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靈犀聊天,聊讀書,寫讀書筆記。我在經典教師個人發展讀書會上提到壹個大家都在實踐的讀書筆記方法:好好思考,寫SS卡。靈犀問我要不要在群裏分享,我很開心的答應了。我認為這對於我和我的朋友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分享本身就是幸福。
主體
在我們正在讀的《認知覺醒》第五章第四節,有壹段話觸動了我。很多讀者和我都會說,讀完壹本書,要系統梳理作者的知識框架,寫讀書筆記,提取精華,畫思維導圖。似乎只有這樣做,才能說明我們認真讀過壹本書。有沒有同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這是另壹個例子。我們也經常聽到這樣的對話,來自直播時古典老師講的故事。
問面試官:
說說妳的愛好。
嗯,我喜歡讀書。
妳喜歡讀什麽書?
我喜歡看XXXXX的書。
這本書是關於什麽的?
面試官撓了撓頭,不好意思的說:“鵝,好久不見了,我都忘了。”
又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1.
然後我們讀了很多書,合上就忘了。當時我們畫的導遊圖或者做的筆記感覺都很清晰,也學到了很多東西。當我們跟別人說起他們的時候,大多數人往往什麽也說不出來。有很多關於如何閱讀,如何高效學習等等的文章或者視頻。
今天我想分享壹個我正在使用的有效方法,那就是知識卡。什麽是知識卡?它有壹個特定的名字叫做“好思維寫作卡”,簡稱SS卡,是好思維的拼寫首字母。根據我自己的理解,我把它定義為結合書本上接觸到的點和親身經歷,把知識從輸入內化到輸出的過程。
那麽提到SS卡就必須提到另壹個人。來自德國的社會學家尼克拉斯·盧曼。他壹生寫了9萬張知識卡片,出版了58本書。盧曼壹般被認為是壹位社會學家,但他在法律、經濟、藝術和心理學方面都做出了獨特的貢獻。他像燈塔壹樣,不斷發出閃光的思想。作品量之大,輻射範圍之廣,令人驚嘆。他的大腦裏藏著多少能量?而這個秘密,很可能就藏在陪伴了他30多年的卡木盒裏。那麽如果妳有興趣,可以在網上搜索相關內容。
好吧,回到我們的黨衛軍卡。那張SS卡包括什麽?它由四部分組成。
原文摘錄
核心概念報告
親身經歷
行動指南
下面就壹個壹個詳細說吧。
首先,摘錄原文,
這個很簡單,就是字面意思在《認知覺醒》第五章第四節。作者周淩坦言,自己從來沒有畫過思維導圖,也不會刻意去梳理知識框架。讀書的時候,他唯壹做的事情就是找接觸點。我們這裏的原文節選和周淩說的壹樣,就是節選了壹段感動妳的話。
第二部分是核心概念報告。
簡稱我的轉述,就是用自己的話轉述那些感動妳的話。這樣做的好處是,壹方面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加強了* * *的唱功,另壹方面也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自己的總結能力。因為還有壹段感人的話,我們已經記不清原文了。只有用自己的話報出來,以後再講給別人聽才相對容易。下次有人問妳這本書是講什麽的時候,說出來可能就沒那麽難了。
第三部分著重個人經歷。
《認知覺醒》第五章第三節有壹個連接,大師的“黑盒”詳細說明了連接的重要性。沒有聯系,沒有學習。同時,作者還引用了趙的《這樣讀書就夠了》壹書中的內容。
其實這三步就是我剛才說的思考和寫SS卡的框架,包括羅振宇說的“縫扣子”和縫紉知識。很有趣,對吧?越看越發現這些作者或者牛人經常說的是同壹件事。那麽我們在發現的時候就要註意,要學會應用。
