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迅速,並開始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目前,在世界主要汽車市場中,俄羅斯因其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汽車消費需求的迅速擴大,已成為全球汽車出口商的重要目標市場。為了幫助中國企業更多地了解俄羅斯汽車工業的發展政策和市場狀況,促進中國汽車企業開拓俄羅斯市場,本報記者就外國企業如何開拓俄羅斯汽車市場采訪了俄羅斯戰略規劃中心主任羅伊科夫。
汽車市場前景廣闊。
據俄羅斯戰略規劃中心主任羅維科夫分析,俄羅斯汽車市場目前呈現三大特點:
(1)大量外國汽車進入俄羅斯國內市場,進口汽車銷量大幅增長。本世紀初大量外國汽車進入俄羅斯市場。據俄方統計,外國品牌汽車(包括進口汽車和國內組裝的外國品牌汽車)在俄羅斯市場的銷量從2004年的40.9萬輛增長到2006年的1.90萬輛,兩年內銷量增長了1.5倍。其中,進口外國汽車數量2004年為28.5萬輛,2005年為45萬輛,占俄羅斯汽車總銷量的比重從17.7%上升到24.6%。2007年10-8月,外國品牌汽車在俄羅斯的銷量比2006年同期增長66%,超過1萬輛。專家預測,到2010年,外國品牌汽車在俄羅斯的銷量將達到156萬輛,總金額超過360億美元。
俄羅斯人對外國品牌汽車情有獨鐘,他們可以接受從國外進口或在國內組裝的外國品牌汽車。目前外資品牌中,雪佛蘭是第壹車,福特次之,豐田第三。中國制造的汽車也受到俄羅斯消費者的喜愛。
(2)外國汽車公司進入俄羅斯,在俄羅斯投資建廠。壹些國際大汽車制造商早就瞄準了俄羅斯汽車市場發展的機遇,利用俄羅斯開放汽車生產的大好時機,紛紛進入俄羅斯市場。近年來,主要國際汽車制造商在俄羅斯設立了自己的分支機構。據記者調查,到目前為止,豐田、現代、福特、通用汽車在俄羅斯都有自己的組裝廠。韓國起亞公司於2003年開始與俄羅斯、伊拉克和日本汽車廠合作。福特在列寧格勒建立了汽車工廠,2004年汽車產量為28,000輛,在俄羅斯有超過65,438+000個銷售網點。同年,俄韓合資企業Tagan Rogowski汽車廠生產了2萬多輛“現代”汽車和6000多輛索納塔汽車。2005年4月26日,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在聖彼得堡舉行了建廠新聞發布會。戴姆勒-克萊斯勒表示將選擇聖彼得堡組裝奔馳汽車;韓國“雙龍雷克斯頓”品牌越野車廠也有意落戶韃靼斯坦* * *並與Oka微型車廠合作生產汽車。有關人士預測,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2007 -2008年俄羅斯汽車生產將取得顯著發展。屆時,已投產項目將滿負荷生產,新項目將陸續上馬。
(3)國內汽車制造業受到進口車的激烈競爭,國產車產銷量逐年下滑。和其他機電產品行業壹樣,俄羅斯汽車行業幾年來壹直在走下坡路。自2002年下半年以來,許多大型汽車制造商在生產過程中遇到了技術問題,甚至包括伏爾加汽車廠在內的許多汽車制造商不得不停產或減產。由於設備陳舊、技術落後、管理水平低下,俄羅斯汽車工業在世界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面前止步不前,導致失去了部分傳統出口市場、大量國內消費者以及長期處於俄羅斯國內市場老大的地位。據統計,俄羅斯國產車銷量從2004年的88.2萬輛下降到2005年的846,5438+0萬輛,2006年為76萬輛。俄羅斯制造的汽車占俄羅斯汽車總銷量的比例從2004年的52%下降到2005年的47%和2006年的36%。今年上半年,雖然俄羅斯汽車市場銷量增長28.7%,達到1180000多輛,但國產車銷量僅為25億美元,占總銷量的13%。
