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出現
專業界發展了壹個審計風險模型,就是: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本文將上述風險模式進行的審計稱為傳統風險導向審計。然而,隨著近年來國內外審計失敗案例的曝光,傳統風險導向審計的弊端日益暴露。第壹,傳統風險導向審計的基本模式不合理。盡管審計人員在計劃中盡了最大努力,但對預期審計風險、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的評估是非常主觀的,最多只有壹般的可信度。其次,傳統的風險導向審計不符合系統論,無法發現因內部控制失效而導致的會計報表重大錯報和漏報。它采用簡單化的觀點,只關心企業的內部控制,認為註冊會計師通過審計各會計層次的識別就可以獲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因此對企業與內外部環境的關系、企業之間的關系不夠重視。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錯誤。發現重大錯報的概率為零。最後,傳統風險導向審計在審計資源配置上不合理。因為它采用了自上而下的審計思路,覆蓋了審計資源的方方面面,造成了審計資源的浪費。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在這種環境下應運而生。
二,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概念和特征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是指註冊會計師能夠判斷被審計單位的風險職業,評價被審計單位的風險控制,確定剩余風險並實施額外的審計程序,將剩余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將客戶置於壹個人的經濟環境中,運用三維觀察理論確定影響企業持續經營的因素,從經營環境、條件、管理方法、管理機制等內外部方面分析評估審計風險水平,將客戶的經營風險植入自身的風險評估中。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具有以下特征:
1.審計的重點前移,從註重審計測試轉向註重風險評估。傳統的風險導向審計不能滿足現代報表審計的需要,因為其原始風險評估不到位,不能有效發現高風險審計領域,導致審計過度或不足。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大大強化了風險評估程序,真正體現了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
2.風險評估從直接評估轉變為間接評估。傳統風險評估直接評估重大錯報的概率,即直接評估審計風險,而現代風險評估直接評估審計風險,但從操作風險評估入手。從經營風險評估入手有幾點考慮:壹方面是可持續經營的考慮;經營失敗往往導致審計失敗;第二,經營風險對審計風險的影響。經營風險越高,審計風險越大,即管理舞弊的可能性越大;第三,從業務風險中可以更有效地發現財務報表的潛在重大錯報,因為財務報表是業務的反映;如果經營風險沒有在財務報表中得到反映,財務報表很可能會被扭曲。
3.風險評估以分析性審查為中心。傳統風險導向審計對信息再加工重視不夠,分析性復核主要用於報表分析;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以分析為中心,分析性復核成為最重要的程序。為了滿足分析性復核功能擴展的要求,分析性復核開始多樣化,不僅分析財務數據,也分析非財務數據。分析工具充分借鑒現代管理科學,將管理方法應用於分析程序。
4.風險評估從分散走向結構化。RBSSAA的兩大貢獻是:將審計的重點前移,將戰略分析引入審計;使風險分析結構化。結構化風險分析最大的優點是壹方面考慮了各種風險因素,另壹方面將這些因素有機聯系起來,便於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
5.審計測試程序的個性化。傳統審計程序的標準化存在許多問題。壹是不能對癥下藥,沒有貫徹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思想。二是客戶的期望,因為很多客戶的財務人員都是註冊會計師,或者有系統的學習過審計;或者有長期與註冊會計師打交道的經驗,使得註冊會計師無法突破客戶事先設置的障礙或防範措施。審計測試程序的個性化是為了克服傳統審計測試的缺陷,針對不同風險的客戶和客戶的不同風險領域,采用個性化的審計程序。
6.註冊會計師專業知識重心轉移,即從會計、審計知識向管理知識、行業知識轉移。由於審計重點的轉移,審計結果主要依賴於風險評估,而不是審計測試。風險評估中使用的各種風險分析方法是現代管理知識在審計中的應用,必須以行業知識(包括市場、R&D、生產等行業知識)為基礎。此外,事務所還應實施知識價值鏈管理,整合審計資源,組建事務所專業咨詢團隊或與咨詢公司結成戰略聯盟。事務所在將審計與咨詢分離時,必須重新整合審計和咨詢資源,即要符合新《會計法》的要求,也要註重咨詢在審計行業的應用。這種表現就是咨詢為審計提供專業服務,審計為咨詢拓展業務。
7.審計測試程序的個性化。傳統的標準化審計程序存在許多問題。壹是不能對癥下藥,沒有貫徹風險導向的審計理念。二是客戶的預期,因為很多客戶的財務人員都是會計師,或者系統的學習過審計,或者有長期和會計師打交道的經驗,這就使得會計師無法突破客戶事先設置的障礙或者防範措施。審計測試程序的個性化是為了克服傳統審計測試的缺陷,針對不同風險的客戶和客戶的不同風險領域,采用個性化的審計程序。會計不再是流水線上的工人,而是重復的機械工作,審計項目經理和審計助理也是壹樣。
