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鞭效應”是經濟學上的壹個術語,指供應鏈上的壹種需求變異放大現象,是信息流從最終客戶端向原始供應商端傳遞時,無法有效地實現信息***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級放大,導致了需求信息出現越來越大的波動,此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圖形上很像壹個甩起的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稱為牛鞭效應。
擴展資料:
壹、產生原因
“牛鞭效應”是營銷活動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因為當供應鏈上的各級供應商只根據來自其相鄰的下級銷售商的需求信息進行供應決策時,需求信息的不真實性會沿著供應鏈逆流而上,產生逐級放大的現象,到達最源頭的供應商(如總銷售商,或者該產品的生產商)時。
其獲得的需求信息和實際消費市場中的顧客需求信息發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變異系數比分銷商和零售商的需求變異系數大得多。
由於這種需求放大變異效應的影響,上遊供應商往往維持比其下遊需求更高的庫存水平,以應付銷售商訂貨的不確定性,從而人為地增大了供應鏈中的上遊供應商的生產、供應、庫存管理和市場營銷風險,甚至導致生產、供應、營銷的混亂。
二、背景
最早註意到供應鏈中這種需求波動逐級放大現象的人是J.Forrester, 早在1961年他就根據系統動力學理論,對壹個三階段四節點的供應鏈系統進行分析,指出對於季節性商品,制造商覺察到的需求變化遠遠超過顧客的需求變化,供應鏈內部的結構、策略和相互作用是導致需求變動放大的原因。
Sterman設計了“啤酒博弈”的課堂遊戲(1989),從人的行為研究出發,認為決策者對反饋信息的誤解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Hau L Lee等(1997)對需求放大現象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總結了導致牛鞭效應的四個原因並提出了牛鞭效應的量化模型和方法。
百度百科-牛鞭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