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走訪工作日記
工作日記只有把事情辦在百姓心坎上,才有的記,才記得有意義。以下是為妳收集整理的社區走訪工作日記,歡迎參考閱讀!
社區走訪工作日記(1)
5月8日是個讓人高興的日子,我們福利院供養的兩姐妹?李琳、李鑫終於如願以償走進了高考考場.為了能讓他們順利參加這場最重要的考試,我整整奔波了近兩個月,但是現在所有的的辛苦,都因為這壹個令人高興的結果而煙消雲散了.
李琳、李鑫是我院供養的同母異父姐妹,姐姐李琳現年19歲,系嘉峪關市市民朱珍與其前夫所生,1994年雙方離婚後,法院判決由其母監護;妹妹李鑫16歲,朱珍離異後再生的.因朱秀珍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癥,姐妹倆因監護人沒有監護能力而流浪街頭,生活無著.1998年建設街辦事處與市婦聯,市民政局協商後,交由我院供養至今.
由於姐妹倆均系計劃外生育,入院時就沒有戶口,直到現在面臨高考,因為戶口問題無法報名參考,為了不影響她們今後的正常學習和生活,院領導安排我去辦理孩子們的戶口.到市公安局戶政科詢問後,我才知道辦理戶口需要很多原始材料.按照戶政科的要求,我壹項項落實:先到居委會,街道辦事處了解情況補辦手續,又通過多方打聽尋找到張玉蘭的親生父親,請他出具當時法院的判決書及單位的處罰證明.由於姐妹倆是計劃外生育,最終需要計生部門的手續,事隔多年,計生部門也從未遇到過此類情況,很難做出決定.可這事關系到孩子們的前途,經再三研究,院領導請示市民政局後,由民政局副局長親自與公安、計生等部門協商.經過協商,這兩個部門針對這壹情況,給予特事特辦,我們終於趕在高考前拿到了落戶批復.
在整個落戶過程中,市民政局、公安部門和計生部門給予我們大力支持和幫助,正是他們的支持換來了姐妹倆今天的考試.我想,這對姐妹定會壹生永記社會的愛心和人間真情,好好學習,健康成長.
社區走訪工作日記(2)3月28日,天空中飄著毛毛細雨,春風中帶有絲絲寒意。按照市、區委?六訪六送六幫大走訪?活動的要求,27日下午我就聯系市瑞傑量具刃具有限公司、雁峰街道巷蔭嶺社區、厲家村社區。上午八點多鐘,院長肖家亮、黨組副書記王興龍、紀檢組長羅小寧、監察室主任蔣亮平、行政裝備科科長劉銀菊、辦公室副主任王燕壹行來到聯系點,這次來主要了解我們聯系點情況和慰問特困戶,要聽取想法和需求,聽取對走訪活動的意見和建議,重點訪問特困戶。
首先來到市瑞傑量具刃具有限公司,接待我們的是廠長羅孝生,羅廠長介紹了廠裏的基本情況,該廠建廠1958年,廠裏有職工1116人,建地面積80多畝,2010年企業改制轉讓。現面臨的困難有:1、廠裏原蓋有二棟家屬樓2011年已全部住進,但至今還未辦理國土、房產證手續;2、現在廠區內及家屬區沒有路燈、晚上出行不安全;3、廠裏不景氣,買我們廠裏的老板沒有投入,也不過問,職工的工資發不出去,有壹大部分生活困難。
接著我們走訪了特困戶田世明,男,55歲,離異,與80歲的母親和剛成年的小孩三人壹起生活,田世明原是該廠職工,由於患病至殘疾,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現靠小孩在外打工維持壹家生計,生活十分艱難。我們也十分同情,並給予了壹點心意表示慰問。這壹家雖然經濟上困難,但精神狀況還算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走訪的第二戶是孫先秋,男,50歲,離異,壹人生活,6年前由於摔傷致腿殘疾,行動不方便,生活也十分艱難。接著我們準備走訪第三戶譚寶娥家,譚寶娥及愛人自己來了,說今天領導來看望我,我很高興,我是租房,怕妳們找不倒就自己找來了。譚寶娥自己介紹,我已買斷,愛人在農村沒有工作,小孩在讀書,現靠每天打零工維持壹家生活及小孩的讀書費用,家裏也比較困難。
