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什麽是商業秘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給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保守秘密的技術信息和商業信息。
技術秘密是指用於工業目的,不受專利保護,僅由有限的人掌握的技術和知識。包括企業開發的新產品、工業配方、工藝流程、機器設備及其改進、研發文件等。
商業信息是指在商業活動中使用的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或競爭優勢的各種信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1995年6月發布實施的《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若幹問題的規定》第二條第五款所列的“經營訣竅、客戶名單、來源信息、產銷策略、標底價格、招標內容”是典型的、常見的商業信息。此外,與經營者財務、投資、采購、銷售、財務、分銷相關的信息,如企業投資方向、投資計劃、成品及定價、購銷渠道等。都屬於商業信息範圍。
二、泄露企業商業秘密的主要途徑
壹個
壹位經濟學家曾經說過,20世紀的企業家是被腐敗打敗的,而20世紀的企業家會被泄密打敗。商業秘密對企業獲得競爭優勢具有重要意義,企業應對商業秘密采取防範措施。當然,企業的運作難免存在漏洞,商業秘密的流失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a)無意披露
指商業秘密的所有者無意中泄露了商業秘密。主要表現如下:
1.與競爭對手進行商務談判時,三言兩語就會泄露企業的商業或技術信息。
2.企業在進行媒體宣傳的時候,比如企業廣告,有時會不自覺地向公眾透露壹些秘密信息,普通人是看不到的,但專家和競爭對手的嗅覺是敏銳的。
3.企業進行產品展示、展銷、訂貨等活動時。,有些秘密信息可能就暢通無阻了。比如參展新產品的原料、包裝、特色、核心競爭力等,在產品上市前都要嚴格保密。
內部工作人員泄密
無意泄密只占企業秘密的壹小部分,企業商業秘密最大的來源是內部人的行動。俗話說“家賊難防”。其主要表現如下:
1.人才流動是企業內部流失的主要來源。掌握商業秘密的人才壹旦簽約競爭對手單位服務,就很容易侵犯原單位的商業秘密,“獵頭”壹詞也隨之興起。事實上,在IT行業,相關規定已經出臺,辭職後5年內不得從事本行業相關工作。
2.兼職泄密。高級經理、技術員、工程師等。在從事兼職工作時,極有可能有意或無意地泄露本單位的商業秘密。
3.退休工人也是商業秘密泄露的隱患。壹些退休員工保密意識淡薄,企業疏於對其保密意識的管理,形成了保密短板,給了想竊取商業秘密的人可乘之機。
4.知道商業秘密的人忘記了利潤。企業中的個別員工受到金錢的誘惑
迷茫,主動泄露單位的商業秘密,這種情況主要看員工的自律性,比較
難以防範。
(3)外人泄密
包括外部人員泄密和外部人員竊密。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拜金主義侵蝕了壹部分人,不法分子通過重金收買、刺探等不正當手段竊取商業秘密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1.晚班人員泄露秘密是指第三方通過合法途徑獲得商業秘密後,違反有關商業秘密法或合同約定,泄露已知商業秘密的行為。比如,企業在進行對外交易時,對方有權了解必要的商業秘密。為了減少合夥人泄露的可能性,簽署保密協議是簽訂合同必不可少的壹步。再如,國家機關公務員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可能知悉企業的商業秘密,不法分子通過重金賄賂或受關聯方委托從公務員處獲取其他企業的商業秘密。企業本身管理不善也是導致第三方意外獲取商業秘密的重要因素,或者企業員工竊取業務後轉給第三方,第三方獲取後公之於眾,導致商業秘密泄露。
2.外人竊取秘密包括賄賂或威脅企業相關人員,以拜訪、交流、面談、虛假意向合同等方式接近企業等。,尋求信息,尋找竊取商業秘密的機會,或者通過商業間諜竊取商業秘密。
(四)第三方泄密
與企業有業務關系但不是企業直接競爭對手的個人或組織稱為第三方,包括廠商、供應商、銀行賬戶、上級單位、律師、會計審計機構、咨詢公司等。他們在與企業的業務往來中,或多或少會掌握壹些屬於企業商業秘密的信息,比如賣家所了解的企業客戶名單,會計審計機構所了解的企業財務狀況等。第三方會有意無意的泄密,給企業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
企業信息泄露對企業的危害非常大,必須采取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