(4)俄羅斯人均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成為汽車消費大國。俄羅斯是世界上私人汽車數量相對較多的國家之壹。據俄羅斯統計,俄羅斯個人汽車保有量已達每千人176輛。莫斯科人口1407萬多,個人汽車擁有量262.3萬輛,每千人252輛。
如何進入俄羅斯市場
從2005年開始,俄羅斯政府開始重視汽車產業的發展,調整汽車發展政策,陸續出臺壹些優惠措施,鼓勵外國公司在俄羅斯發展汽車產業。例如,2005年,俄羅斯政府通過了2005年至2008年汽車工業中期發展規劃,決定在嚴格關稅保護的基礎上有條件開放汽車市場,允許外資進入俄羅斯汽車領域,允許外國汽車在俄羅斯組裝,以促進俄羅斯汽車工業的發展。2005年4月,俄羅斯工業與能源部和經濟發展與貿易部聯合發文,明確了“工業集合體”的概念。文件規定:自2005年4月15日起,取消汽車生產設備進口稅;凡年組裝2.5萬輛以上零部件的汽車企業,均可享受免進口關稅或3%以下關稅的優惠政策。同時規定部分汽車零部件必須在俄羅斯生產,用零部件組裝的汽車生產周期不得超過兩年半。之後,投資者必須限制組裝汽車的數量,否則不再享受進口優惠。上述政策僅針對轎車,幾年內不會擴展到公交車和卡車。俄羅斯工業和能源部長赫裏斯堅科(khristenko)2006年6月1日表示,俄羅斯有關部門正在制定關於“工業組裝”車輛的補充規定。俄羅斯還承諾在入世後7年內將汽車進口關稅從25%降至15%。
根據壹些中國和俄羅斯汽車經銷商的說法,外國汽車公司在開拓俄羅斯汽車市場時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第壹,重視對俄羅斯的市場調研。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此,做好市場調研對開拓俄羅斯汽車市場具有重要意義。在市場調研方面,第壹,認真學習和了解俄羅斯相關政策法規,並遵守,包括俄羅斯新出臺的外國人管理條例和俄羅斯關於外商投資的政策法規。第二,認真研究俄羅斯汽車產業政策和市場狀況,不僅要研究俄羅斯人對各種汽車的偏好和報價,還要研究俄羅斯汽車市場的國際競爭形勢和變化趨勢。三是掌握俄羅斯關於汽車生產的部門和行業法規。比如俄羅斯對外投資在俄組裝汽車的合同,不僅需要與當地政府簽訂正式合同,還需要俄羅斯經濟發展貿易部和俄羅斯能源工業部的批準,兩者缺壹不可。
二是保證汽車的質量和技術水平。根據俄羅斯的要求,進入俄羅斯市場的外國汽車必須獲得俄羅斯的質量和技術認證。俄羅斯汽車工業的技術標準包括安全和環境保護。俄羅斯特別重視汽車的環保要求,要求汽車工業及其產品達到以下標準:2006年機動車排放達到歐ⅱ標準,2008年達到歐ⅲ標準,2010年達到歐ⅳ標準,2014年達到歐ⅴ標準。在品質上,不僅要註重整體品質的提升,還要註重汽車零部件的細節,從車門的縫隙到塑料件的手感,從而提高汽車的精度和舒適性。俄羅斯幅員遼闊,各地自然環境差異很大。因此,銷往俄羅斯不同地區的車輛性能應盡可能進行適當調整,以適應當地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即使是同壹款車型,銷售去向不同,配置也不同。
第三,要重視售後服務體系的建設。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是很多行業的相同要求,也是樹立市場信心、企業和產品形象的渠道。壹些西方公司更重視汽車售後服務。除了增加汽車零配件供應,他們還在俄羅斯建立了專門的汽車修理廠,建立了以俄羅斯當地人為主體的銷售和售後服務體系。
