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數字革命與政治密切相關嗎?

數字革命與政治密切相關嗎?

初中政治基礎知識點的分類

壹、容易混淆知識點

1,我國的根本制度: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中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本群眾自治制度。

中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我國現行分配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成分並存的分配制度。

2.中國的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中國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國的行政機關:中央人民和地方各級人民。

中國最高行政機關:(中央人民政府)。

我國壹切權力屬於人民(註:不是人民代表)

3.公有制、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

(1)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中占主導地位,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2)國有經濟是國家引導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

(3)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4)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5)中國最先進的生產力是積累起來的:國有經濟。

(6)直接體現* * *和繁榮原則:集體經濟。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鮮明特征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壹。

其中,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基本方略。

5.我國的國家性質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黨的性質:中國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自然:中國是人民意誌的執行者,為人民而工作。

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以及其公職人員的工作宗旨和行為準則:對人民負責,努力為人民服務。

中國改革的本質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6.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振興國家的關鍵:這是我們國家繁榮昌盛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四項基本原則:立國之本;政治基石。

改革開放:強國之路;活力之源。

7.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中國新型民族關系。

中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平等、團結、繁榮。

8.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即壹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壹個中心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集中在壹點: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

黨的基本路線:國家的生命線

9.兩岸統壹的最佳方式是:壹國兩制。

發展兩岸關系、實現和平統壹的基礎是堅持壹個中國原則。

解決臺灣省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壹、壹國兩制。

10.計劃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實行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是:晚婚晚育、優生優育。

主要任務: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積極應對老齡人口、流動人口和就業人口增加帶來的問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11.在中國,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從來都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註:以其他為中心都是錯誤的);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是:科技創新能力。

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首先是;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壹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是教育。

國際競爭的本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推動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鍵是勇於和善於創新。

實現經濟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大計是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關鍵:實施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13、中華民族精神的含義(內容):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的根是:民族文化。

中華民族的靈魂是:民族精神。

時代精神的內容: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與時俱進、以人為本、依法辦事、面向世界的精神。

公民的基本道德標準包括愛國守法、禮貌誠信、團結友善、勤奮自強、奉獻精神。

14.民族精神在不同時期有哪些不同的表現?請舉例說明。)(註意時間要求。)

革命戰爭年代(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等。

改革開放前: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雷鋒精神、“兩彈壹星”精神、紅旗渠精神。

改革開放後:抗洪精神,女排精神,(載人航天,奧運精神,抗非典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維和精神)——新世紀(21世紀)的具體表現在括號裏。

15,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1)依法治國的前提:有法可依。

(2)依法治國的關鍵:守法。

(3)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嚴格執法。

(4)依法治國的保障:違者必究。

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是:國家行政機關依法行政。

16、“三步走”戰略:①1981—1990,國民生產總值翻壹番,解決人民溫飽問題。

(2)到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翻壹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3)到20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小康,基本實現現代化。

17.先進文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思想道德建設、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是:思想道德建設。

先進文化的基礎工程是:教育和科學。

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是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保證。

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壹代又壹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

建設和諧文化的基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18和* * *有著共同的理想: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最高理想:實現* * *產品主義。

二者的關系:①同壹理想和最高理想都是崇高的社會理想,相互聯系,不可分割。②實現* * *同壹個理想是實現最高理想的必要準備和必要階段。(3)實現最高理想是實現同壹理想的必然趨勢和最終目的。(4)我們為實現* * *的理想而奮鬥,就是為* * *的理想而奮鬥。

19,兩個正確的唯壹性

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人口、資源、環境、加速工業化和經濟快速增長之間的矛盾,中國唯壹正確和可行的選擇是走科學發展的道路。即走出壹條投入少、產出多、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發展新路。

實行計劃生育,提倡晚婚晚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仍然是當前我國解決人口問題的唯壹正確途徑。

危害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根源: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國家利益的爭奪,民族文化的差異,不同信仰和意識形態的隔閡,成為各種矛盾和沖突的根源。

如果不能正確對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和現實中的不平等,這些差異和不平等就有可能成為歧視態度的根源。

二、“基本”類別:

V1。基本國策:對外開放、計劃生育、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

V 2。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艱苦奮鬥,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V 3。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

V4。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團結和繁榮。

V 5。實現祖國統壹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壹、壹國兩制”

V 6。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V 7。全面小康社會的基本特征:(六個更加)經濟更加發達、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先進、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V 8。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V 9。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

V 10。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V 11。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

V 12。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自覺承擔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後代的責任。

V13。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愛崗敬業;(熱愛本職工作,誠實守信,公正辦事,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V 14。社會對專業人才的基本要求:愛崗敬業。

