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泉州市政府喊出淡出閩東南,泉州的建設就把閩南金三角大都市給砸了。當然,這原本是廈門在福建省的支持和推動下主導的事情,發展了十幾年。為什麽發展不起來?因為泉州,廈門的核電,是不願意不支持的,泉州本身也沒有核電,更不用說促進漳州和廈門的發展了。漳州想和廈門同城,但廈門負擔不起同城的全部或大部分資金,所以廈門和龍海同城,但還是有限的城市。
現在福建喊出了三個核心發展!所以泉州壹大批人互相慶祝。最後,泉州還爭取到了省裏的支持,成為與福州、廈門平起平坐的核心城市。但是,再過幾年,閩南人就會發現,現在“三核”的發展,現在閩南的分裂發展是多麽可笑。幾年後可以發現,福建的經濟中心從閩南回到了福州,而泉州保持福建經濟總量第壹20年,變成了福州。廈門在福建的經濟權重較低,漳州中心離廈門更近但在福建依然沒有感覺。
為什麽?因為福州有更強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政治地位高。而廈門則沒有擴大管轄範圍,也限制了人口的流入。雖然現在還有政策限制發展,但實際上已經廢棄了。泉州只會給壹個口頭上的名字。真正的支持只是讓泉州靠自己,並不能和廈門融合,也不會讓泉州各縣市改變自己內部的融合。幾年後,福州自然脫穎而出,讓福建省的城市也能參與到中國大城市的競爭中來。其實這個猜想在2017已經揭曉:泉州給了壹個核心城市的名字,卻沒有給政策、資金、單獨的國家重點項目。近年來,福州的政策扶持非常明顯,尤其是在經濟上,與泉州經濟總量的差距也明顯縮小。
但這個不能說福州或者省會!給了閩南三市十年時間,整合卻沒有實質性的改善。但是地區內有明顯的內鬥,誰也不服。區域壹體化連口頭上都難以統壹,更不用說實質性實現了。福建地處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無法有效積累財富和政策。如果繼續等下去,只會讓福建慢慢落後於中部,沒有辦法,只能建核參與國內區域競爭。選誰?泉州經濟總量散而不核,沒有強有力的中心城市。它的政治地位壹直很低,所以想晉升到國家中心城市的地位難度很大,成功的概率很低。但是廈門人口少,轄區調整擴大涉及面太大,成功率還是比較低的,而且已經給了廈門明年10的機會,如果不能融入閩南就只能放棄了!所以在三個核心中,福州是唯壹真正支持並有機會發展和參與國內中心城市競爭的。而全力支持福州,只能打壓廈門,忽悠泉州,才能打破閩南壹體化,才能讓福州脫穎而出。
希望閩南人認清形勢,幫助福州參與國內競爭,不要做壞事。全省對自己都不好!
作者集美土著!
將廈、漳、泉整合為壹個城市,建立廈門-張泉都市圈,這是壹個古老的命題。
廈門、漳州、泉州,人們稱之為:閩南金三角。建設廈金都市圈是福建省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三城融合對拓展發展空間、拓展發展機遇、在更大平臺上集聚競爭優勢、打造引領跨越式發展的強勁區域增長極具有重要意義。屆時,海峽東側將有臺北都會區,海峽西側將有廈都會區。
廈門-張泉素有閩南“金三角”之稱,語言、文化、風俗相近,經濟往來和人員往來頻繁。要素密度、發展繁榮度、聯系緊密度全省第壹,廈都市圈應勢而生。廈門無疑將扮演主要角色。將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絕對龍頭,左右兩翼連接漳州、泉州,在長三角、珠三角之間的東南沿海形成千萬人口的都市圈。這也許就是廈門未來的藍圖。隨著廈門島內外壹體化建設的加快、福廈動車的開通、輕軌工程的開工,特別是翔安隧道、翔安大道、廈漳大橋的相繼開通,廈門正由海島城市向海灣城市快速轉型,形成了以廈漳為中心城市的價值高地。
