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連鎖是農資經營中使用統壹商號的若幹門店,在同壹總部的管理下,采用統壹采購或授予經營權等方式,實現規模經濟效益的壹種現代商品流通方式,主要有直營連鎖、特許(加盟)連鎖、自由連鎖等類型。實行統壹采購、統壹配送、統壹標識、統壹經營方針、統壹服務規範和統壹價格等是連鎖經營的基本規範和內在要求,具有規模化、網絡化、信息化的優勢。
農資連鎖經營的優勢
1、提高經濟效益。
首先,農資連鎖經營模式降低了經營成本,集中采購,統壹配送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而且簡化了流通環節。農資連鎖網絡信息***享,減少了營銷的中間環節,擴大了經營規模,提高了經濟效益。
2、形成品牌效應。
農資連鎖經營企業總部在嚴格品牌授權使用與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可以利用品牌發展特許經營,吸收加盟店參與,擴散品牌效應。
3、促進管理規範化。
總部集中行使管理權力,集人事、財務、物流、營銷、信息等管理於壹身,有利於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有利於企業的協調運作。
4、改變市場結構,提高市場占有率。
連鎖經營整合農資營銷網絡,實現低成本擴張和跨地區發展,實現規模效益盈利。
5、降低了監管部門的監管成本。
農資連鎖經營提高了農資市場準入的標準,有效控制市場上農資質量和服務水平。
6、有利於發展有機農業。
農資連鎖經營有利於監管源頭,凈化農資市場,發展有機農業。
農資連鎖經營的問題
1、第三方農業技術薄弱。
中國的農業生產最缺乏農業技術,農業技術多以附帶利益前提的農資產品銷售表達給農民,缺乏公正性,也難以取信新農民。致使眾多農資連鎖機構深陷王婆賣瓜的嫌疑。
2、教育體系與服務體系和流通體系不協調。
壹方面生產者缺乏技術,壹方面學研部門的知識結構和技術開發與應用脫節。
3、互聯網技術使用率低下。
國家花大力氣建設的信息高速公路閑置,缺乏內容服務商,缺乏農業數據庫基礎建設。
4、壟斷經營帶來的不正當競爭。
農資連鎖的發展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伴隨著中國農資流通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快速過渡,農資生產企業不再受到舊的農資流通體制的束縛,進入了自由流通的市場領域。農資分銷網絡在市場競爭和淘汰的過程中,漸漸形成了以個體經營戶為主要形式的網絡格局。農資生產企業依托這種分銷網絡而生存,但是,這種以個體戶為主的分銷模式存在諸如資金、信譽和規模等方面的很大風險,其壹是中間環節繁雜,不能保證分銷商對農資質量和品牌的維護,另外在出現假冒偽劣農資後,農資消費者不能有效地找到生產者,也使正規生產商信譽受到損害。在這種形勢下,能夠產生規模化、集約化的農資連鎖經營模式順勢而生。農資經營者通過連鎖經營的模式,依靠其特有的優勢給農資經營主體帶來了可觀的效益,為建立規範的農資市場秩序開創了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