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網絡安全法的保護對象是

網絡安全法的保護對象是

法律主觀性:

我國網絡安全保護的基本法是網絡安全法,具有保障網絡安全、維護網絡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的功能。

法律客觀性:

1.網絡安全法的對象是誰?《網絡安全法》第二條開宗明義,將其適用範圍界定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建設、運行、維護和使用網絡”。《網絡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壹款將“網絡”定義為“由計算機或者其他信息終端以及相關設備組成的,按照壹定的規則和程序收集、存儲、傳輸、交換、處理信息的系統”,可見網絡必須以壹定的物理形態存在。據此,我們理解在中國使用“網絡”至少意味著相關的使用行為(包括企業出於自身業務目的使用網絡)必須依賴於位於中國的網絡物理設施。換句話說,如果壹個實體完全在中國境外,並利用位於境外的網絡設施在線提供服務,即使由於互聯網的互聯互通,可以在中國獲得服務,但前述《網絡安全法》的定義似乎並沒有規範這些實體的行為。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網絡安全法完全忽略了這類主體的行為在中國可能產生的影響。特別值得註意的是,《網絡安全法》的適用對象在國內和國外商人之間並無不同。只要在中國通過網絡提供服務,無論是內資企業還是外資企業,都同樣受到《網絡安全法》的規定和要求。但正如下文所指出的,《網絡安全法》的部分條款由於其特殊性,對在華經營的外資企業的影響可能比內資企業更為顯著,因此外資企業需要特別關註《網絡安全法》及其後續實施。二、網絡安全法如何實施?1.加強網絡安全法的宣傳和普及是確保法律實施的基礎。網絡安全與每個人、每個組織都息息相關。首先需要做好網絡安全法的宣傳普及工作,將法律的相關規定準確傳達給相應的個人。要把網絡安全宣傳作為公益事業,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紙媒等方式,在公共場所、機關單位、居民生活區持續廣泛開展,讓網絡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讓網絡安全意識紮根人心。2.加快配套體系建設。《網絡安全法》是網絡安全工作的基本法,為相關法律法規提供了接口。比如,在法律中提出,制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措施,公布網絡安全關鍵設備和專用產品目錄,制定各級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建立網絡安全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制度。這部法律及其配套法規* * *同構為網絡安全領域的壹個法律規範性文件體系。要研究制定配套法規,建立配套體制機制,確保這部法律規定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3.加強基礎保障力量,建設網絡安全,是壹個技術過程,也是壹個管理過程。《網絡安全法》明確提出,國家應當重點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加強網絡安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采取措施防範和應對網絡安全風險和威脅。履行上述法律責任,必須建立壹支能力過硬、反應迅速、安全可靠的保障力量,需要更多懂技術、懂管理的人才加入網絡安全保障隊伍,需要更多有創造力、有熱情的人參與國家網絡安全工作。國家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為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創造條件。第壹條為了保障網絡安全,維護網絡空間主權、國家安全和社會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第二條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網絡的建設、運行、維護和使用,以及網絡安全的監督管理。第三條國家堅持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的原則,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保障安全的原則,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絡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建立健全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絡安全防護能力。第四條國家制定並不斷完善網絡安全戰略,明確保障網絡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重點領域的網絡安全方針、任務和措施。

  • 上一篇:通信稿的寫作要求
  • 下一篇:為什麽是千瘡百孔的末日宮殿?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