當今社會缺的不是知識,也不是方法論。缺少的是個體將自己與前人總結的方法論聯系起來,不斷應用,熟練掌握,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的能力。這麽聰明,妳發現了嗎?我們將使用好的方法。
還是回到個人經歷吧。妳什麽意思?當妳在書中看到壹段對妳觸動很大的話,可能有兩種情況。
壹種是我w-(後來幫我關了,或者主動屏蔽大家的耳朵)原來是這樣,我壹直做錯了。妳會發現壹個關於自己的舊知識,並獲得壹個新知識。
另壹個是,哇,同頻響。我就是這麽做的,但我不知道我所做的還有壹個專業名稱。我很好。我很好。
也許還有第三種情況,就是唉,作者說那個,作者說那個,我感覺有點矛盾。出現這種情況沒關系,往往是妳有大局觀的時候。因為妳看夠了,妳看到了不同作家、心理學家、哲學家等等的觀點。妳有自己的判斷,但是不清楚。妳腦子裏有幾個聲音在碰撞。這種懷疑感和矛盾感可能是暫時的,妳很快就會發現,它們其實是不同體系的,壹點也不矛盾。可能會困擾妳很久,但是沒關系,妳還在進步。帶著這種矛盾感,繼續前進,總會有解謎的時候。
有了這個親身經歷,不要放過,寫下來。親身經歷是最好的。是妳的經歷。不管妳文筆好不好,都可以寫。就講個故事吧。這個親身經歷也可以是妳朋友發生在妳身邊的故事。妳能立刻聯想到日常生活中的故事。
好了,個人經驗到此為止。我相信每個夥伴都知道最後那部分怎麽寫,在我看來更重要。這是行動指南。
如果把寫卡片比作壹棵果樹(壹種迷妳速生小果樹)的生長過程,看到書上的壹句話,接觸到自己,大腦會迅速鏈接到自己的親身經歷,妳可能會有壹個想法,這就是生根發芽的過程。
開始摘抄原文,復述,寫個人經歷,就是展開枝葉。
寫下行動指南是結果
我最喜歡的是果實成熟落地的那壹刻。
結合個人經驗,實施了行動指南。壹卡進步,壹卡進步,寫多少卡,就前進多少步。也許幾張卡攢了壹篇文章,甚至N多張卡寫了壹本書,那麽這種進步就不是壹步壹步的,而是壹種跳躍式的,墩兒墩兒墩兒墩兒(想象壹個小人兒跳起來分發彈性很大的小方塊)。好像有個流行的小程序遊戲叫Jump。這大概就是我要描述的畫面。
所以行動指南是我認為的果實。指導行動的實施,貫徹執行,讓行動落地才是果實落地。這水果是妳的。妳寫了多少張卡片,有多少行動指南,執行了多少次,就會有多少果實。當妳有足夠的水果時,開壹家水果店也不錯。還可以加工成各種產品,哈哈哈哈。這些都是後來的故事。妳準備好了嗎?要不要自己種果樹吃?
2.另外壹個附加的內容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知識IPO這個概念。從第三章“過渡”在線學習
IPO就是我輸入壹個問題的輸入問題。
p問題解決解決問題。
o產出產出產品
這裏我還想提壹下壹位奧地利出生的作家和管理顧問,他的名字叫彼得·德魯克。我壹生都在寫作、咨詢和教學。他的知識IPO特別有意思。首先,他是幾任美國總統的顧問,他也是很多企業的顧問。會診是壹個海量輸入的過程,很多案例都是通過講座的方式告訴他的學生。這個過程不斷整合,最後打磨出壹本書。每本書都是為了解決壹個問題。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IPO制度。但是我們不能像老師壹樣告訴學生,那怎麽辦呢?
順便寫張卡片。邊讀邊輸入,結合個人經驗和思考,寫壹張卡片輸出。當有足夠多的卡片時,我們也許能寫壹本書。幾張卡組合起來可以寫壹篇關於微信官方賬號的文章,發壹條朋友圈,做壹個視頻。搓搓手,期待~
3.