V 15。計劃生育的基本要求:晚婚晚育,優生優育。

V 16。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

V 17。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特征:奉獻社會

V 18。公民基本道德標準:愛國、守法、禮貌、誠信、團結友善、勤奮自強、敬業奉獻。

V 19。誠實守信是每個人壹生都應該遵守的基本道德規範。

V 20。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是良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種良好品格的基礎。

V 21。憲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現代社會,壹個人首先是公民,這是他的基本社會身份。

V 23。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第三,“基本”範疇

V1。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V 2。中國的根本制度:社會主義制度

V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V 4。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在各方面形成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制度,促進生產力發展。

V 5。堅持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這是保證中國現代化建設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根本保證。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根本保證。

V 6。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壹代又壹代有理想、有素質、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V 7。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壹代又壹代有理想、有素質、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V 8。中國的根本法:憲法

V 9。影響和決定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問題:和平與發展。

V 10。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統籌兼顧。

V 11。艱苦奮鬥是實現全國人民團結理想的根本途徑。

V 12。黨和國家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V 13。黨和國家工作的出發點和判斷壹切問題的根本標準:“三個有利於”標準。

V 14。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V 15。依法治國的根本宗旨:人民當家作主。

V 16,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祖國的完全統壹。

V 17。實現經濟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大計是發展科技和教育。

第四,“核心”範疇

V1。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

開放式皮革。即“壹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V 2。現代化的核心:經濟建設

V 3。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

V 4。時代精神的核心:改革與創新

V 5。依法治國的核心:依憲治國

V 6。“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核心:尊重勞動。

V 7。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核心:人民當家作主。

V 8。霸權主義的核心:強權即真理。

V 9。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

V 10。中國建立了壹套以憲法為核心的公民權利保護體系。其內容包括立法保障和擔保。

動詞 (verb的縮寫)“大多數”類別

V1。當前,中國最基本的國情是:中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V 2。最高理想:實現* * *產品主義。

V 3。兩岸統壹的最佳方式:“壹國兩制”

V 4。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V 5。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V 6。基層群眾自治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最廣泛的方式。

V 7。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V 8。人才是創造財富最重要的資源。

V 9。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中,最關鍵的目標是力爭到202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V 10。朋友和友誼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V 11。生命是自然界最寶貴的財富。

V 12。我們最初的社會交往是在家庭中。

V 13。對待挫折最積極的態度就是精神升華。

V 14,法律最大的特點就是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強制執行的。

V 15。犯罪最重要的特征和本質特征: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V 16。在抵制不良誘惑的方法中,避免誘導法是遠離不良誘惑最積極的態度。

V 17,誠實守信是每個人壹生都應該遵守的基本道德規範;誠實是人們相互交流時最重要的品質。

V 18。憲法是壹切團體、組織和全體公民的最高行為準則。

V 19。生命權是每個人最高的個人權利。

V 20。人格尊嚴權是我們作為人,最起碼應該受到他人尊重的權利。

V 21。故意傷害他人的生命和身體,是最嚴重的不公。

V 22。民族團結是國家統壹和繁榮的前提和保障。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壹,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第六,“主要”範疇

V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V 2。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根源: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V 3。先進文化的主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思想道德建設。

V 4。克服考試焦慮的主要方法:培養自己的心理控制能力。

V 5。計劃生育的主要任務是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積極應對老齡人口、流動人口和就業人口增加帶來的問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七、“第壹”和“重要”類別

V1。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V 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把發展生產力放在第壹位。

V 3。中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首要目標:民主與法治

V 4。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依法行政

V 5。勞動創造是人生價值的源泉,創造的成果成為評價人生價值的重要標準。

V 6。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於首要地位。

V 7。公益性是義務教育的顯著特征

八、“基本”類別

1.發展兩岸關系、實現和平統壹的基礎是堅持壹個中國原則。

2.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自然資源。

人類生存的基礎是:自然。

3.先進文化的基礎工程是:教育和科學。

4.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是良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種良好品格的基礎。

5.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政治基礎:四項基本原則。

6.發展兩岸關系、實現和平統壹的政治基礎:堅持壹個中國原則。

7.家庭保護是未成年人保護的基礎。

九、“重點”類別

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推動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鍵是勇於和善於創新。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關鍵:實施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依法治國的關鍵:守法。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中,最關鍵的目標是202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X.“數”的範疇

壹,

壹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五.發展觀:科學發展觀

五、治國方略:依法治國方略

五、時代的主題:和平與發展

生命線:黨的基本路線

五、科學發展觀的第壹層含義: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

五、處理臺灣省問題的壹個原則:堅持壹個中國原則。

第二,

V 1。兩個基本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V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兩層含義:中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國的社會主義仍處於初級階段。

