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多次來中國發表關於中美教育的演講。不得不承認,他的壹些觀點相當激烈。例如,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學生在數學、物理和化學方面比美國同齡的孩子做得更好,而中國的學生基礎知識紮實得多,但創新能力較差。丘成桐毫不客氣地給這壹觀點潑冷水:“這是多年來可怕的自我麻醉!我覺得中國學生的基礎知識學得不怎麽樣!”
他說:“美國最優秀的學生真的很優秀。應該這樣比較,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能進哈佛大學的學生應該是這兩個國家最優秀的學生。和最優秀的兩個人相比,美國學生的基礎知識絕對不會比中國學生差,相反還要強很多。”
教育界和社會上還有壹種說法,中國的中小學生學的數學和物理比美國的學生多得多。比如,到了壹定年齡,中國的孩子已經學會了加減乘除的混合運算,而美國的孩子卻在加減運算上跌跌撞撞。
邱說:“這也是不對的。在美國比較好的中小學,中國學生要把學過的課都學完,而且學的很靈活。他們絕對不是像中國那樣臨時抱佛腳。在壹些好學校,11、12年級的學生微積分學得非常好,但我聽說中國的高中生並不都學微積分。”
丘成桐還在壹些講話中反復強調:對中小學生來說,語文、數學和寫作是最重要的三門學科。
他認為,在西方教育中,孩子的表達能力是從小學開始訓練的,語言和寫作能力都訓練得很好。壹般來說,接受過這種訓練的孩子,可以毫無困難地在大會上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科研成果,因此可以在課堂上自由發表意見,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註。我們經常談論為什麽中國的學生去美國讀研究生,討論的還不如外國學生。我覺得這是他們從小訓練的壹個結果。
除了語言,推理是西方教育非常重要的壹部分,所以數學是中學和大學最重要的科目。歐幾裏得幾何定理可能對社會沒有直接貢獻,但它的推理方法是最有效的邏輯訓練。以前美國各大大學都很重視兩個科目,壹個是語言,壹個是數學。如果妳在語言和數學上拿不到高分,他們基本不會考慮收妳為他的大學生。最近還加了壹個寫作能力,三門課,語言,數學,寫作,這是美國所有名校最重要的培訓。
許多美國中小學也增加基本的法律培訓。知法守法是現代公民應該具備的知識和道德。
丘成桐還認為,美國孩子的勤奮程度不亞於中國學生:壹般來說,美國中小學鼓勵學生交流。在初中二年級之前,美國的中小學鼓勵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盡可能讓他們去博物館和運動場玩耍。所以國內壹些教育工作者認為美國中小學生不行,比不上中國。其實三年級壹年級之後,美國孩子的努力程度並不比中國學生差。他們不需要考試來培養學生,也非常註重自己的基礎能力。我們看到很多優秀的美國孩子。他們直到高壹或高二才開始發揮熱情,努力學習。到了大學,他們就不會覺得學習枯燥了。我去過美國的幾所名校。在學習科學的重要科目時,他們非常努力,花費大量時間。他們經常學習到兩三點鐘才睡覺。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中國的許多孩子在經歷了中小學考試的沈重沖擊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光是批評是不夠的,但邱教授在壹些場合給了中國學生許多中肯的建議。丘成桐曾在著名的北師大附中做過演講,與中學生詳細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學術思想和對數學的看法。在這次講話中,他表達了幾個觀點:
興趣的培養決定終身職業。
丘成桐的演講(節選)
中學是培養人才非常重要的階段,所以我非常願意和中學生交流。因為中學生數學獎的評選,也了解了壹些國內中學的情況。總的來說很好,但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其實我沒受過教師培訓,也沒在中學教過書。我今天來主要是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談談我對中學教育,尤其是中學數學教育的看法。
博覽群書很重要,天才不壹定成功。
壹個學生的第壹個教育就是家庭教育,所以我結合個人成長經歷來談談家庭教育。
我是1960考到培正中學讀書的。培正中學是壹所非常有名的學校,而我的小學教育是在香港的鄉下完成的,連最基礎的英語和算術都達不到標準,所以我需要在中學第壹年更加努力地學習,以趕上培正的課程。但是,我在農村學校遊手好閑慣了,壹直對學習不感興趣。