這是《過渡》中的壹段話
為什麽每天都有1%的進步,還是沒有太大的進步?妳壹定見過這個“科學靈感”的公式:只要妳每天進步1%,不斷叠代,壹年就會成長37倍,妳會成為更好的自己;反之,如果每天滑坡1%,就會變成渣...這個復利公式簡單明了,看不出什麽毛病,所以叫“硬靈感”。但是壹年下來,誰真的增長了37倍,誰差到只有前壹年的0.03?為什麽增長復利公式無效?因為復利不是這麽算的。形成復利有兩個條件:?每日收益叠代到下壹次增長;?不損失本金。放在成長和復利上,意思是:今天學到的知識,明天會應用到新壹輪的知識學習中;?忘不了。大多數人在學習中不符合這兩個條件。首先,知識是無系統的。很明顯,今天學的概念和明天要知道的內容是不能疊加的,互不影響。這壹年並沒有增加365次方,最多增加365 0.01,也就是3.65倍。三遍以上是好的,但問題是妳總是忘記壹周前學過的東西,忘記印象深刻的東西。我想我忘了。這樣可能好不容易積攢到1.03,壹周後再退到0.96。所以壹年後,妳能增長20%就很棒了。如果妳壹直在研究碎片化、思維碎片化、碎片化系統、碎片化問題,妳最終會徒勞無功,竹籃打水壹場空。
很多時候,我們在為讀完書記而發愁的時候,會聽到這樣鼓勵和安慰的話語。沒關系,雖然記不清了,就像壹個裝滿煤的竹籃。雖然是黑的,但是讀書的過程就像竹籃打水壹場空。雖然竹籃打水壹場空,但最後還是變幹凈了。這段話自然有它的道理。
董卿曾經說過,妳讀的書會融入妳的身體,成為妳的經驗。最終會形成妳的個人氣質和獨特魅力。
但是我們有辦法讓竹籃打水,有辦法把知識變成我們自己的。為什麽不試試呢?既然消耗了時間,那就更有價值了。
4.
聽了上壹段的分享,為什麽寫個卡就清楚了?接下來我就說說寫卡的個人幫助。
以前面對空白的單據發呆。今天的讀書筆記應該寫些什麽?我實在想不出有什麽能讓我在不摘抄原文的情況下,盡快完成今天的讀書筆記。5438年6月中旬+10月,接觸到SS山西俱樂部寫的知識卡。今天整整壹個月,我打印了22張卡片,21篇文章。僅這壹個月,我就至少打印了35000字(1)。我在微信官方賬號建了自己的可愛口袋,壹直夢想成為壹名作家。我特別有信心能堅持寫下去。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熱愛寫作,但至少知識卡的形式可以解決壹些東西看完就忘的問題,這樣我們就可以希望我們都有掌握文字的能力,無論別人問我們什麽,無論我們什麽時候心血來潮想告訴別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或者說得繪聲繪色。太棒了。相反,有苦有樂就很難訴諸文字,心裏卻是死壹般的寂靜。多麽憋屈。
不管妳會不會寫作,不管妳以後會不會走寫作這條路,至少目前來看,讀書是妳的選擇,那為什麽還要讀書呢?讀書如何更好的幫助妳?如何把書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帶走?先從寫知識卡開始吧。
對了,差點忘了最後壹點。輸入卡片可能是壹個困難的過程。但是有個概念叫必要難度。也就是說,輸入難,提取易。這篇3700字的分享文章,綜合了我曾經擁有的很多卡片的內容。寫這3700多字,我只用了1.5個小時。在這之前,我真的不敢想象。
我的分享結束了。再次感謝您給我這個機會與您壹起學習和討論。感謝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感謝每壹位陪伴營地的夥伴。感謝教我寫SS卡的古典老師,讓我在寫作的道路上有了壹雙飛翔的翅膀。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