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叮叮車
圖|來源網絡
那些本來寄希望於恒大來延續國能造車事業的人,正在越來越失望。因為種種跡象表明,恒大即將放棄前期收購的天津國能汽車工廠,其典型例證就是——恒大國能天津工廠塗裝車間的電泳線已經關閉,研發制造和市場銷售等關鍵部門人員已經逐步分流。
但據此斷定這家房地產巨鱷要徹底放棄造車的想法,為時尚早。近日,恒大健康關於恒大新能源擴大虧損的財務數據,以及恒大新能源員工被調往恒大子公司恒大寶做銷售的消息,引發了汽車行業的廣泛關註,“恒大造車”再次成為輿論焦點,車壹條也第壹時間對此事做了報道。
3月30日,恒大健康集團舉辦了2019年度業績發布會,恒大健康高層回答了近期備受關註的恒大造車的問題;3月31日,恒大集團舉辦2019年業績發布會,也談到了造車問題。
從官方回復來看,恒大顯然對其造車事業充滿信心,總結下來基本就是:虧損不嚴重,企業不差錢;恒馳1年內亮相,明年量產;正在同時開發14款新車,8-10款會成為爆款;全國多個基地建設中,首期規劃總產能100萬輛。
這樣壹番答復,令外界再次感受到了恒大造車的雄心和實力,然而據筆者從多位接近恒大國能汽車的人士處了解到的信息來看,恒大造車的實際進展,恐怕並不如其高層描述的那樣順利。
電泳車間已關停,天津工廠二期陷入停滯
恒大造車或許起於收購賈躍亭的FF(法拉第未來),但高潮卻是在其控股天津國能汽車後才開始的,自2019年1月15日,恒大健康發布公告稱收購國能汽車51%股權後,恒大在汽車產業鏈上開始瘋狂圈地,不僅收購了產業鏈上的多家公司,目前在天津、廣東、上海、遼寧等地也已有多個生產基地。
可本該是最先建成投產的恒大國能天津工廠,目前卻陷入了全線停產和人員分流的僵局。
據壹位接近恒大國能的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恒大國能天津工廠電泳車間已經關停,而原計劃用於擴大產能的二期工廠也只是“封了個頂,裏面什麽都沒有”,被問及為什麽會如此,筆者得到了“恒大基本上已經放棄國能天津工廠”的答案。“這個事情在恒大國能內部已經是公開秘密。”
“恒大國能已經基本放棄天津基地和工廠了,不久前已經關停了塗裝車間的電泳線(這個任何壹家正常生產的整車企業都不會停的),預計6月份徹底關閉國能天津工廠,制造部門員工計劃分流到廣州南沙,研發方面恒大將聚焦上海研發中心,其他員工(市場銷售和運營)基本都分流到恒大寶。”
前述消息人士告訴車壹條,到今年下半年,恒大國能就已經拿到造車“雙資質”滿兩年,但按照天津當地有關部門規定,如果拿到資質滿兩年量產整車不足5000臺,政府有關部門有權收回恒大國能已經拿到的造車資質。恒大國能迄今為止下線了多少臺車呢?不到500臺,確切的說是200多臺,而且這些車基本都沒有賣出去,都停在天津工廠的停車場裏。
在刊發此篇報道前,車壹條曾試圖聯系恒大汽車內部人士求證並核實上述消息,但對方除了轉述恒大健康高層在年報發布會上有關造車項目上的官方表態外,並沒有就恒大國能天津工廠的上述消息進行正面回應。
“恒大接手國能的目的很明確,壹是為了資質,二是為了拿地。”消息人士向車壹條表示。2018年10月,國能新能源生產項目獲得工信部審批通過,成為全國第10家擁有發改委和工信部“雙資質”的新能源車企。而同期,恒大正在與FF對簿公堂,2019年元旦期間,雙方達成和解,1月15日,恒大健康宣布收購國能新能源51%的股權,順利獲得資質。
據國內汽車媒體報道,恒大與國能商談收購事宜用時僅壹個月,如此來看這是壹場名副其實的“閃婚”了,與國能壹方抱著造車事業有望的態度不同,消息人士表示,恒大或許從最壹開始就沒有打算繼續國能的造車事業,而是打算拿著到手的造車“雙資質”另起爐竈。
