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區位於山東省北部,是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東營市的中心區,中***東營市委、市政府,全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領導機關,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均坐落於境內,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4個鎮、6個街道,201個村民委員會,30個城市社區,104個社區居委會,面積1178.17平方公裏,常住人口62.23萬,暫住人口10余萬人。
2014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16.7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實現預算內財政收入293790萬元,比上年10.0%。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18.3億元,增長15.7%。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7.5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實現進出口總額15.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2%。其0口11.9億美元,增長1.8%。實際到賬外資金額5466萬美元,增長8.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84 元,比上年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43元,比上年增加1498元,增長11.2%。
東營區域地歷史悠久。據對出土文物考證,早在4000年前,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殷為薄姑國領地。周為齊地。秦屬齊郡,西漢屬千乘郡瑯槐縣、濕沃縣,東漢屬樂安國博昌縣、濕沃縣,三國時屬魏國齊郡,西晉屬廣饒縣、濕沃縣,南北朝時屬樂安郡廣饒縣、濕沃縣,唐宋時屬渤海郡千乘縣、蒲臺縣,元明清三朝境域東部屬樂安縣、西部屬蒲臺、博興縣。民國年間,為廣饒、蒲臺、博興三縣交界之地。
戰國時期,人們在此“伐薪煮海水為鹽”,鹽業生產已有壹定規模。明朝洪武、永樂年間,大批移民自洪洞、直隸棗強遷移至此,構成境內居民的主體。悠久的歷史滌就絢麗多彩的地方民間文化。東營區牛莊鎮時家村是呂劇的發源地。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時殿元等人將琴書《王小趕腳》由坐唱改為化妝演出,形成呂劇雛形,逐步發展成為壹個獨具地方特色的大劇種,並躋身於國家地方戲曲藝術之林。
1940年後,境域屬抗日民主政府清河區行政專員公署。解放戰爭時期,境域屬廣饒縣、蒲臺縣,隸屬渤海區清河專署。新中國成立後,境域隸屬惠民專區。1961年4月,東營村(今東營居委會)東打出的華北第8號探井首次獲得日產8噸的工業油流,拉開了華北石油會戰的帷幕。1962年9月23日,營2井噴出當時全國日產原油最高555噸的油流,“九二三廠”(勝利油田)誕生。
1982年11月10日,國務院以〔82〕國函字249號文件批準設置東營市東營區、牛莊區。1983年10月15日東營市成立。1984年1月12日,市轄東營區、牛莊區(東營區轄42個行政村,牛莊區轄179個行政村)成立。1987年7月2日東營、牛莊兩區合並為東營區。建市後,選定沙營以東總面積約100平方公裏的地區作為東營市中心城,稱“東城”,市委、市政府設在東城。勝利油田機關所在的礦區城鎮相應稱“西城”,東城距西城15公裏。區委、區政府駐東、西城之間東營區新區。
東營區是東營市中心區。1987年轄辛店、勝利、六戶、牛莊鎮,史口、油郭、西範、龍居鄉,西城街道辦事處,221個行政村。1988年4月撤銷西城街道辦事處,設立泰安路、海河路街道辦事處。1991年3月設立東城街道辦事處,與勝利鎮合署辦公。1992年10月,史口鄉撤鄉設鎮。1995年3月,東城街道辦事處與勝利鎮分設。
2001年3月,鄉鎮街道規模調整,撤銷油郭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史口鎮;撤銷西範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牛莊鎮;撤銷勝利鎮,設立勝利街道辦事處;撤銷辛店鎮、海河路街道辦事處、泰安路街道辦事處,設立辛店街道辦事處、黃河路街道辦事處、文匯街道辦事處。11月撤銷龍居鄉,設立龍居鎮。2003年11月,成立勝園街道辦事處。將史口鎮北高、盧家、丁家、姜王、業基王、溫家、東商、趙家8個村和黃河路街道辦事處東現河、南田、西現河、王連、東升、陳家6個村(居),劃入勝園街道辦事處管轄。
2021年1月21日,東營區上榜“2020年度中國社會治理百佳示範縣市”,位列第72名。
2020年12月22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認定東營區為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020年9月25日,山東省公***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認定東營區為2020年度山東省級創業型城市(縣區)。
2020年6月,東營區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山東片區)。
2020年,東營區上榜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百佳縣市,名列第67位。
2019年10月,東營區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位列第7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