V 3。兩個先鋒隊:中國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V 4。精神文明建設的兩個內容: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V 5。兩種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V 6。兩個理想:* *同壹個理想,最高理想。

V 7。憲法的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兩部分:規範國家權力的正確行使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

V 8。尊重個人隱私的兩個方面:尊重自己的隱私和尊重他人的隱私。

V 9。兩大職能:實施社會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

第三,

V 1。三尊重: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字。

V 2。三個有利於: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V 3。三個代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V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三大特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

V 5。發展先進文化的三個層面:現代化、世界和未來。

V 6。民族精神有三個關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V 7。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可罰的刑罰)

V 8。三個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

V 9。公民的三項基本義務:公民對國家的義務、公民對社會的義務和公民對家庭的義務。

第四,

V 1。四尊重: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

V 2。全國人大的四項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

V 3。依法治國的四個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V 4。“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V 5。社會主義公平保障體系包括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和分配公平四個方面。

V 6。四種主要刑罰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主刑的特點是只能獨立適用,不能相互加用。

V 7。研讀中國的文化典籍,接觸歷史遺跡的傳統藝術和民俗風情,通過課堂學習、課外閱讀、藝術欣賞、社會調查等多種方式深入了解和認識民族文化的精髓。

五,

V 1。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五項要求:愛國守法、禮貌誠信、團結友善、勤奮自強、敬業奉獻。

V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五大基本內容: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

V 3。民族精神的五個基本內容:愛國、團結、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V 4。時代精神的五個基本內容:改革創新、與時俱進、以人為本、依法辦事、面向世界。

V 5。公民的五項基本權利主要包括:平等權利、政治權利和自由、人身自由權、社會生活權和社會經濟權。

V 6。人格尊嚴包括肖像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和隱私權五項權利。

六,

V 1。全面小康社會的基本特征:(六個更加)經濟更加發達、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先進、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社會更加堅實。

V 2。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六個方面):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XI。“關系”範疇

V 1。和平與發展的關系:和平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和平的重要基礎。

V 2。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關系:民族精神是時代精神的基礎和源泉,時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當代的繼承和發展。

V 3。愛與奉獻的關系:愛是奉獻的前提,奉獻是愛的進壹步升華。

V 4。熱愛和奉獻社會的關系:熱愛和奉獻社會是前提和基礎,奉獻社會是最終目的。

V 5。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V 6。新型師生關系:平等、民主、和諧。

7.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是,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標,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和保障。

8.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是:①人口、資源、環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②自然資源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物質基礎。③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人是社會生產的第壹要素,但人口的快速增長會加大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人類對資源的任意消耗會導致環境惡化。

9.“壹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關系:壹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相互依存、缺壹不可的有機整體。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是相輔相成的,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建設。堅持改革開放是動力系統,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導航系統。

10和* * *與理想、最高理想的關系如下:① * * *和理想、最高理想都是崇高的社會理想,相互聯系,不可分割。②實現* * *同壹個理想是實現最高理想的必要準備和必要階段。(3)實現最高理想是實現同壹理想的必然趨勢和最終目的。(4)我們為實現* * *的理想而奮鬥,就是為* * *的理想而奮鬥。

11.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的關系是基本經濟制度決定分配制度。

12.在中國,憲法與普通法的關系是,憲法是立法依據,是普通法的立法基礎。普通法律不得與憲法相抵觸,否則將被視為無效。憲法是母法,普通法是子法,是母子關系。

13.人大與其他國家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是隸屬關系。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受人民代表大會監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決定國家和地方各級壹切重大事務,其他國家機關的權力不能超越。

十二。“其他”類別

V1。長期以來的指導思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2.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包括全面發展觀、協調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觀。

(1)第壹個本質:發展

(2)核心:以人為本

(3)基本要求:統籌協調、可持續。

(4)根本方法:統籌兼顧。

(5)提出依據:立足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

V 3。先進文化的判斷標準:反映和適應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V 4。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中堅力量。

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平、合作、責任。

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重要的建設性作用。

V 5。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顯著特征):經濟全球化。

V 6。努力工作的集中體現:企業家精神

V 7。對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V 8。在不同的文化中,必然有相同的理性內核——真誠、善良、友誼和平等的人類價值。

V 9。緩解學習壓力的有效方法:明確學習的意義,培養學習的興趣。

V 10,通往理想的路只有壹條:腳踏實地,全力以赴。

  • 上一篇:明十三陵為什麽叫十三陵?
  • 下一篇:要多久才能拿到蘇州的居住證?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