“恒大本來想把資質直接拿走,後來發現資質只能掛在天津,廣州、上海都只能算分廠,而天津基地必須達產80%其他分廠才能啟動,所以恒大總部直接抽調了國能天津負責資質申請的團隊去深圳,想要自己申請資質,折騰了壹個月,發現也不行,只能作罷,然後就開始推獨立的‘恒馳’汽車品牌,逐漸脫離國能。”
恒大接手國能到底是為了什麽目前不好下定論,但自其接手至今的壹年多時間裏,除了借助壹款兩次下線的國能版“薩博9-3電動車”搞了壹場聲勢浩大的供應商大會,恒大高層極少在公開場合提及天津基地的建設進度,在剛剛舉辦的恒大健康業績發布會上,官方在講解其生產基地建設時,舉的也都是廣州南沙基地的例子,而本該最先投產的天津基地似乎被忽略了。
天津造車項目停滯,但恒大房產項目已開盤
頗具戲劇性的是,雖然恒大國能天津工廠進度陷入停滯,但車壹條確實查到了壹些消息人士透露的“恒大接收國能為拿地”這壹說法的關聯信息。
據消息人士透露,恒大在天津拿的地塊已經建成了名為“天津恒大悅湖公館”的住宅項目,車壹條順著這壹信息查詢發現,這塊地的確如消息人士所言,與恒大接手國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恒大健康2019年1月15日宣布收購國能新能源51%的股權;2月20日,恒大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恒大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2月22日,恒大國能旗下子公司天津國能生活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成立,經營範圍包括房地產開發經營,房屋建築工程設計、施工,物業管理等。
2019年4月17日,天津國能生活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拿下天津濱海高新區濱海科技園內地塊,也就是後來建成的悅湖公館項目;按照掛牌出讓協議內容,競得人需按照高新區產業規劃布局,在濱海高新區範圍內落實投資額度不低於20億元的新能源汽車制造產業,在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前由競得人就上述事宜與高新區管委會簽訂相關協議。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收購國能新能源股權,落實投資新能源造車項目,恒大並不具備競標這壹地塊的資格,而更加令人感到狐疑的是,這壹住宅地塊的開發速度與天津工廠蜻蜓點水的建設進度形成了鮮明對比。以至於恒大國能汽車內部都流傳著壹種說法,恒大當初拿下國能汽車根本目的不是為造車,只是為拿地造房。
事實證明,這樣的事後推測並不完全沒有道理。2019年4月17日拿到地之後,同年9月13日天津恒大悅湖公館城市展廳即宣布開放,項目規劃總建築面積約13萬㎡,規劃22棟洋房;11月30日,悅湖公館開盤,每平米房價在萬元左右。
“地產商跨界造車為拿地”的說法早就開始流傳,而恒大也並不避諱這壹點,2019年8月28日,恒大集團總裁夏海鈞在分析師溝通會上就曾表示,恒大在各地借造車項目拿地,是為了覆蓋建廠投資帶來的虧損,未來還會推出“買樓送車”,以帶動地產銷售。
去年拿下國能新能源控股權之後,恒大就開始了全國拿地之旅,上文提到的天津地塊可以說就是拿下國能之後的“福利”,隨後在遼寧、江蘇、鄭州等地,恒大接連布局造車基地;2019年8月,時隔六年後,恒大再度在廣州公開市場上獲得兩塊住宅用地,均為底價成交。
同理可證,如果沒有前面恒大與廣州政府在新能源車上的合作,這兩塊地可能沒那麽容易拿到吧?
遭遇房地產寒冬,恒大造車會受影響嗎?
