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國際私法的調整對象

國際私法的調整對象

國際私法的調整對象是國際民事關系,可稱為涉外民事法律關系。作為國際私法調整的對象,涉外民事法律關系具有以下特征:涉外因素。具體體現在關系的主體、客體和內容都有外來因素;是廣義的民商事關系;是涉外的民事關系會發生沖突。

生產條件

各國人民往來頻繁,有些民事法律關系含有涉外因素,或者訴訟壹方或雙方當事人是外國人,或者訴訟涉案財產在外國,或者訴訟行為或事實發生在國外。

各國民事法律互不相同,比如法定結婚年齡、繼承人繼承分配份額、違約法律責任等。

③在壹定範圍內,涉外民事法律關系有適用外國法的必要和可能。例如,中國和許多外國簽訂了條約,給予對方註冊商標和保護商標的權利。在執行這類條約時,有時會出現法人是否是對方國家法人的問題,即法人的國籍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各國法律不壹致。歐洲大陸國家主要采取管理中心主義,以法人的社會住所,即主辦事處所在國為本國。按照普通法系國家的法律,法人成立的國家是其本國,換句話說,法人如果按照該國法律成立,就具有該國國籍。我國商標註冊機關為了決定外國法人是否具有該國國籍,只能適用該外國的法律。

國際條約是國際私法的主要淵源。作為國際私法的淵源,有大量的國際條約,既有多邊的,也有雙邊的,既有綜合性的,也有專門性的,既有普遍性的,也有區域性的,按其內容可分為四類。

1.關於外國人民事和商業地位的國際條約;

2.關於法律沖突的國際條約;

3.實體法方面的國際條約;

4.關於國際民事訴訟和商事仲裁的國際條約。

國際慣例也是國際私法的淵源。

國際慣例分為兩類:壹類是強制性的,壹類不是。國際私法中的國際慣例大多是這種沒有強制力的任意性慣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容易混淆國際慣例和國際慣例這兩個詞。國際習慣是在形成後通過廣泛的實踐而被認可和接受的,所以國際習慣只有在得到法律確認後才能形成。具體到我國,《民法通則》第142條第三款規定,我國法律和我國締結的條約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由此可見,中國堅持將國際慣例作為國際私法的淵源之壹。

相關的法律依據是從《民法通則》中總結出來的。

第八章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

第壹百四十二條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依照本章規定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第壹百四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定居國外的,其民事行為能力可以適用定居國法律。

第壹百四十四條房地產所有權適用房地產所在地法律。

第壹百四十五條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適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涉外合同的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

第壹百四十六條因侵權造成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如果雙方在同壹國家有相同的國籍或住所,也可以適用雙方本國或住所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不認為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的行為是侵權行為,不作為侵權行為處理。

第壹百四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與外國人結婚,適用結婚地法律;離婚,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第壹百四十八條扶養費適用被扶養人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

第壹百四十九條合法繼承遺產,動產適用被繼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條one hundred and fifty依照本章規定適用外國法律或者國際慣例,不得違背中國人民和社會公共利益。

  • 上一篇:廣州有哪些經典的紅色旅遊打卡地?
  • 下一篇:國企向員工借款超過10年不付利息合法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