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企業具有以下特點:
①虛擬企業使得傳統的企業界限模糊化。
②虛擬企業具有流動性。靈活性的特點。
③虛擬企業是建立在當今發達的信息網絡基礎之上的企業合作
④虛擬企業在運行過程中運用並行工程而不是串行工程來分解和安排各個參與企業要做的工作。
⑤虛擬企業壹般在技術上占有優勢。
3 如今的動態團隊
上面所提到的幾點,也就是以“這種組織內的協同、緊密型組織和、固定流程”為標誌的這樣壹種靜態團隊的管理模式,是傳統的管理方法裏面是最為強調的。而目前很多管理軟件、信息化的系統也是基於這樣壹個靜態團隊的理念生成的。但是我們知道,在新經濟時代裏下,或者在企業實際運營的情況下中,靜態團隊並不適合我們所有的要求,或者說靜態團隊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現代企業管理的沖擊,產生沖突。
這個沖突表現在哪兒?只要分析壹下企業的組織結構就會知道,CEO們壹廂情願地希望所有的合作、所有的業務、所有的協同工作都在壹個組織內部,但是從現代企業的管理角度來看,在信息的概念延伸型企業、協同商務的概念等等所有這些新管理概念的背後,有壹個非常重要的觀念特點,即就是現代企業的管理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壹個業務流程往往是跨組織、跨地區的,或者說壹個項目也可能會由各個不同的部門,甚至是多個企業來***同完成組成,甚至是由各個不同的企業來產生。
舉例來說,我們壹直希望中國會成為全球制造業的中心,而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意味著很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的壹個產品,的設計在歐洲、制造在中國,而市場也許在美國。在這樣的壹種情況下,壹個流程的協同就不可能不是發生在壹個組織內部了。甚至我們也可以看到壹些更小的例子,比如說點擊科技要搞壹個發布會,這樣的發布會不僅會涉及到公司的銷售部門、市場部門、產品部門,也會涉及到我們外部的廣告公司,或者是其他的相關的機構。在過去,這種跨組織的協同也可能產生,但當時最主要的壹種解決的方法,就是:CEO 從各個部門裏面抽調人手去組成壹個跨組織的聯合工作小組、聯合項目組,甚至對組織結構進行重組。這種情況,在過去我們的團隊裏也曾經使用過,但是在現在的企業競爭情況環境下,壹個人很可能會同時參與各個不同的項目,壹個項目或流程也很可能會即時產生,隨時變化,如果現代企業的CEO還按照這種抽調重組的方式來重新組織這個結構,試圖讓本來是非靜態的團隊變成靜態的團隊,,已經是走不通了。所以我說,將來的組織內協同會向著跨地區跨組織的協同發展。
同樣,緊密型的組織在現代企業管理裏面也難以100%地實現做成。
我們看到很多重要的管理概念,比如我們特別提到實時企業的概念,其實實時企業的概念就要求壹家公司企業所有的部門、所有的人員互相之間都要建立緊密的信息聯系。但是,這些人為了這個緊密的信息聯系就必須在同壹個辦公室裏嗎?不是的,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企業。比如很多企業的銷售部門人員可能大部分時間是不在辦公室的,當然也無法面對面地交流。就算員工們都能做到面對面,公司的CEO們也可能經常在外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與會議會晤。所以我認為,緊密型組織必然會受到這種松散型、流動型組織和這種移動型辦公的沖擊。尤其是在最近幾年,由於網絡和通訊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家對在家辦公、移動辦公、遠程辦公有了更多的期待,也就使得傳統的緊密型組織更快地向流動型、分散型、松散型組織發展。
至於固定流程的沖突,這也是我們企業裏面經常遇到的概念問題。但是我們都聽過壹句話:唯壹不變的是變化本身。這也意味著任何壹個所謂的固定流程,往往只是暫時的,只能說在它還沒有發生變化之前是不變的,然而變化是永遠存在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像壹些成長型的企業,業務調整發展,流程自然變化,而以及壹些大型企業,他們內部的變革會越來越快,可能會經常進行結構的重組,可能會有合並收購,可能會有新產品的推出。所有的變化都證明了,企業的業務流程肯定是要變化的,而對於壹個企業的管理來講,最重要的壹個管理技巧就是如何去管理這些可變的流程。
由“靜”到“動”的挑戰