因為背靠資金實力雄厚的恒大集團,輿論壹直對恒大造車的資金問題並不擔心,但近期與恒大新能源擴大虧損壹同傳出的恒大“變相裁員”的消息,令不少人開始擔心恒大是否也會“缺錢”。
恒大健康的業績顯示,2019年恒大虧損了49.5億元,其中恒大新能源汽車業務虧損33.1億元,而恒大集團2019年銷售額為6010.6億元,凈利潤達到335億元,對照來看,恒大新能源這點虧損對恒大集團來說著實九牛壹毛。
不過,雖然仍很能賺錢,但恒大集團2019年凈利潤暴跌50%,且2019年房地產行業整體表現欠佳,多家房企出現了業績不及預期、增速放緩、現金流緊張、償債負擔重等現象,而2020年的疫情無疑讓房企雪上加霜,恒大也表示2020年將轉變方式,實行“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發展戰略。
這樣的戰略轉變,可以看出恒大對高負債的重視,截至2019年12月底,恒大的借款總額為7999億元,其中1年內到期的為3721元合46.5%;同期恒大現金及等價物僅1500.56億元,意味現金短債比只有0.4,現金難以覆蓋短期負債。
簡而言之,財大氣粗如恒大,也因為房地產業的寒冬開始緊張起來,而眾所周知,造車是個非常“燒錢”的事業,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如果恒大的地產事業遇挫,那麽造車事業何以為繼確實值得擔憂。
全員營銷惹爭議,恒大寶到底是什麽?
或許是為了更好地度過房地產寒冬,恒大開始傳出“裁員”的消息,而這其中對汽車業務人員的安排讓不少汽車行業的人倍感不適。
前幾天,車壹條曾經報道了恒大集團內部部分員工調往新成立的公司“恒大寶”的消息,並要求實現“全員賣房”、“全員營銷”,針對這壹消息,車壹條采訪了多位接近恒大集團的消息人士,後者證實了這壹消息真實性,而據接近恒大國能的消息人士透露,類似轉崗到“恒大寶”人員調動,本質上就是壹次“變相裁員”。
據消息人士透露,恒大全國涉及調往恒大寶的員工計劃在4萬名左右,現在推進的是第壹批大約12000人左右,包含恒大汽車部門的員工,“沒有HR談話,不知道哪的人給個人打電話,直接讓去某地報到,去之前什麽都不知道,不知道職位、工作內容、待遇、合同內容”。
從恒大寶的註冊信息來看,這壹公司主要經營的是“銷售業務”,包括房地產、汽車和奢侈品銷售等。而消息人士稱,目前調往恒大寶員工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做房產銷售,而且這個銷售方式“很有問題”,“恒大寶要求員工做會員服務,發展壹個黃金會員獎勵1000塊,少壹個扣500塊,每月要發展30個黃金會員,而所謂的黃金會員就是三年內連續從事房地產銷售12個月以上的中介”。
這種被多名接近恒大內部的人士稱為“類傳銷”的模式,引發了內部員工的強烈反彈,另壹名消息人士表示,恒大也知道不能強制調崗,所以目前沒有任何官面形式的通知,都是偷偷摸摸在做,“恒大和恒大寶是不同法人不同主體的兩個公司,所以現在公司壹直在用壹些手段騙員工過去,比如以培訓、參加入職考試的名義,讓員工去報到,這樣就可以做成事實調崗”。
不得不說,房地產企業的“江湖做派”讓習慣了工程師文化的汽車業從業人員頗為吃驚,而壹位消息人士更是用“卸磨殺驢”這個詞來形容恒大對國能新能源員工的管理。
“恒大壹接手國能,就讓每個員工梳理崗位流程,分享資源,不明白的甚至還讓員工飛到深圳總部去逐條講解,而且對人員進行分流,研發和部分采購有用的就留下,去年年底就簽署了合同,剩下的研發、質量、生產、市場等部門的員工就都安排到恒大寶”。
雖然有不少帖子已經被刪掉了,但在知乎、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筆者還是能夠看到很多類似說法的帖子。
寫在最後
在與多位消息人士溝通後,筆者對恒大造車的看法有點復雜,不可否認,無論是在產業鏈布局,還是大筆投入上,都能感受到恒大造車的“誠意”,雖然房地產與造車聯動的模式還有待驗證,但這也的確不失為壹種創新模式,畢竟以恒大在房地產業的實力,如果玩得好也真的有可能玩出壹條新的“造車之路”。
然而,恒大在天津工廠、員工調動、全員營銷等事情上的種種操作,讓筆者感覺“套路滿滿”,而這種“江湖做派”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有句話我們說了很多遍,但仍然需要不斷強調:任何不敬畏市場的造車者,最終也將被市場拋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