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欺詐普遍存在,危害巨大,侵害了人民群眾特別是社會弱勢群體的權益,容易引發不穩定因素。群眾反映強烈。如果任其發展,將成為社會公害,必須采取果斷措施予以打擊。這是實踐三個代表,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打防並舉,查處壹批大案要案,懲治壹批犯罪分子,形成對商業欺詐的強大威懾,遏制商業欺詐勢頭。
二是突出重點,落實責任。
要重點整治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社會危害嚴重的商業欺詐行為。重點是整治虛假違法廣告,打擊非法行醫和經營活動中的欺詐行為。
(壹)整治虛假違法廣告。
規範廣告市場秩序,嚴禁以新聞報道形式發布廣告;未經批準發布保健食品、藥品廣告,嚴禁發布和篡改批準內容;在保健食品、藥品、化妝品和醫療服務廣告中,嚴禁利用包括公眾人物在內的任何人的形象,以消費者、患者、專家的名義作證;嚴禁在保健食品廣告中宣傳療效,在藥品、化妝品、美容服務廣告中誇大功效,在醫療服務廣告中宣傳和保證治愈;嚴禁在互聯網上發布虛假廣告和虛假信息。加強廣告行業管理,完善廣告監管體系。
依法查處虛假違法廣告;依法停止發布未經批準廣告的媒體的廣告業務;對發布虛假違法廣告、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情節嚴重的媒體,依法停止其廣告業務,直至取消其廣告發布資格;建立廣告監管公告制度,建立廣告活動主體市場退出機制。要加強對報刊出版單位和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發布廣告的管理,建立領導問責制度。要依法做好保健食品藥品廣告的審查工作;篡改審批內容或者發布虛假廣告情節嚴重的,由主管部門撤銷廣告批準文號,壹年內不受理其廣告審查申請。要做好化妝品標簽和標識宣傳內容的監管工作,配合工商總局整治醫療機構違法發布醫療廣告行為。信息產業部要配合工商總局依法處理發布虛假廣告的互聯網信息和電信服務提供者。
(2)打擊非法行醫。
非法行醫現象在壹些地方大量存在,特別是在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嚴重擾亂醫療服務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危害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須嚴厲打擊。重點是:打擊無證行醫;查處醫療機構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行醫、出租或承包科室的行為;打擊非法性病診療活動;查處b超非法鑒定胎兒性別行為。
打擊無《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和行醫資格人員擅自開展診療活動的行為,查處醫療機構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行醫和出租、承包科室的行為,打擊非法性病診療活動。衛生部、人口計生委負責查處利用b超非法鑒定胎兒性別行為,查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超範圍開展診療活動、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行醫、出租或承包科室等行為。
(三)打擊經營活動中的欺詐行為。
打擊企業不規範促銷,虛構或誇大特許經營品牌效應,騙取加盟費的行為;打擊服務業中的非法經營行為;打擊外貿和對外經濟合作領域的各種欺詐行為。
要加強對商業和服務促銷活動的監督檢查,查處虛假促銷、以次充好等行為。商務部、工商總局要督促美容院經營者建立和落實進貨查驗制度,加強對門店產品質量的監管,及時發布質量監測結果,堅決將不合格產品下架,查清生產源頭和進貨渠道。要對特許經營進行摸底調查,確定重點監控區域和企業,查處信息披露不完整、不規範、無風險提示或故意誇大投資回報的特許人,加強對特許經營展會活動的管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展會騙取加盟費。要對外貿經營活動實施聯合監管,建立監管記錄,加強信息溝通和審查。加強對外經濟合作活動監管,查處發布虛假信息、欺騙勞務人員、建設單位和投資者的行為,以及無資質、超範圍經營活動;加強境外就業中介服務機構管理,查處建築企業境外承包工程中的欺詐行為和違反外匯、海關法規的行為。
第三,探索建立打擊商業欺詐的長效機制。
(1)完善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
要研究分析各類商業欺詐特別是以高額回報為誘餌的非法斂財的特點和規律,摸清慣用手法、欺詐類型和高發區域,制定有針對性的規範性文件,制定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堵塞法律制度漏洞,為打擊商業欺詐提供依據。
(2)加強綜合監管。
加強行業管理部門和行政執法部門的相互配合,加強日常監督檢查。行政執法和行業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市場監管信息系統,形成信息共享機制,實現聯合監管。有商業欺詐行為的企業、個人和醫療機構都應該被列入黑名單。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跟蹤欺詐行為的變化趨勢,做到早發現、準確定性、依法查處。
(三)推進社會誠信建設。
加強誠實守信的精神文明建設,凈化社會風氣,促進誠實守信的形成。商業欺詐不僅會嚴重影響經濟發展,還會敗壞社會風氣,動搖誠實守信的優良傳統。假冒偽劣是質量監督領域的壹種商業欺詐形式。打擊假冒偽劣是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弘揚民族誠信風尚的重要保證。通過嚴厲打擊假冒偽劣違法犯罪活動,曝光大案要案,公布“黑名單”,引導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建立誠信體系,凈化社會風氣,喚醒制假售假者的良知,促進社會誠實守信風氣的形成。壹方面及時獎勵那些為反商業欺詐做出巨大貢獻的執法人員,另壹方面加大宣傳力度。還應該給積極參與反商業欺詐的人壹些物質和精神獎勵,喚醒公眾的社會責任感,自覺與商業欺詐作鬥爭。推動各地區、各行業開展多種形式的誠信自律活動,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強化對企業的約束,形成行業自律機制,提高行業整體誠信意識。加強企業和醫療機構信用建設,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弘揚誠實守信的良好道德風尚。開展信用知識培訓,引導企業形成誠信守法經營的商業道德和信用文化。倡導“誠信興商”和“重合同、守信用”,揭露和懲處違法違規和失信行為,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4)充分發動和依靠群眾。
密切聯系群眾,方便群眾舉報,對群眾的投訴和舉報要有回音和解決辦法;加強輿論監督,曝光騙術和典型案例,讓商業欺詐難以為害;加強宣傳教育,調動和發揮人民群眾的參與意識,普及防騙常識,提高識騙防騙能力,讓人民群眾放心,讓詐騙分子寸步難行。
第四,加強領導,穩步推進。
商業欺詐不僅侵害群眾利益,而且破壞社會穩定,惡化投資環境,影響經濟發展。各地人民政府要從維護穩定、規範秩序、促進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打擊商業欺詐的重要意義,下大力氣清除這個“毒瘤”。應該精心組織,以取得實際效果。要強化地方政府責任,加強部門合作。加強隊伍建設,充實執法人員打擊商業欺詐的相關知識,提高其辦理商業欺詐案件的能力。按照政治堅定、業務過硬、執法嚴明、紀律嚴明、作風優良的要求,加強對執法人員的培訓,教育他們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做到嚴格執法、秉公執法、文明執法,防止有法不依、執法不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