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任何瀏覽網絡空間的人,無論是網絡用戶還是網絡服務提供者,都應該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尤其是網絡安全法的規定,否則就要承擔法律責任。壹、《網絡安全法》對治安行政處罰的處罰有哪些?《網絡安全法》中關於個人和組織在使用互聯網時應當遵守的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條。第四十六條任何個人或者組織應當對其使用互聯網負責,不得設立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出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或者通訊群,不得利用互聯網發布與實施詐騙、制作或者出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有關的信息。第四十七條網絡運營者應當加強對用戶發布信息的管理。發現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傳播的信息,應當立即停止傳播,采取消除等措施,防止信息傳播,保存相關記錄,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第四十八條任何個人或者組織發送的電子信息以及任何組織提供的應用軟件不得含有惡意程序,不得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播的信息。第六十條違反本法第二十二條第壹款、第二款和第四十八條第壹款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壹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對網絡安全造成危害的,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處壹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壹)設置惡意程序的;(二)未對其產品和服務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風險立即采取補救措施,或者未按照規定及時告知用戶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的;(三)擅自終止為其產品和服務提供安全維護。第六十七條違反本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建立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或者利用互聯網發布與實施違法犯罪活動有關的信息,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處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壹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關閉用於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和分發群。單位有前款行為的,由公安機關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二、行政處罰權的限制行政處罰的設定是指國家機關在行政處罰立法中的權力配置。根據《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行政處罰設定權劃分如下:1。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可以設定任何壹種行政處罰。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2.國務院是最高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設定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規定行政處罰的,行政法規不得規定超出法律規定的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行政處罰。3.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行政法規對違法行為已經規定行政處罰的,地方性法規不得規定超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行為範圍、行政處罰種類和幅度的行政處罰。4.國務院部委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範圍內作出具體規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部委可以設定警告或者壹定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國務院規定。國務院可以授權具有行政處罰權的直屬機構根據本條規定的情況,規定行政處罰。5.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經濟特區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範圍內作出具體規定;尚未制定法律、法規的,上述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可以設定警告或者壹定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6、除上述規定外,其他規範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根據法律規定,可以知道,任何個人或者組織對其使用互聯網應當承擔責任,不得成立實施詐騙或者傳授犯罪方法,否則應當承擔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