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力普省心購給您分享阿裏巴巴如何打造成功的企業文化。
2013年9月10日,阿裏巴巴宣布成立網絡通訊事業部,由“旺信”和“來往”組成,9月23日,即對外推出新壹代即時通訊軟件“來往”,成為其成立網絡通訊事業部後第壹次產品的升級亮相。
臺前精彩亮相,幕後還有壹段鮮為人知的故事,據盧洋回憶,無線業務團隊剛剛成立的時候只有20個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提升到事業部,僅靠外部招聘是不現實的,因此當時的策略就是從各個子公司快速抽調,結果僅僅壹個禮拜的時間,100個人就從各個業務部門集結完畢,而且前提是充分尊重了業務主管以及員工的個人意願。
“如果整個公司的文化是純業績導向的話,那麽山頭主義的事情就很容易發生,每個部門都只考慮個人利益得失,那麽成熟業務對新業務的自發支持是很難實現的。”盧洋說,正是基於阿裏巴巴的文化土壤,新興業務才能迅速成行,否則集團業務越復雜,內部協同性就越難以實現。
文化建設壹直是阿裏巴巴發展的重中之重,2001年,強調“簡單、激情、開放”等價值觀的“獨孤九劍”在阿裏內部被奉為圭臬;2003年,阿裏巴巴更是“爭議性”地把價值觀納入到績效考核體系中來,而且占到50%的權重,甚至有時候會更加畸重。在阿裏的招聘歷史上曾多次出現由於價值觀,而把壹些精英人才拒之門外的案例,依照盧洋的話來說,原因就是“如果跟我們價值觀不相吻合,壹個人能力越大,那麽進來之後對組織的破壞力也就更大”。
其實,阿裏巴巴的文化很簡單,與互聯網的基因壹致,就是開放、分享, 在盧洋看來,這種企業文化不僅能夠應對由於業務持續龐雜所可能引發的“大組織病”,而且能夠保證壹些有利於公司發展的先進制度得以真正實施。
為了激發員工工作的自主性,優化體系內的人力資源流轉,阿裏巴巴對轉崗制度做了調整:以前都是部門主管點頭之後員工才可以轉換工作,如今只要接收方同意,原部門主管就要無條件放行。
“這個制度並不難想到,但是真正在企業內部實施就很困難,如果不是企業文化中的包容精神能夠被各個主管真正接納,那麽制度很容易就會妥協於現實業務發展的需求。”盧洋說。
也正因此,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環境下,在多個行業掀起變革的阿裏巴巴持之以恒的就是企業文化。據盧洋透露,阿裏巴巴正在構建面向未來的企業形態,這將完全有別於現有的組織模式,而得以有效運轉的關鍵還在於開放和分享的企業文化。“這是永遠不會變的,其他的都是方式方法、戰術層面的東西,後者是需要不斷創新的,但是文化的根是固定的。”
即使是毒草,也讓他長在陽光下
不過“強大”的企業文化如何才能擺脫被束之高閣的尷尬,成為有效的管理工具?阿裏巴巴的策略是虛事做實,也就是通過各種形式設置,各種程序動作使員工能夠看得見、感受得到、理解得了。
“阿裏味兒”就是阿裏巴巴強化企業文化的壹個陣地,事實上,許多公司都不乏這樣的設置,但是阿裏巴巴的這個內網卻有不壹樣的味道。在這上面,員工可以直言部門主管的待遇不公,可以質疑公司的某項政策規定,甚至是集團高管走馬上任也會被反對“圍攻”。用阿裏壹位員工的話來說,可以討論任何事情而無論層級,發表任何觀點而不論對錯;即便是高管的觀點也經常被員工“減芝麻”。(“減芝麻”表示不同意)
形成這樣的氛圍聽上去並不困難,“就是讓員工相信他可以這樣做,其實大家看的就是高管的言行和回應。”盧洋說。
這樣的例子隨時隨處可見,在阿裏的歷史上,壹位被高管辭退的員工發帖歷數前者的不公正,帖子發布後引發了大量同事“壹面倒”的聲援,但隨後高管及時回應,說明原因和意見,也獲得了跟帖支持,最終在兩方意見“針鋒相對”的情況下,由CEO陸兆禧出面,把HR的負責人、當事員工和主管都叫到壹起公開討論,而且現場情況同步直播給所有員工。