規劃方向;廈金都市圈同城化,規劃形成“壹核三帶兩軸”的空間格局。所謂“壹核”是指廈門-張泉大都市的核心區域。“三帶”是指廈門、漳州、泉州沿海地區的沿海工業城鎮集聚帶,“兩軸”,即廈門、漳州、龍崗、江西發展軸和廈門、泉州、三明、福州發展軸。
具體措施:大都市開通軌道交通,讓邊生享受三地同等待遇,建立社保信息和服務,推出“大都市地區市民壹卡通”,實現門診病歷“壹卡通”,建設對臺離岸金融結算中心。各種互動措施* * *促進了廈金都市圈的城市化。
現狀:廈金、張泉、都市圈壹體化最大的問題是三市誰主誰輔的問題:全州經濟總量領先,經濟活力突出。廈門知名度高,旅遊名片突出,人均GDP居全省第壹。生態城市漳州是國家現代農業基地,經濟潛力巨大。三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想法。
發展方向:求同存異,共同發展。就廈門、張泉、都市圈壹體化而言,廈門有魅力,泉州有活力,漳州有潛力。“三益合,三傷分。”不管最後誰占優,都是有利於城市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才是王道。
這是壹個十幾年的偽命題。首先,廈門沒有實力也沒有意願犧牲自己去發展泉州!廈門連每畝地都分不了三份。還有誰開過?但是廈門的眼光是有遠見的!拒絕引進汙染大、勞動密集型企業,PX海滄搬到漳州古雷,2000-3000億的化工集群GDP被荒廢。如果不是,廈門早就破萬億了!但也為廈門成為後勁十足的高科技和金融服務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泉州轉型難。本想以金華晶圓為突破口,可惜被四川建國毀了。現在技術和資金周轉更難了!漳州有人有地,但缺人才,缺資金,缺城市的名聲。目前是不可能吸引外資,吸引大企業的!三城相持不下,金華等泉州能否突破西部封鎖就看廈門了。當有機會和廈門爭奪龍頭地位的時候,如果再拖個五到八年,泉州只會被困在廈門的外圍城市,而夏安、晉江、石獅、安溪就不保了,很可能會被廈門吞並!東北只有惠安、德化、永春、仙遊莆田被泉州合並,還能保持萬億城市的美譽。這樣福建就有三個萬億城市:福州、泉州、廈門。但在臺灣省統壹之前,國有資產不會大量進入福廈。統壹後,金門將並入廈門。鑒於統壹初期臺灣省當地治安和供電穩定,臺灣省高科技企業將湧入廈門,成為全國半導體發展高地!廈門有輝煌的未來!
感謝大家的信任和邀請回答“廈都市圈在歷史上嗎?”我個人觀點如下:
①廈都市圈格局由福建省戰略演變為國家戰略“海西經濟區”,承前啟後,提升了綜合定位和規格。
②廈漳泉指廈門、漳州、泉州。2018年,三市經濟總量占福建近壹半,省內綜合實力居高不下。為了發揮更大的帶動作用,廈漳泉壹體化進程上升為國家層面的整體規劃,被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核心組成部分。
經常關註經濟發展的朋友也應該註意到,廈漳泉壹體化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影響力很大,但最終也僅限於福建省。
海峽西岸經濟區壹出,就引起了非同尋常的事情,從區域性城市群躍升為全國性城市群。我覺得這是壹種進步。而且海西經濟區戰略還包含了廈、漳、泉壹體化的規劃,這意味著廈、漳、泉不僅走向了歷史,而且迎來了春天!
