了歡樂。貝多芬身體虛弱,但他真的很強壯。

霍金身殘誌堅的勵誌故事。

霍金在十三四歲的時候就下定決心要研究物理學和天文學。十七歲時,他獲得自然科學獎學金,順利進入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學習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盧格氏病,這種病會導致肌肉萎縮。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因為醫生對疾病束手無策,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緩,於是他重拾心情,克服壹切困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面對這種不幸,繼續沈迷於研究。

70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點定理,並以1988 * *獲得了沃爾夫物理學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著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與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輻射而變小,但溫度會上升,最終會爆炸消失。

上世紀80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學。這時,他的動作出現了問題。後來因為肺炎做了氣管穿刺手術,導致他不能再說話。現在他完全癱瘓了,必須依靠電動輪椅來代替雙腳。他不僅要依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來說和寫。

雖然大家都認為他很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是在他生病後獲得的。他憑著不屈不撓的意誌,戰勝了病魔,創造了奇跡,證明了殘疾不是成功的障礙。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科研的熱情值得年輕壹代學習。

海倫·凱勒身殘誌堅的勵誌故事

海倫·亞當斯·凱勒(1880年6月27日~ 65438+6月1,0968)是美國殘疾教育家。她出生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父親亞瑟是壹名邦聯老兵。她在19個月大的時候,因為壹場高燒,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後來,在她的導師安妮·莎莉文的努力下,她學會了說話,並開始與他人交流。65438到0898,海倫凱勒被哈佛大學附屬劍橋女子學校錄取。1900的秋天,我被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錄取,這對於壹個又盲又聾的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最終,1904,海倫·凱勒以優異的成績順利獲得文學學士學位。但是這麽多年,沙利文小姐壹直陪在海倫·凱勒身邊,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課本和功課,讓凱勒能理解其中的內容。可以說,她從未離開過海倫·凱勒,所以海倫·凱勒壹生都非常感激她。從4月1902開始,在沙利文的幫助下,她開始在壹家美國雜誌上連載她的自傳《我壹生的故事》。第二年該集出版後,在美國文壇引起轟動,甚至被譽為65438年至0902年世界文學最重要的兩大貢獻之壹。

  • 上一篇:射陽到連雲港需要多長時間?
  • 下一篇:什麽是復員軍人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