由此看來,上文所提到的靜態團隊的管理模型,只能作為管理學上的壹種理想模型來看。現代的企業管理理念已經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變化。由過去的這種組織內的協同發展成跨組織跨地區的協同、由緊密型的組織發展成松散型流動型的組織、從固定的流程發展成隨需而變化的流程,以這三大特點為標誌的就是動態團隊。不管壹家企業是大是小,也不管壹家企業所從事的行業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也不管這家企業是在發達地區還是邊遠地區,也不管企業的CEO願意不願意,現在的新經濟時代裏,已經不會再給企業扣上“新經濟”或“非新經濟”的帽子了。目前所有在這個時代,在這個市場裏運作的企業,都是新經濟時代的企業,而所有這樣的企業,都不可避免地要變成壹個面對動態團隊的管理。沒有人真正喜歡動態與變化,但這是企業的CEO 們所不可避免的全新的課題。
動態團隊對傳統的管理方式的嚴重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工作流程的產生往往是迅速的,而且隨時有可能發生變化。壹個團隊的成員有可能來自於不同的企業,從而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地區,他們用到的網絡的系統、應用環境有可能不壹樣,用到的操作系統、設備也有可能不壹樣,工作時間也可能不壹樣。所以這種跨地區、跨時間、跨網絡、跨系統的流程不可能應用傳統的管理方式。而同壹個團隊的成員,也可能沒有壹個固定的工作地點,可能會經常出差,但是他們相互之間又必須進行經常性密切的交流和協作。
同樣相應地,動態團隊向傳統的信息化提出了重要的挑戰。傳統的信息化是以服務器為基礎的,也就是說壹個服務器提供了某壹種企業的應用,所有參與的團隊都是通過它的客戶端,連接到這個服務器上面。這樣的情況下,每壹個服務器就是自然形成的信息孤島,雖然我們可以用種種方法,在島與島之間建立壹個橋梁或者是其他的工具渡輪,但是島還是島,這樣的壹種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在這種動態環境下跨組織的交叉應用的要求。
第二,所謂的跨組織、跨地區、松散型、移動流動型的企業團隊的特點,必然也就使得用戶需要更加充分地去利用網絡,而我們現在的網絡是絕對多樣化的,有企業的內部網(Intranet)、也有企業間的互聯外聯網(Extranet)、當然也有互聯網(Internet);另外,網絡不僅有有線的網絡,也有無線的網絡,有寬帶,也有窄帶,有保持長期連接的,也有斷斷續續的。在這樣的壹個網絡環境下,CEO如何能夠做到安全、高效,這也是向現代系統提出的壹個重要挑戰。
第三,壹個企業流程的管理,如果是經常發生變化的,尤其是當如今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充分普及的時候,管理者們自然希望事無大小,所有的工作和流程都能夠讓計算機、讓電腦去完成,這個時候,可變流程的壹種管理,也就成為了如今的信息化系統難以處理的壹個問題。
此外,我們還註意到壹點,過去的信息化系統很大程度是為妳的秘書、為妳的錄入員、操作員設計的。而在如今網絡充分普及的情況下,我們更希望電腦成為所有業務員和管理人員日常辦公的有利工具。我們可以看到,過去的辦公室軟件,例如如果它完成的工作是排版字處理軟件,它的目標就是把壹個文檔的版面很好的排版出來。但是這個版面和這篇文章在完成之前是如何被多次修改的,是如何在多人的討論過程當中形成的,這不是辦公室軟件所要處理的,也不是辦公室軟件所能處理的。同樣這個這篇文章形成之後,如何按照管理的目標被利用、再利用,也就是說信息從它的產生、演變、利用、再利用,壹直到實現是壹個完整的信息生命周期,對這整個信息生命周期的管理,在過去的信息化裏是被忽略的。
也就是說,過去的信息化系統,只集中於信息生命周期中間的交易和行為,忽略了交易或行為前的協同過程,以及交易或協同後的知識管理的協同過程。
同樣,企業內人員的管理也不可避免地要延伸到信息化管理或者企業管理的另外三個重要的因素:信息、流程和目標。因為人員的管理靠的是信息,信息的有序流動構成了流程,而流程互相的配合就完成了應用的目標。所以對壹個不太動態團隊的協同的管理,管理者們也需要從人的協同管理延伸到知識協同、運用協同和流程協同的各個不同的方面。
按照剛才分析的,我認為現在的企業,在互聯網、網絡和通訊技術高度普及的情況下,如何充分利用網絡和通訊技術、充分發展和變革他們的企業管理軟件,去面對動態團隊的協同管理,去開發全新的應用軟件平臺,這是我們所有企業用戶所面臨的問題。如何去開發全新的應用軟件平臺,為動態團隊的協同管理提供有效的工具,也是我們軟件廠商的壹種不可逃脫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