幸運的是,我的父母對我很嚴格。我已故的父親邱振英,1935畢業於廈門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次年進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深造,專攻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史。當我已故的父親在學院擔任教授時,學生們經常回家討論他們的學習,這讓我感觸良多。10歲的時候,父親讓我和大哥練習劉公權的書法,讀唐詩宋詞,背古文。這些文章我現在都能背下來,我的學習態度和做人態度都體現在裏面。
我們愛看武俠小說。父親覺得這些小說質量不高,就買了很多章回小說,讓孩子背詩詞,比如《紅樓夢》裏的。後來父親讓我看魯迅、王國維、馮友蘭的作品,還有歌德的《浮士德》等西方書籍。這些書看似與我後來對數學的研究無關,但這些書中蘊含的思想卻對我後來的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壹個成功的學者需要吸收歷史上積累的成果,向當代學者學習。
人生苦短,壹個人再聰明,再有才華,也不可能忽視幾千年來大學者的成就。這是人類認識自然、生活、人際關系的經驗積累,不可能壹蹴而就,所以壹個人年輕的時候博覽群書很重要。有些人認為自己很有天賦,不讀書也能做出重要的題目。在我看來,毫無意義。四十多年來,我接觸過的世界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社會學家,都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天才。
我參考了歷史上著名學者的生平,發現大多數著名學者都有良好的家庭背景。人的成長有很多規律和原因,相關的學術觀點也不盡壹致。但是無論如何,好的導師是很重要的。
童年教育對壹個孩子的影響是重要的,啟蒙教育是不可替代的,它往往為壹生的事業奠定基礎。
雖然壹個家長可能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但他仍然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和樂趣。知識多少對孩子來說不是最重要的。興趣的培養是他壹生事業的關鍵。我小學的成績並不理想,但父親培養了我的學習興趣,成為我人生的不竭動力。我想學什麽都可以。相比之下,中國式教育往往註重知識的灌輸,卻忽略了孩子興趣的培養。有些人甚至壹輩子都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
無論如何,學生回家後,壹定要有復習的空間和時間。遇到挫折時,父母需要安慰和鼓勵。這是壹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此外,家長和老師需要壹個良好的溝通渠道來了解孩子遇到的問題。現在有些家長在做事,他們沒有時間教孩子,讓孩子放縱。而是要求學校為孩子打理壹切,這是不負責任的。另壹方面,因為只有壹個孩子,父母很愛孩子,希望孩子成功。很多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經常要求孩子上壹些超出自己能力的課程。有壹點成就就說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卻不知道自己害了他們。每個人都要努力了解自己的能力,努力學習。
平面幾何提供了中學期間唯壹的邏輯訓練。
平面幾何的學習是我個人數學生涯的開始。初二學平面幾何的時候,第壹次接觸到簡潔優雅的幾何定理,讓我對幾何之美贊嘆不已。平面幾何提供的不僅僅是漂亮而重要的幾何定理,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中學期間唯壹的邏輯訓練,是每個年輕人必備的知識。平面幾何也提供了壹個欣賞數學之美的機會。
壹個著名的例子是江澤民主席在澳門濠江中學提出的五點* * *圈問題。第壹次聽的時候覺得很有意思。很多讀者對江校長的問題很感興趣,想從基本定理推導出這個定理。最近很驚訝的聽到很多數學教育工作者堅持不教證明,因為學生不容易接受這種思維。
誠然,從壹個沒有邏輯思維訓練的學生,到接受這樣的訓練,是要付出代價的。如何訓練邏輯思維比中學學習其他科目更重要。
未來無論妳是科學家、政治家還是成功的商人,都需要系統的邏輯訓練。希望我們中學繼續這種邏輯訓練。中國科學的發展與此有關。
我個人認為,即使在目前非理想的應試教育框架下,合格的好學生也應該學習和掌握中學微積分和群的基本概念,並運用到中學數學和物理的學習和理解中去。牛頓等人因為物理學的需要,發現了微積分。還有為什麽我們中學物理難教難學?主要原因恐怕是為了避免使用微積分和群論,為此絞盡腦汁,千方百計。這無異於背離了物理學發展的自然和歷史規律。
至於三角代數方程,概率論,簡單微積分,都是很重要的科目,對於以後想學理工科或者經濟金融的同學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
音樂、美術、體能對學習和人格培養都很重要。
我還想談談體育、音樂、藝術以及這些課程與數學的關系。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把他的教育建立在體育和音樂的基礎上。體育鍛煉能讓我們集中註意力,而音樂和藝術能培養我們的氣質。古希臘人和儒家教育都註重這兩方面的培養,這兩方面對於學習和人格培養都非常重要。