8、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傳統的風險審計從風險控制入手,視野過於狹窄,主要依靠實質性測試。這種自下而上的方式,有坐井觀天的感覺。SSA強調自上而下的審計,但這種審計也有缺陷,所以也強調交易事項與戰略體系審計相結合。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主張兩條線同時作戰,自下而上相互印證,提高效率。這也叫平行操作,非常有效,可以對客戶形成雙重打擊。
9.審計證據的重點轉向外部證據。風險評估是壹個復雜的網絡,其中客戶在壹個廣泛的經濟網絡中相互聯系。隨著審計的重點轉向風險評估,註冊會計師必須充分了解客戶的整體經營環境,並從外部獲取大量證據來評估風險評估的適當性,從而評估客戶的經營風險和審計風險。為什麽媒體能壹次次比註冊會計師搶先壹步發現公司造假?記者拿不到企業的內部證據(當然也有內部報道),記者就從外圍入手,從外部證據突破。註冊會計師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數據庫(或利用咨詢公司的成果),用記者或顧問的思路思考如何對客戶進行風險評估和審計測試,這應該從收集外部證據開始。
三。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啟示
1.進壹步強化風險導向審計理念。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資本的流動促進了審計的跨國發展。中國的審計準則從壹開始就是在國際審計準則的基礎上制定的,體現了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風險導向審計不是制度基礎審計以外的方法,而是制度基礎審計的發展,是在對審計風險進行系統分析和評價的基礎上制定審計策略,制定適合企業情況的多元化審計計劃,使審計工作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風險導向審計要求註冊會計師不僅要評價控制風險,還要評價產生審計風險的所有環節。然而,風險導向審計的應用並不是孤立的。在審計實務中,註冊會計師應樹立風險導向意識,將風險導向審計與制度基礎審計、賬戶基礎審計相結合。即在風險導向審計理念下,客觀評價被審計單位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控制制度,發現會計報表重大錯報風險。在被評估的高風險領域實施明細賬戶審計,可以有效控制風險,節約審計成本。
2.提高開展風險導向審計的審計人員素質。註冊會計師在審計時,應具備與客戶所在行業和企業相關的知識結構,主要包括:行業生產經營特點、經濟技術指標和行業政策、經營戰略、經營環境、經營風險等。註冊會計師在盡可能掌握行業和企業知識的同時,也要實現團隊的優化組合,改變會計師事務所單壹的會計人員結構,註意聘請壹些法律、工程技術、計算機等非會計、審計專業人員,科學配備項目審計團隊。同時,為了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每個團隊要相對固定某個行業的審計工作。在審計實務中,註冊會計師必須堅持職業懷疑態度和嚴格執行強制性審計程序。註冊會計師協會和會計師事務所應當建立計算機網絡,擴大和方便註冊會計師學習和掌握各行業的政策和知識,以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
3.完善法律法規,增強註冊會計師法律風險意識。研究表明,註冊會計師是目前實施會計審計制度的主要法律主體,但現行公司法、證券法、刑法和註冊會計師法以行政責任為主,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為輔,其中關於民事責任的規定最為薄弱。比如2005年6月5438+10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受理虛假陳述引發民事侵權糾紛的通知》規定,證監會不處罰不能提起訴訟。因此,應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對註冊會計師違法行為的問責和處罰力度,從而強化註冊會計師的法律風險意識。
4.完善企業內控機制,夯實風險導向審計的制度基礎。企業內部控制直接關系到註冊會計師的審計風險。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會計造假的實際實施者是企業的實際控制人——管理者。目前,公司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管理者信息控制權的存在客觀上阻礙了風險導向審計的應用。因此,應從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入手,在優化公司治理的框架下,從設計、運行、評價和改進四個方面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強調高層領導的控制責任,重視對所有風險的評價,重視日常控制活動,抓好內部審計的監督評價環節,不斷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推進風險導向審計的應用。
. 51kj . com . cn/show details . ASP?id=53781。na=st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