“壹切管理上的問題,包括管理者的不成熟,員工的不理解,這些都沒有什麽不可以說的。”盧洋說阿裏堅持的原則是“即使是毒草,也要讓他長在陽光下”。也正是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培養中,每位員工都能以壹個平等、客觀的姿態去參與到工作的討論和執行中。
在阿裏的另外壹個安排中,項目推進以“***創會”的形式進行,“可能老板本身就有想法了,但還是要先把問題拋出來,讓大家***同參與,經過幾輪之後形成的結論,有可能跟老板最初設想相同,也有可能優於最初的想法。”上述員工介紹說,“這樣帶來的好處就是,由於是大家***同參與得出的結果,因此員工的理解對項目的理解,包括項目未來的執行上都會更順利。
也正是這些做法使得阿裏開放、透明的企業文化被員工真正地接納和吸收,有效地激發了員工的創新能力。“這些設置在其他公司也可能存在,是不是能夠做實才是關鍵。”盧洋說。
價值觀的量化就是“做實”的有效的路徑,阿裏廣為人知的“六脈神劍”很簡單,即客戶第壹、擁抱變化、團隊合作、誠信、激情、敬業,但每壹項都有具體的解釋和詳細的內容,而且與績效考核能夠壹壹對應,比如“激情”壹項就定義為“樂觀向上,永不放棄”,這包括5個方面,喜歡自己的工作,認同阿裏巴巴企業文化;熱愛阿裏巴巴,顧全大局,不計較個人得失;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日常工作,碰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永不放棄,不斷自我激勵,努力提升業績;始終以樂觀主義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影響並帶動同事和團隊;不斷設定更高的目標,今天的最好表現是明天的最低要求,前述員工介紹,“1分的激情是什麽樣的,6分的激情是什麽樣的這些都有具體細則,在做績效考核的時候,員工就要依次舉出自己的工作案例來跟考官說明。”
盡管有了豐富的延展和充分的考慮,但是工作中的復雜性不是有限的文本所能涵蓋的,盧洋也表示“價值觀就算設置量化的指標,但畢竟不是純科學的,但是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做實了,所以管理者和員工會投入時間和精力圍繞價值觀去做更多的事情。”阿裏的管理者定期會跟員工做工作復盤,屆時就可以針對價值觀的具體細則“有章可循”,溝通中往往會發現雙方對某壹方面的認知是不同的,而這才是阿裏認為最重要的,“實際上是促進了雙方的有效溝通,在觀點碰撞和意見互換中使大家對價值觀的理解更加透徹,借此做實企業文化,真正的學問在這裏。”盧洋解釋說。
類似的方式不勝枚舉,但在盧洋看來都不是最重要的,“工具也好,方法也好,都是解決問題戰術層面的問題,真正要去找的話不難;真正決定性的是出發點,有了這個前提,就算今時今日沒有好的辦法,嘗試沒有成功,但是最終也會找到。”
收放自如:管理不是壹種控制
對於阿裏而言,壹切規章和制度的出發點是“調動每壹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員工的能量能夠最大化地釋放出來”。
不過另壹個問題隨之而來,解放員工是否跟管理是天然相悖的?“管理不能想象成壹種控制,那是工業文明時代的思維,因為標準化流程的情況下強調的是管理效率;但是互聯網時代技術革新層出不窮,這個時候就要最大化地激發員工的自主性。”盧洋表示,在當前的產業環境下,人力管理應該徹底地轉換思路,這樣才能形成全體員工的集思廣益,避免單純“頂層智慧”所帶來的創新瓶頸。
阿裏充分滿足了員工的施展空間和創新沖動,“賽馬”就是很好的壹個例子,員工只要有好的想法和創意就可以提交到阿裏的項目委員會,經過審批之後,員工就可以放手去做,集團會為其配備人手、資金,甚至還有期權,阿裏很多好的項目都是通過“賽馬”成立的;在阿裏的歷史上,就有剛剛轉正的員工提交的項目脫穎而出,之後擴容成五六十人的團隊,闖入該領域內全國第壹梯隊。