學習過程不壹定是漸進的,但也允許突然的進步。
現在很多教育工作者反對學生背壹些公式,壹切都需要從基本原理推導。我認為這是壹個非常錯誤的想法。
有些事情比結論更重要,但有時候是不可能做到的。學習往往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發展的。我們不可能無所不知,必須在前人所做的基礎上發展,通過反復思考前人的知識才能理解整個知識的宏觀觀。
向前壹跳,反思前人的成就。那時候我們都背了乘法表,但其實任何壹個科學家都知道如何推導乘法表。物理學家或工程師毫無疑問地大量使用數學家推導出的數學公式,但科學仍在不斷進步。可見,學習的過程並不總是循序漸進的,有時也允許突然的進步。我說這個例子不是要妳偷懶算了,而是希望妳不要因為不明白某件事而放棄,停滯不前。
很多中學不教微積分。其實中世紀科學革命的基礎在於微積分的建立,而我們的孩子不懂微積分,相當於回到了中世紀之前的黑暗時代。真可惜。
聽說很多小學或中學老師都希望學生按照規定的方式學習,拿到老師規定的答案後才給滿分。我認為這是錯誤的。數學問題的解法很多,比如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至少有幾十種,不同的證明方法有助於我們理解定理的內容。19世紀的數學家高斯用不同的方法構造正七邊形。不同的方法來自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想法導致不同的發展方向。所以壹個數學題的每壹個解法都有深刻的意義,妳會理解不同的思路,所以要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
事實上,很多工程師甚至物理學家有時並不嚴格理解他們用來解決問題的方法,但他們知道如何使用這種方法。對於關心如何嚴格推導數學方法的數學家來說,往往是知道結果再推導。所以要明白,學習方法有時候需要逆向考慮問題,先知道要做什麽,再知道為什麽要這麽做。我們應該靈活處理這些關系。
美國中學重視通識教育。
物理學基本定律說,壹個物體總是在尋找能量最低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下它是最穩定的。妳對學習的態度,包括我自己,基本都是壹樣的。人總想找各種理由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像電子在壹定的軌道上運行,因為是它的能量所允許的,所以被其他能量激發後可以跳躍。對於孩子的學習,我們也需要新的能量來刺激它跳躍。
這種刺激不僅來自於考試成績,還來自於老師的課堂教學,比如壹些很有意思的問題或者很有名的數學家的故事,都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們都喜歡聽故事。歷史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值得學習。
美國中學註重通識教育,除了數學以外的學科,如文學、物理、哲學等,都會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值得鼓勵的。
中小學應特別重視獨立人格的培養
如果學生在學校學不會與人相處,享受不到它的好處,不如請個家教在家教。但是現代社會是壹個合群的社會。學生壹定要學會和同學相處,尊重有能力有見識的老師和同學。學生要懂得尊重同學的長處,幫助有需要的同學。學生要培養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團隊合作的精神,對周圍人和社會的責任感等等,在這個環境中鍛煉自己。
美國的教學體系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雖然不壹定是理想的體系。
比如美國的高中和大學是不打分的,只給a、b、c、d,這不是壞事,可以削弱學生之間不必要的競爭。斤斤計較分數,爭搶班級第壹,會破壞同學之間的合作,集體的力量得不到尊重。在中小學教育中,要特別重視學生獨立人格和品格的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個人特點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肯定。
很多學校根據首字母將對個人品德的要求縮寫為“驕傲”(榮譽),即堅持不懈、尊重他人、正直、勤奮、優秀,作為學生自我要求的基本點。對這種美德的評價應該尊重人性。對於學生本身,要形成自己獨立的價值觀。
對於中學生來說,永遠保持壹顆純真的童心,保持人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展現自己的個性,是非常重要的,對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非常重要。我真誠地希望在座的所有可愛的孩子們都能快樂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