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上海國際珠寶展覽會

上海國際珠寶展覽會

蕭藝

1.展覽概述

上海國際珠寶展由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鉆石交易所、上海黃金珠寶行業協會、深圳黃金珠寶行業協會、上海寶玉石行業協會聯合主辦,被評為“2008年上海國際展覽優秀展會”。

圖7-3-3 2009上海國際珠寶展覽會開幕式

2009上海國際珠寶展覽會於5月13日至5月16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展覽規模21563平方米(同比增長18%),展位1072個(同比增長15%)。* * *共有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425家企業參展(參展企業數量同比增長8%),其中海外參展企業159家(同比增長10%),參觀采購商統計為29518家(同比增長25%)。

本次展會是中國鑒寶協會在上海舉辦的第四屆珠寶展會,無論是展覽規模和面積、參展企業數量、海外參展企業數量、采購商參觀數量、論壇數量都是歷屆之最。提高了活動內容和服務水平;在買家邀請、宣傳推廣等諸多方面進行了改進,做了壹系列卓有成效的嘗試;為海內外參展商和采購商尋找合作夥伴和合適產品,為珠寶企業下半年備貨和產品定位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和參考。這是壹次成功而完整的珠寶展。

2.展覽概述

2.1 2009上海國際珠寶展覽會亮點回顧

(1)品牌企業以產品創新展現品牌實力。

企業充分認識到危機與機遇並存,要在危機中求生存求發展。參展商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技術創新,設計制造了2000多種不同凡響的創新產品,吸引了采購商和媒體的關註。

老鳳祥、老廟黃金、亞壹金店、珠寶、翡翠、周大生珠寶、千禧之星、百泰、愛德康、、、安祖之雲、興光達、、TTF、華昌、陸、、瑞奇、益達隆、邢臺、盧希安、夏湖明珠。此外,隨著網絡信息的全球化,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消費者購物的新渠道。由鉆石小鳥、九鉆、鉆石工業等電商企業組成的中國首屆珠寶展電商展區,面積超過400平方米。

(2)全球鉆石供應商齊聚上海,成為中國最大的鉆石展區。

受金融危機影響,歐美市場對鉆石的需求大幅下降,使得中國等鉆石消費新興市場的重要性凸顯。中國政府“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的政策讓全世界的鉆石商把目光投向了中國。

上海鉆石交易所(SDE)組織鉆利、百利貿易、美晶、京華、塔車等27家會員企業參展,展覽面積3000平方米,展位近100個。世界精美鉆石加工中心AWDC再次組團參展,展覽面積400平方米,展位近30個。

主辦方規劃了同壹區域內所有經營鉆石的企業,展位統壹標有“鉆石館”的形象,形成館內最大的鉆石展區。各種大小、清潔度、顏色和切工的鉆石裸石為批發商和零售商提供了豐富的選擇。上海珠寶展“鉆石館”為企業尋找鉆石供應商、開展國際合作、拓展業務平臺提供了便利條件。

(3)最國際化的珠寶展會。

2009年上海國際珠寶展* * *吸引了來自瑞士、美國、比利時、以色列、韓國、印度、日本、斯裏蘭卡等22個國家和地區的159家海外參展商。

上海優越的環境、便利的交通和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為上海國際珠寶展的國際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鉆石交易所、國際鉑金協會、國際鈀協等均將總部(或中國總部)設在上海,為上海國際珠寶展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總的來說,上海國際珠寶展是中國大陸最國際化的專業珠寶展。

(4)展會首次擴展到鐘表行業。

中國成為全球奢侈品消費的焦點,國際壹線品牌開始探索“中國道路”。由瑞士天龍集團組織,以Louis Erard Louis Aide、AeroWatch Airo、Claude Bem ard Gebena、Cover Carval、Richeleu Beauty、瑞士軍表、Aigner Agner為代表的10多個瑞士鐘表品牌,首次以展會形式亮相國內市場。

(5)各省市珠寶特色產業基地和珠寶市場積極參展。

番禺展團、水貝展團、華林展團、蘇州湯唯珍珠展團、諸暨珍珠展團、東海水晶展團齊聚上海珠寶展,優勢突出,效果明顯。番禺珠寶企業以做國外訂單為主,在款式設計和工藝上有壹定特色。具有國際時尚元素的精美珠寶受到買家青睞,現場交易活躍,提高了參展商開拓國內市場的信心。

2.2突出宣傳,加強對專業買家的邀請。

(1)做好宣傳。

為了擴大展會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專業買家和觀眾,主辦方做好了媒體宣傳。主辦方提前三個月與參展商反復溝通,收集、匯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計等創新產品的信息,提煉、升華,為媒體提供公正、翔實、新穎的新聞素材。

主辦方提前與媒體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精心組織了新聞發布會,並全力為展會提供現場媒體接待服務。* * *邀請了70家媒體,在26家專業報紙和網絡投放硬廣告,發布新聞報道和宣傳軟文近500篇,得到了參展商的大力支持和好評。央視晨報、新聞聯播、新聞專題、鳳凰衛視、上海電視臺、東方衛視新聞中心、時尚生活、CBN、PPlive、臺灣省時電子報等媒體對上海珠寶展進行了廣泛報道。其他重點宣傳媒體包括《新民晚報》、《晨報》、《文匯報》、《解放日報》、《申江服務導報》、《人民日報市場》、《中國經營報》、《I時代》、《上海證券報》、《上海日報》、《上海日報英文版》、《金融時報》等平面媒體,《完整人生手冊》、《時尚芭莎》、《周末畫報》、《芭莎珠寶》、《搜狐》、《新浪》、《網易》、《新華網》、《騰訊》等周刊或期刊雜誌。

