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中國農村土地流轉的主要問題——中國農村土地流轉模式創新分析

中國農村土地流轉的主要問題——中國農村土地流轉模式創新分析

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規模經營,解決土地細碎化問題,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本文分析了土地互換、租賃、入股、股份合作、轉包等土地流轉模式的創新。既有成功的經驗,也存在改變耕地用途、法律沖突、風險不確定、侵害農民利益、融資難等問題。通過法律規範、制度創新、制度建設、政策支持等壹系列政策措施,推進我國農村土地流轉模式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背景下,農村土地流轉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以分散經營為特征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以規模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為特征的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國各地自發開展了壹系列土地流轉的創新實踐,以克服家庭的分散經營。分析這些地區農村土地流轉模式的創新,推廣可行的做法,總結經驗教訓,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采取相應的對策和措施,對於穩定我國以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為基礎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采取多種形式流轉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促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壹,我國當前農村土地流轉模式的創新形式

對於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目前壹些地方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探索,創造了多種農村土地流轉模式。典型的如下:

1,農村土地交易所

農村土地互換是指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承包方為了方便耕種或規模化種植,將承包的土地進行互換,其土地承包經營權也隨之互換。最具代表性的模式是重慶的江津模式和新疆的沙灣模式。

(1)重慶江津模式。重慶江津模式是農村建設用地流轉的典型代表。為推進農村建設用地市場化,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江津區在重慶市率先開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置換試點。試點項目的顯著特點是市場主導實施和指標跨區域流通。2007年9月發布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置換管理試行意見》是指導試點的綱領性文件。將農村建設用地復墾為耕地,包括農民宅基地、工礦企業廢棄地、道路等。據江津區國土局統計,壹期填海新增農用地4160畝,其中耕地2781畝。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與城市建設用地增加掛鉤的做法,作為解決城市建設用地的核心,成為江津實施土地改革的重要動力。當然,指標跨區域流轉的實現,得益於農村土地交易所的完成。農村土地流轉是重慶向國務院申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的重要政策之壹。其主要交易品種為農民宅基地、鄉鎮企業用地、村公共用地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經復墾、嚴格驗收後置換為建設用地指標。政府在江津模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首先,它提供資金支持。政府開荒的費用,包括人工、安置補償、新居建設配套設施完善等,每畝4-5萬元;其次,政府主導指數流通、定價和收入分配。有利於土地的集約高效利用,有效緩解城市發展用地供需矛盾,推進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進程,改善農民生產發展環境。

(2)新疆沙灣模式。新疆沙灣模式是農村土地流轉的典型代表。為了推廣實施節水滴灌,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實現連片規模種植,從2004年開始,新疆沙灣縣四道河子鎮下八戶村率先啟動土地互換,將原本分散在3-4個地方的農民土地集中為兩塊統壹的地塊進行種植,解決土地過於分散的問題,方便耕種和鋪設管道。到2005年,全村10368畝耕地全部換完,滴灌、微灌等高新節水技術普及率達到100%。置換完成後,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土地利用率提高3%-5%,凈增加耕地400畝。增加的耕地每年可增加農民收入347元。由於換地效益明顯,四道河子鎮夏莊子村、中心村等6個村先後完成換地,面積4.27萬畝。通過土地交換,農作物種植達到了相對集中、標準化種植、集約化生產的目的。嶗山灣鄉鎮棉花生產基地品種進壹步統壹,質量進壹步優化,單位面積產量進壹步提高,促進了土地規模集約經營,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了農村經濟發展。

2.農村土地租賃

農村土地租賃是指農民簽訂租賃合同,將其承包的農村土地全部或部分出租給農業生產大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或合作社從事農業生產。土地租賃不會改變農村土地的承包關系,原承包土地的農民繼續按照原土地承包合同履行義務、享有權利。新參與的土地出租方應當按照租賃合同的約定向土地承包方履行支付租金的義務,不得改變農村土地用途。租金可以每年用現金或實物支付。農村土地租賃方式主要有農業公司租賃、大型農業租賃和農村反租賃。安徽小崗模式就是典型。

安徽小崗的土地流轉是從原來的“反向租賃”開始的,即鼓勵土地向大戶、專家流轉,進行適度規模經營,通過組織協調改變土地流轉,發揮應有的作用,獲得更大的收益。通過新農村規劃,加大投入,大力扶持中心村發展,讓村民向中心村集中。這樣可以節約土地,減少國家財政對公共設施的投入,促進村民素質的提高,改善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小崗村耕地面積約2000畝,目前60%租賃流轉,用於發展香菇、花卉、葡萄規模種植和家禽養殖。土地集中利用,發展農業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新型合作,給當地農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利益。2009年,安徽省小崗村人均收入達到6600元,比全國同期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高出1446.8元。

3.農村土地股份合作

土地股份合作制屬於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壹種產權制度安排,即在按人口落實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基礎上,按照合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采取土地股份合作制方式流轉農民土地承包使用權。農民土地承包權轉化為股權,農民土地使用權流轉給土地股份合作企業經營。扣除相關項目後,剩余土地經營收益按農民土地份額進行分配。它代表了當前農村土地流轉模式的創新方向,也是壹種較為常見的農村土地流轉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模式是廣東南海模式和山東棗莊模式。

  • 上一篇: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的內容
  • 下一篇:我想了解壹下“耶和華”!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