四是從賣車轉向建廠。外國汽車進入俄羅斯汽車市場主要有三種形式,壹是整車出口,二是零部件組裝,三是直接建廠。整車出口模式風險小;全零部件組裝模式還可以繞過壹些政策壁壘,投資小於直接投資建廠;直接投資建廠面臨投資所在地投資環境的制約,存在壹定的風險。俄羅斯目前的政策是限制直接進口和組裝,鼓勵外國汽車公司在俄羅斯投資設廠。看到俄羅斯的政策變化,外國公司紛紛在俄羅斯設立汽車生產廠。這就需要及時掌握俄羅斯相關法律法規、市場信息和社會環境的變化,解決信息不暢的問題;同時,要善於與俄羅斯地方政府達成協議,以取得他們的支持與合作,獲得適當的地段和優惠政策;應重視培養人才,包括綜合管理人才、國際技術人才、專家業務人才、了解俄羅斯汽車市場的營銷人才。
俄羅斯汽車在中國前景良好。
中國汽車從本世紀初進入俄羅斯市場。2003年,俄羅斯還沒有進入中國汽車廠商的視野。三年後的今天,俄羅斯已經成為從中國進口汽車最多的國家,也是中國汽車廠商的戰略市場。奇瑞、長城、壹汽、中興、哈飛、宇通、迪達等中國自主品牌成為進軍俄羅斯市場的主力軍。出口車型多為多功能越野車、皮卡、低端車、輕卡、客車、特種工程車。2005年,中國對俄羅斯的汽車出口開始快速增長。2006年,中國對俄羅斯汽車出口達3.8萬輛,總額約3.5億美元。從5438年6月到2007年8月,中國生產的奇瑞汽車在俄羅斯的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8倍,達到2.5萬輛左右,創造了當年俄羅斯市場汽車銷量的第壹增長率。
俄羅斯的壹些汽車經銷商現在非常看好中國汽車在俄羅斯的市場形勢。他們開始兼營中國汽車,並認為中國汽車會像其他中國商品壹樣在俄羅斯占有壹席之地。目前,關於中國汽車的專業網站已經不斷開通,壹些綜合性網站也將中國汽車列為重要欄目吸引人們的關註。可以說俄羅斯出現了中國車熱潮,俄羅斯經銷商對中國車充滿期待。中國的汽車出口俄羅斯時間不長,但已經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據俄羅斯戰略規劃中心主任羅維科夫和壹些中國汽車制造商介紹,中國汽車之所以迅速受到俄羅斯消費者的青睞,主要是因為中國汽車有自己的優勢。
首先是價格優勢。中國車價格相對適中,有吸引力。目前俄羅斯整體消費水平不是很高,價格仍然是大多數俄羅斯消費者買車時首先考慮的因素。在俄羅斯市場,中國皮卡僅售1-1.6萬美元,如長城迪爾G1為1.05萬美元,中興旗艦四驅為1.69萬美元,而中國多用途越野車為1.5-2.4萬美元,而韓國和日本同類產品的起步價分別為。歐洲國家的汽車價格更高。相比之下,中國的汽車要便宜得多,這就為中國的汽車提供了商機。據俄方統計,2006年,俄羅斯市場新車銷售總額的49.2%在65438美元+0,000美元以下,20%在65438美元+0-65438美元+0,000美元以下。
其次,中國出口俄羅斯的車型選擇正確,外觀時尚,很受俄羅斯消費者歡迎。中國汽車市場定位合理,從俄羅斯汽車廠商很少涉及的皮卡和多功能越野車開始,逐步擴展到轎車。俄羅斯本土多功能越野車產量較少,質量和外觀壹般,皮卡產量更少。這使得從中國進口的同類汽車短時間內不會被俄羅斯國內汽車工業排擠。同時,中國車外觀時尚,很受俄羅斯消費者歡迎。
專家認為,雖然中國汽車進入俄羅斯市場的時間不長,但已顯示出廣闊的發展前景。最近,俄羅斯戰略規劃中心和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北京聯合舉辦了“首屆中俄汽車論壇”,這表明中俄汽車合作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汽車制造商應抓住俄羅斯市場的新機遇,努力開拓廣闊的俄羅斯汽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