不僅鼓勵員工的自由創作,而且阿裏對此給予極大的耐心和包容,這樣的政策並沒有職位大小高低之分。
“放任”的結果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有些案例甚至讓阿裏內部員工也有點難以置信,比如剛剛入職的壹位員工“不務正業”,耗時8個月癡迷於與自身業務關聯不大的技術難題,部門主管也欣然接受,而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壹種“冒險”:員工毫無突破,高管難辭其咎。但最終,員工的技術方案被納入全球性的技術標準裏。
“對於員工的培養不是簡單依賴於壹個完整的培訓體系,後者是必要的,阿裏也壹直在做各種方面各種類型的培訓。”盧洋認為,這些培訓只是企業員工培養的基本動作,而更關鍵的在於員工自主性的培養,“我們整個制度是鼓勵創新,而且是容錯的,給員工壹定的空間,實戰中的磨煉對其成長是最有幫助的,員工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到成就感,享受到成長的快樂”。
這使得阿裏文化中所強調的“快樂工作”成為可能,不僅是小的制度安排,在整個晉升體制上,阿裏也同樣奉行“自由”原則,比如阿裏員工的晉升並不是由主管決定,而是結合壹年的工作情況自己來判斷決定,如果認為自己到了晉升的某壹個層次和水平就提交晉升申請,由各個部門的資深同事來進行考核,員工做述職報告,評委來投票決定。
不過,自由而活躍的“分子”如何納入到整個組織的有機體中?員工自主性如何與企業的需求相匹配?這就需要給“自由”加壹個前提,比如,晉升請求是自己提出的,但是判斷的標準是透明公開、具體而微的;轉崗是沒有主管限制的,但是存在壹些硬性條件:首先就是在現有部門至少待夠壹年,其次就是績效考核達到壹定的水平。“這樣就避免員工因為逃避而轉崗,保證真正優秀的人才流動起來,這樣才是‘活水’。”盧洋說。
HR坐鎮:2/3出自業務部門
正如接受采訪的阿裏員工所強調的,阿裏巴巴的文化管理之所以成行,是壹系列的體制和制度***同作用完成的,而在這個體系中,HR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可以說,阿裏巴巴的HR是其文化管理的操盤手。
不同於很多公司中HR的定位,後者基本上是幫助業務部門完成簡歷篩選,其角色更多是偏功能性、輔助性,而在阿裏,HR屬於壹個戰略性的部門,其角色定位簡單地概括為四點,就是HR跟業務在壹起,能夠成為業務的夥伴,伴成長,能夠推文化,能夠促溝通。
要達到這樣的預期,HR就必須能夠熟悉和了解部門業務和員工的需求,因此阿裏的HR團隊構成也很多元化,500多人中的2/3來自於技術、產品、運營等各個業務部門,而只有少數是來自專業的HR出身。
這樣的HR能把阿裏的“家事”料理得細致周密,小到日常文娛,大到晉升慶祝,HR都能體貼入微地考慮到員工的需求,阿裏每年的“家書”計劃會給所有員工的家屬寄出壹份個性化定制的期刊,其上詳細介紹了該員工壹年的工作情況;而在阿裏設定的“壹年香,三年醇,五年陳”的員工成長軌跡中,部門也會在關鍵成長時期第壹時間為員工送上鼓勵,比如到第五年的時候,HR會提前發郵件提醒部門主管,後者會像慶祝生日壹樣為員工做準備。
在“人性化管理”之外,阿裏的HR也不乏鐵腕的角色。可以說,除了大部分公司HR的常規動作,阿裏的HR責任更重,首先要在面試中對員工的價值取向進行嚴格審核,避免發生“用人部門急於開展工作而忽略價值觀考察”的情況;而在日常業務開展過程中,阿裏的HR也有壹個特殊的設計,會給各個業務部門配置專人,進行現場督導巡視:跟員工談心交流,看是不是存在文化上的問題,使組織符合阿裏的方向發展。正如前述員工所比喻的,阿裏的HR就像壹個毛細血管壹樣,深入到每壹個業務。“即便部門業務發展良好,但是可能違背了阿裏的價值觀,那麽HR也會跳出來提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