(2)加強對專業買家的邀請。

2009年,主辦方在邀請專業買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除了常規邀請,他們還針對性地邀請了專業買家。通過為各省寶協領導、質檢站站長和300家零售商提供免費住宿和往返展廳的班車,提高了采購商的數量和質量,受到了參展商和業內人士的好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2.3相關活動豐富多彩,深受業界好評。

為了有效拓展國內市場,規範行業,主辦方在展會期間舉辦了豐富務實的商務洽談會和專業論壇。上海珠寶交易會期間,共有11場重大專業論壇和活動,是歷年舉辦各類活動數量最多的壹次,主要包括:

華東地區大型珠寶企業代表與部分展商、觀眾座談會

“培育市場,擴大內需”——珍珠交易會

“培育市場,擴大內需”——鉆石交易會

(鉆石)電子商務高峰論壇

鉆石分級論壇

全國珠寶首飾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國家標準GB11887宣貫會

人力資源開發部和鉆石鳥組織的鉆石促銷活動* * *

芭莎珠寶雜誌的時尚之夜

印度珠寶貿易促進協會鉆石貿易會議

中國珠寶產業發展論壇

臺灣省館主辦的臺灣故宮珠寶講座。

3.2010上海國際珠寶展覽會總體規劃

2010上海國際珠寶展定於2010年4月9日至2010年4月2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展覽面積23000平方米,展位1100個。

2010年,上海將舉辦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將吸引450億人民幣的總投資,這對2010上海國際珠寶展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在機遇和挑戰中謀求發展,主辦方將重點思考,對2010上海國際珠寶展提出以下規劃和重點工作方向。

3.1註重展會的整體策劃,增強實效。

上海國際珠寶展由中國珍品協會主辦和承辦,至今已有近五年的歷史。展會規模穩步擴大,展覽水平逐步提高,得到了珠寶行業的廣泛認可,成為國內公認的三大珠寶展會之壹。

由於開發時間短,各方面因素比較復雜,整個展覽的策劃和布局並不完善。除鉆石展團、臺灣省展團、水貝展團、番禺展團外,其他展商的劃分和展品的劃分還需要進壹步討論和組織。因此,“創新”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壹個迫切問題。2010上海國際珠寶展,在協助鉆石館、臺灣省館、水貝館、番禺館主辦方合理規劃組織的基礎上,還將著力豐富鉆石館內涵,拓展鉆石館外延,逐步形成上海鉆石交易所、比利時安特衛普鉆石交易中心、印度鉆石展區。此外,以泰國和斯裏蘭卡為特色的“彩色寶石展區”,包括來自哥倫比亞、中國、臺灣省、深圳和番禺的參展商,也將集中在上海珠寶展上。

3.2加強宣傳,提高展會的影響力。

加強展會宣傳是擴大展會影響力的必要途徑。展會前期,我們將加大在行業媒體上的宣傳力度,繼續擴大上海珠寶展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同時,我們還將加大在上海及周邊省市大眾媒體的廣告投放力度,以電視、廣播、網絡、平面、戶外等形式,分階段宣傳上海珠寶展的亮點。

3.3豐富論壇內容,增加交流機會。

2010上海國際珠寶展覽會將舉辦以下專題論壇、峰會或研討會,增加珠寶行業相關人士的溝通交流機會。

(1)2010鉆石行業發展趨勢論壇

主要針對鉆石原石批發商、成品鉆石首飾批發商、鉆石鑲嵌企業、鉆石零售企業,* * *探討貿易方式、珠寶設計、商業推廣等鉆石行業發展趨勢。

(2)2010彩色寶石發展趨勢論壇。

主要針對彩色寶石批發商、彩色寶石首飾批發商、彩色寶石鑲嵌企業、彩色寶石零售企業,* * *探討了彩色寶石行業貿易方式、首飾設計、商業推廣的發展趨勢。

(3)2010上海珠寶設計師論壇暨展區

設立珠寶設計及珠寶設計師展區,舉辦珠寶設計專業研討會。計劃邀請臺灣省、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或地區的珠寶設計師參加。

3.4加強國際推廣,推動展會國際化。

上海是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也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壹。159的境外參展商數量,表明我們為加快上海國際珠寶展的國際化進程奠定了良好而堅實的基礎和有利條件。2010我們將繼續加強國際推廣,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朝著國際化、高標準的專業珠寶展會穩步前進。

在主辦方的大力支持和行業內相關機構、組織、媒體的協助下,以及珠寶企業家的持續支持和參與下,我們將秉承“打造知名品牌,* * *共謀行業發展”的服務宗旨,發揚開拓創新精神,認真務實地做好相關工作,切實把上海珠寶展建設成為交易平臺、信息交流平臺、品牌推廣平臺和國際合作平臺。

2009中國珠寶玉石首飾指南

  • 上一篇:陜西省公***信用信息條例於哪壹年
  • 下一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的目標和意義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