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努力加強互聯網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完善推進網絡強國的體制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適應發展形勢,面向趨勢,及時加強了我國互聯網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成立了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確立了建設網絡強國的重大戰略目標。從國際國內趨勢出發,統籌整體布局,加快實施和推進網絡強國建設。五年來,網絡空間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
2.大力推動互聯網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推動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審時度勢,與時俱進。他們根據國際國內發展形勢,及時對經濟新常態作出重要戰略判斷,制定實施“互聯網+”、“大數據”等發展戰略,積極推動新壹代信息通信技術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讓創新、協調、綠色、開放、享受五大發展理念深度融入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應用深刻改變了經濟發展各領域的組織模式、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加快,新服務、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培育壯大,有效適應和引領了經濟新常態。
3.積極深化互聯網在社會發展領域的普及應用,推動信息惠民利民。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醫療、文化、社保、養老等領域與互聯網深度融合,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養老等新業態促進了優質資源流動,促進了城鄉協調發展。電子商務應用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電子商務交易額從2012年的7.89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末的22.97萬億元。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移動支付模式的快速普及和應用,加速了中國向無現金社會的邁進。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和社交等移動互聯網應用正在為我們的人民創造壹種新的生活方式,這是許多國家所向往和羨慕的,技術變革已經發生。
4.多層次完善互聯網發展的法制環境,確保互聯網長期持續健康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下,我國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建設進程明顯加快,在網絡安全、電信和網民個人信息保護、網絡租車、點對點借貸、互聯網廣告、網絡直播、網絡出版、網絡交易價格監管、網絡支付、網絡募捐、移動智能終端軟件預置等領域頒布了壹大批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及時填補了新業態監管空白,有效防範了新業態風險的發生,特別是《網絡安全法》的頒布,極大優化了互聯網發展的法制環境,夯實了網絡強國建設的法制保障。
5.不斷加強網絡空間綜合整治和治理,推動網絡空間規範有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統壹領導下,各級網信、工信、公安、文化、工商、新聞出版、廣電等部門在個人信息保護、互聯網新聞、互聯網站、網絡直播、網絡賭博、互聯網文化、互聯網金融、電信詐騙、移動應用、互聯網賬戶、雲服務等方面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
6.大力加強互聯網治理國際交流合作,提高網絡空間治理國際話語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積極參與互聯網治理國際交流與合作,舉辦了世界互聯網大會、中美、中英、中新三屆互聯網論壇,特別是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提出了推動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四項基本原則和五項主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贊賞,極大提高了中國在全球互聯網治理領域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
7.加快建設高速寬帶移動信息基礎設施,夯實網絡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實施“寬帶中國”戰略,積極加快網絡寬帶基礎設施建設。2013、12、2015年2月,我國發放了4G TD-LTE網絡牌照和4G FDD-LTE網絡牌照,2017年,我國出臺了促進NB-IoT網絡建設的相關政策。寬帶普及提速降費每年繼續大力推進。固定家庭寬帶普及率、移動電話普及率和4G用戶數分別由2012年末的40.1%、82.5臺/百人和0戶,提高到67%、96.2臺/百人和7.7億戶,居信息通信領域首位。
8.積極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積極發展“互聯網+”政務,推行“壹站式、壹窗式、壹張網”服務,不斷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方式,推進數據共享,打通信息孤島,創新監管服務模式,實現了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免擁堵。宏觀調控、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等治理能力不斷增強,營商環境顯著改善,雙創活力大力激發,法治建設深入推進,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斷降低,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
9.普及互聯網全面創新發展思想,激發大眾創新創業活力。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等國家戰略的實施,互聯網思維成為中國思維和觀念創新的最強音。網絡化、平臺化和生態化的企業組織模式,眾包、眾創、眾籌和眾扶資源配置模式,移動服務、個性化定制、網絡制造、遠程運維等服務模式,深刻改變了大眾對資源稟賦、特權資源、區位優勢、階層固化等影響創新創業因素的認識。每個人都想創新創業,每個人都可以創新創業。活力中國建設如火如荼,既有效適應和引領了經濟新常態,又調動和激活了創新發展的群眾基礎。
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它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麽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壹個新水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壹道,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它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麽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科學發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