據悉,海峽西岸經濟區涵蓋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四省,海西經濟區有潛力成為中國第六大城市群,未來發展格局已全面規劃,潛力無限。此外,海西經濟區的中心是廈門、張泉和福州。
1.廈門,位於閩南金三角東翼,是福建唯壹的副省級計劃單列市和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和風景旅遊城市。廈門是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中國是東南沿海國際航運中心城市。廈門面積1.699平方公裏,人口401.000人/轄六區。其GDP產值4351億元(全省第三),人均產值1.08504元,居全省第壹。2.泉州,位於閩南金三角北翼,面積11085平方公裏,人口865萬(福建第壹)/下轄四區五縣三市,GDP產值7548億元(全省最高),人均產值87942元(全省九市第三)。泉州是福建民營企業最發達的地區,也是福建的品牌之都。泉州有四個全國百強縣(市),分別是晉江、石獅、南安、惠安。其中,晉江GDP產值1981億元,比泉州四區多1759億元。是典型的縣(市)強、城區弱的城市。3.漳州,位於閩南金三角南翼,面積654.38+0.26萬平方公裏,人口505萬(居福建第三)/下轄兩區八縣壹市,GDP產值3563億元(居全省第四),人均產值70564元(居全省第七)。漳州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的平原。漳州是廈深鐵路、夏龍鐵路、鷹廈鐵路、福廈高鐵的交通樞紐城市。閩南強則福建強。閩南對福建寄予了太多的期望。廈漳泉壹體化顯然更有利於閩南更快更好的發展,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歷史潮流不可逆轉,任何個人都無法阻擋歷史發展的步伐…
泉州、廈門、漳州的城市化是個偽命題,因為發展方向不同,不可能走到壹起。廈門自身發展已經走到了死胡同,島內的意義非常嚴重。妳看看同安就清楚了。廈門房價極高,人口流失非常嚴重。近年來,旅遊業也失敗了。漳州以農業花卉為主,掙不了多少錢。只有泉州各行各業發展的如火如荼,泉州154。
好像廈門真的能帶動周邊。漳州是廈門的農場,泉州是廈門的工廠,全世界的人都來廈門旅遊消費。都說泉州自私,因為它不想做大都市。妳知道廈門以前沒提這個嗎?
現在廈金都市圈壹點意義都沒有了!閩南“廈-張泉”金三角應該是十年前左右提出來的,當時國內各地區還不是很成熟。如果聯合形成壹個閩南地區,還是有影響力的,但現在上有長三角,下有珠三角,不提廈-張泉也沒什麽影響力。杭州灣地區是浙江提出來的,廣深港澳大灣區是廣東提出來的!這些是世界級的。
為了將來能站在世界的角度來規劃,福建必須放棄原來的福寧浦、下漳泉等街區。應聯合臺灣省、江西、浙南、粵東規劃世界級經濟帶,統稱為“臺海大灣區”
看看就知道了。“大都市”壹詞本身並不正確。福建能出什麽大都市?廈金城市群就是其中之壹。廈門島略大,其次是泉州市的漳州市。被廈門島外的集美海滄幾個新城包圍,加上南安晉江石獅龍海等幾個強縣級城區,再加上有壹定規模的強鎮,形成了廈門-張泉城市群。
我認為它還沒有進入歷史。其壹,廈門、漳州、泉三還沒達成* * *識。兩者,時機尚未成熟。
怎麽說呢?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請仔細聽我說。
先說廈門。福建的計劃單列市廈門,是壹座“小而美”的城市。其2017年GDP僅為43510億元,甚至不在全國前40名城市之列。廈門作為福建省唯壹的副省級城市,島內高度發達,但島外仍有大面積未開發土地。2018年,廈門被中央巡視組命名為“引領作用不足”,存在明顯的“孤島意識”。
泉州雖然經濟總量全省第壹,但以傳統產業為主,嚴重依賴下面的晉江、石獅、南安等強縣,中心城區也不夠大,是典型的“強縣弱市”。
除了漳州,所謂的廈漳泉壹體化(廈漳泉壹體化)其實也沒有想象中那麽協調。第壹,針對廈門和漳州。廈門地少人多,漳州地廣經濟差。兩地相鄰,各取所需,共同發展。城市化的進程本應壹帆風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廈漳海底隧道(R3線)早在2011就確定為同城項目,但至今仍未開工。隧道暫定連接在廈門島和漳州之間最近的地方。如果按原規劃建設,漳州開發區可以直達廈門島,比目前廈門島外的翔安區、同安區更靠近廈門島,更通勤。也就是說,如果R3線建成,最大的受益者將是漳州開發區。但是廈門自己的翔安區和同安區還沒有開發,所以漳州開發區沒有空管。所以對於R3線,廈門是不願意做的,廈漳壹體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總之,對於廈門和泉州來說。廈門和泉州的融合很難,主要是廈門和泉州的人都想當老大。歷史上,泉州才是真正的歷史名城,廈門壹直是泉州治下的小村莊。現在泉州很難接受這個事實,廈門也很難承受這個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