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商湯科技高管VS柳傳誌楊元慶

商湯科技高管VS柳傳誌楊元慶

近日,商湯 科技 三名高管“年薪”11.92億的暴雷消息又壹次震驚了國人,估計很多人的舌頭都驚出了三寸,也讓司馬大軍核彈攻擊的聯想柳傳誌、楊元慶顯得格外遜色。

商湯 科技 董事會執行主席、執行董事、行政總裁 徐立的“年薪”為5.12億;

商湯 科技 執行董事及首席科學家 王曉剛的“年薪”為3.75億;

商湯 科技 執行董事及董事會秘書 徐冰的“年薪”為3.05億。

實際上這不是年薪,而是薪酬。

消息爆出後,商湯 科技 緊急解釋,說 高管的薪酬包括薪金、工資、酌情花紅、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 社會 保障成本、住房福利及雇員福利等 ,其實高薪、各種名義的紅利、高福利拿了就是拿了,股東沒意見,外人也管不著。只要依法納稅就行了。

實際上很多公司上市,都會給予高管股份獎勵,更何況徐立、王曉剛、徐冰三人作為商湯 科技 的聯合創始人, 他們持有公司的股權都不多,導致三位高管薪酬高達11.92億元的原因,是因為“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的增加,這相當於公司給予高管的股份獎勵。

類似的情況可以看看飽受爭議的柳傳誌的退休金和楊元慶的億元高薪。

先看柳傳誌。

聯想控股2019年年報顯示,柳傳誌當年從聯想控股領取的 薪資為7603.5萬元。其中薪酬為1600萬元,分紅2160萬元,中長期激勵114.3萬元,退休金2526.6萬元,其他福利173.9萬元。

聯想集團2019年年報顯示,柳傳誌當年從聯想集團領取的薪資為317.3萬美元(約合2046萬元人民幣,柳傳誌持有聯想集團不到1%的原始股份)。

柳傳誌於2019年12月18日從聯想控股退休, “拿將近1億元的薪酬”發生在退休前的2019年度。

聯想控股2020年年報顯示,柳傳誌當年已不在高管序列,亦不再領取固定薪酬。

在聯想集團科創板招股書提供的近3年高管薪酬表中,也沒有出現柳傳誌。但報告附註披露,聯想集團每年支付給柳傳誌的退休金為150萬美元(約合960萬元人民幣)。

以上資料顯示: 柳傳誌從聯想控股和聯想集團兩家公司領取的退休金合計為3486萬。

柳傳誌拿的“退休金”和社保發放的基本養老金是不同的。 柳傳誌拿的“養老金”則是聯想內部根據創始人的工作時長和對企業貢獻大小,通過薪酬委員會制度同意後,發放給高管的,只要按規定納稅就沒有問題。

再看楊元慶。

飽受詬病的楊元慶億元年薪,從聯想集團科創板招股書顯示,楊元慶過去三個財年的年薪均超過1億元,分別為1.031億元、1.715億元、1.772億元,三年從聯想集團拿走約4.5億元。和商湯 科技 壹樣, 楊元慶的億元年薪,並不是純工資。以最近壹財年的年薪為例,他的收入構成包括薪金、獎金、長期激勵、退休金以及其他福利。楊元慶的收入,單獨從薪金來看,並不高,最近壹個財年為130.1萬美元,折合人民幣800多萬元。楊元慶的收入最主要是長期激勵和獎金。其中,聯想集團去年給楊元慶的長期激勵高達1844.8萬美元,接近1.2億元人民幣,獎金高達585.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3700萬元。這主要是近三年聯想集團營收和利潤大幅度增長帶來的紅利。

至於司馬張捷 們質疑聯想集團高管年薪占利潤30%則純屬偷換概念、混淆視聽、故意挑起民憤,愚弄 不懂 財務 的受眾 。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 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準予扣除。 前款所稱工資薪金,是指企業每壹納稅年度支付給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員工的所有現金形式或者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年終加薪、加班工資,以及與員工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支出。 楊元慶 們 及 全國 所有 職工 的 薪金 支出都是要 依法 計入 生產成本 ,由 消費者 承擔 的,並不是 由 企業 利潤 支付 的。

比較而言,柳傳誌、楊元慶的收入構成和商湯 科技 沒有根本性區別,而三年巨虧240億、至今沒有盈利的商湯 科技 給予三名高管的待遇和激勵名堂遠遠超過聯想集團這家年納稅100億、科研投入100億、2021年凈利潤12億美元(約76億人民幣)的世界500強排名159位的跨國公司。

如此,妳還覺得柳楊的“年薪”值得質疑和譴責嗎?

我們不難發現,和國內大多數風險投資公司相比,軟銀等境外資本具有更大的胸懷和洞察力, 他們是敢冒風險、敢於承受巨額虧損的伯樂,總能發現千裏馬。 當年的阿裏巴巴、如今的商湯 科技 、滴滴等等無不如此。等千裏馬養成,獲得巨額回報也就無可非議了。

可喜的是,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資本的雄厚,私募基金的崛起,像阿裏巴巴、聯想控股壹眾風險投資越來越強大。此次阿裏巴巴、基石資本、賽領資本等參加的商湯 科技 數輪融資,有可能改變我們在騰訊、阿裏巴巴等巨頭公司上市後只能吃酸葡萄的感覺了。

從商湯 科技 給予管理層、創業者的天價激勵和報酬來看,他們真正知道如何去鼓勵創業、如何看重管理層的關鍵作用。從壹定意義講,管理層是企業發展與生存的關鍵。

在 科技 創新、企業發展的崎嶇山路上,“又叫馬兒跑、又叫馬兒不吃草”的小農意識可以休矣!

  • 上一篇:山西恒瑞勝達商貿有限公司怎麽樣?
  • 下一篇:上海朱權建築裝飾集團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