第二步我們走訪了巷蔭嶺社區,接待我們的是社區主任陳海湘,陳主任介紹了社區的基本情況:該社區有5688人,1804戶,13個居民小組,85名***產黨員。有7個座落單位。現存在的困難有:1、雷公塘地段衛生條件差,晚上沒有路燈,出行不方便;2、機械化公司家屬房存在社會治安問題;3、六壹小學路段車流量大容易受阻,經常出交通事故;4、衛生防疫站家屬房地段堤級改造護坡存在問題,去年圍墻都已經垮了。5、商業技校與老幹所的圍墻已開裂、傾斜。
接著我們走訪了三戶特困戶。走訪第壹戶封家衡,男,59歲,癱瘓在床,當我們踏進屋的時候,這個男人哭了,心情激動地說病魔的痛苦,生活的艱難,不能工作,把家裏的錢全部用光,還馱了許多債,幾次想自盡。肖院長安慰說:妳要振作精神,生病確實也很難,現在醫技高,只要配合治療還是有希望,不要輕易放棄生命?。肖院長的壹番話使封家衡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並感謝領導對他的關心,感謝我們去看望他。走訪的第二戶肖鳳英,女,80歲,與50歲的精神病兒子壹起生活,壹走進屋發現屋裏雖然簡單但也還比較整潔,老人瘦小的身體把家裏還整理得幹幹凈凈,當得知我們是去看望她時很高興,說感謝政府、感謝領導對她的關心,當我們問及家庭及生活等問題時,老人說,兒子患精神病20多年了,生活全靠我照顧,我雖然已經80歲,但每天要買菜、給兒子煮飯、洗衣,還要管好兒子不要外出傷及他人,經濟來源靠退休金。走訪第三戶許亞萍,女,48歲,與丈夫和10歲女兒生活,丈夫是農村人,無工作。剛踏進屋壹股濃濃的中藥味,許亞萍趟在床上,接待我們的是許亞萍丈夫,丈夫介紹,妻子19歲就生病,癱瘓在床需要照顧,每天靠中藥維持。社區為了照顧他們,安排他在社區打掃衛生,每天早晨4點鐘起床搞衛生,搞完衛生回來再做早餐給女兒吃送她上學,接著就煎藥照顧妻子的生活,家裏所有的壹切全靠他壹人承擔,從早上起床壹直忙到晚上十點鐘才能休息,生活當然困難,但感謝領導照顧評上了低保戶,現在生活就將就著過。看到憨厚樸實的許亞萍丈夫,感覺人間的真情、真愛,能年復壹年地照顧患病在床的妻子不離不棄,這個男人我非常敬佩。
走出這個家,時間不知不覺到了中午十二時多了,我們立即趕回單位食堂就餐。就完餐回到辦公室我思考著:今天我們走訪,重點走訪了困難戶,這次走訪了解他們都是因病因災致困致難的,我們給予了壹點心意,給他們送去了溫暖。他們通情達理,對黨和政府感恩戴德也寄予厚望。社區幹部掌握的情況準確,列入的低保對象。市、區委開展?六訪六送六幫大走訪?活動深入基層,多走訪,能了解民情民意民憂民盼,又能融洽關系,也便於工作開展。今後要多走訪,更要在解決民憂民盼上下功夫,做好幫扶工作。
社區走訪工作日記(3)今天,我開始了?串門行動?。走在李家村平坦的村路上,不時碰到在路邊聊天的村民,他們很熱情的和我打招呼。經過上壹次義診活動,村裏有不少人已經認識我了。走進孫福聚和孫叢木的家,坐在他們的炕頭上,面對面的交流。從個人經歷到家長裏短,從以前的困難境遇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我們無話不談。我深切地體會到,他們?傾訴?的意願很強烈,願意和第壹書記交流,敞開心扉互相溝通,即使是第壹次見面,也毫無陌生感。在孫福聚家,孫大叔把自己希望能辦退休的事向我反映,我壹壹記下。孫叢木是村裏的低保戶,本人二級殘疾。我見他時,他正坐在輪椅上。不大的小院裏也是壹片狼籍,屋內擺放著壹些雜物。雖然每月能及時領到低保金,但如果遇到生病,生活會更加拮據。孫叢木的妻子金大娘則是壹邊說話,壹邊掉眼淚。我對金大娘進行了安慰,希望他對生活充滿信心。我對孫大爺反映的問題也壹壹作了記錄,幫他向有關部門咨詢壹下有關政策。
希望自己能為他們做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