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為什麽區塊鏈不是所有經濟活動的靈丹妙藥?

為什麽區塊鏈不是所有經濟活動的靈丹妙藥?

最近,頻繁出現在各大輿論媒體上最引人註目的是區塊鏈。

在金融領域,區塊鏈科技在數字貨幣、支付結算、智能合約、金融交易、互聯網金融等方面都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據統計,在過去的三年中,區塊鏈的風險投資已超過6543.8+04億美元。截至2017年4月底,全球455家區塊鏈和比特幣相關公司累計融資1947萬美元,其中中國114萬美元;中國* * *有61家獲獎公司,排名世界第二。目前,全國約有150家區塊鏈初創企業,11家區塊鏈初創企業獲得了VC投資,投資總額約為2.26億元。

但是,目前區塊鏈科技也存在壹些不良傾向。最典型、最突出的就是投資者對區塊鏈的認識模糊,盲目崇拜,人為炒作。

區塊鏈熱潮正從海外市場迅速蔓延至中國資本市場。近日,區塊鏈概念股在二級市場掀起壹波漲停潮。截至目前,在“區塊鏈概念股”板塊的31家上市公司中,有15家公司的股價從10月7日的65438+上漲到10月2日的15%以上。

為了吸引投資者的註意力,壹些機構還故意炒作和鉆區塊鏈監管和法治的空子。“新瓶裝舊酒”標榜自己是區塊鏈的創新,蒙蔽了投資者。比如很多企業所謂的區塊鏈技術,無非就是照搬目前成熟的數字貨幣架構,甚至有些企業並沒有真正掌握這壹基礎部分,而是為了蹭熱度、趕時髦、管理市值、擡高股價,都給自己貼上了區塊鏈的標簽。

對於區塊鏈在資本市場引發的熱潮,監管層保持了高度關註,對部分涉嫌熱點的企業下發了監管函,點名,也對投資者進行了風險提示。

其實每個技術都有兩面性,壹個是成熟的對社會有利的,壹個是不成熟的對社會不利的。比如當年剛剛興起的互聯網金融,在推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務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了危害民眾利益和金融業穩定的各種金融亂象。

目前,區塊鏈還處於起步和探索應用階段,還存在很多問題:第壹,目前國內區塊鏈在底層協議、應用和標準方面都不成熟,底層技術大多來自國外,包括超級賬本、以太坊、比特幣技術等。;在應用方面,國內企業從應用和解決行業問題的角度出發較少,主要集中在虛擬貨幣領域。同時,壹級市場風險投資不多,大多處於“區塊鏈是什麽”的學習階段;二級市場基本上是跟風炒作,很多區塊鏈概念公司離實際應用還很遠。

第二,安全威脅是區塊鏈目前面臨的首要問題。例如,2065438+2006年6月,區塊鏈項目TheDAO因其上層智能合約存在漏洞而遭到黑客攻擊,導致360萬枚價值約6000萬美元的飄渺幣被轉移。數字貨幣的發展需要突破區塊鏈的技術障礙。

第三,區塊鏈的數據是完全公開透明的。如果未來開發出反匿名身份識別技術,可以通過密碼破解看到壹個用戶的信息,壹些重點目標的定位和識別也可能對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造成威脅。

第四,目前監管還在路上,分散化意味著主體不明確,給監管帶來很大難度;尤其是區塊鏈科技旗下的監管機構將面對“海量”數據,通過規範信息的透明度很難實現精準監管。此外,監管法律制度的缺位和滯後,使得區塊鏈的使用缺乏必要的制度規範和法律保障,增加了市場風險。

顯然,區塊鏈技術不是保證金融業和其他經濟活動絕對安全的“保險箱”,也不是可以服務於所有經濟活動的“靈丹妙藥”。無論是參與區塊鏈技術研發和應用的企業,還是大量參與區塊鏈工業項目投資的投資者,都應保持謹慎理性的態度。

  • 上一篇:危險廢物轉移管理辦法
  • 下一篇:單詞中標點符號的用法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