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制造業是指開發和生產電子設備及各種電子元器件、器件、儀器儀表的行業。本文所說的電子信息制造業是指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主要包括計算機制造、通信設備制造、廣播電視設備制造、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非專業視聽設備制造、智能消費設備制造、電子器件制造、電子元器件及電子專用材料制造、其他電子設備制造。
整體來看,行業轟轟烈烈。
企業數量增加壹倍
全省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企業由2012年的292家增加到2020年的665家,企業數量增長1.3倍,年均增長10.8%;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的比重將從2012年的2.3%提高到2020年的4.5%。2021上半年,全省電子信息企業數量繼續增長,達到729家,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4.8%。從電子信息制造業從業人數來看,雖然企業生產自動化水平逐步提高,減少了對人力資源的需求,但平均從業人數從2012年的32.9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39.3萬人,有效拉動了就業。
行業規模不斷擴大。
全省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不斷擴大,工業經濟效益顯著提高。2020年,電子信息制造業總資產達到6467.2億元,比2012年增加4428.3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資產的比重也由2012.8%的6.8%提高到2020年的6.0個百分點。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從2012年的2507.5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6666.8億元,年均增長13.0%,特別是2017年到2020年,年均增長近20%。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的比重從2012年的8.0%提高到2020年的14.7%,提高了6.7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從2012年的13.98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16.94億元,增加了29.6億元。
產業鏈升級
近年來,四川省電子信息制造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產業規模從小到大,實現了產業鏈式聚集和聯動發展,逐步形成了以成都、綿陽、宜賓為主的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集群。終端產品(手機、電腦、智能手表)、中間產品(液晶屏、液晶模組)、電子元器件、配件都有生產。2021上半年,全省計算機整機、手機、集成電路晶圓、液晶屏產量分別為43091萬、65501萬、5025萬、1.961.33萬。
引人註目的某人[某物]
成為工業經濟的主要推動力
2020年,面對國內外復雜變化,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四川整體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電子信息制造企業快速恢復,增長勢頭強勁,增加值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2021以來,海外疫情持續蔓延,電子信息制造業生產訂單回流國內。企業及時抓住機遇,滿負荷生產,電子信息制造業成為全省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2021上半年,全省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7.4%,高於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5.3個百分點,帶動全省工業增加值增長2.1個百分點,成為工業經濟發展的最強勁引擎。
出口交貨值占很大比重
在海外訂單回流的帶動下,該省工業大省出口交貨值在2021延續了2020年兩位數的增長態勢,電子信息制造業也是如此。同時,作為目前四川最大的工業出口行業,其出口份額也在不斷增加。2021上半年,全省工業出口交貨值2680.8億元,同比增長17.4%。其中,電子信息制造業出口交貨值2280.9億元,遠超2012年出口交貨值總量;同比增長18.0%,占工業出口交貨值的85.1%,占比較2012上升12.5個百分點。
操作質量高。
近年來,四川持續推進“三去壹降壹補”,積極改善企業債務狀況,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全省電子信息制造業運行質量大幅提升。2021上半年,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361.7億元,同比增長33.1%,增速高於全省工業平均水平13.1個百分點。人均營業收入654.38+0.876萬元,同比增加34.7萬元,高於平均水平654.38+0.21.00萬元;6月末產成品庫存周轉天數為11.7天,比平均水平少1.9天;研發支出57.9億元,同比增長51.6%,增速高於平均水平6.0個百分點。
產業鏈受到沖擊。
當前,四川經濟正處於轉型創新、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中美貿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打擊,四川工業經濟尤其是電子信息制造業面臨著更加復雜多變的形勢。目前,全省電子信息制造業所需制造設備對外依存度為70%,高端通用芯片對外依存度為90%。高端芯片、集成電路設計軟件、操作系統、產業技術基礎等大部分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卡脖子”問題長期存在。2021以來,全球“缺芯”問題越來越嚴重。部分企業前期庫存不多,生產所需主要物資面臨供應中斷的巨大風險。
損失更嚴重
四川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不斷擴大,但行業利潤率低,企業生產成本壓力不減,企業盈利水平不高。2021上半年,全省729家電子信息制造企業中,164家企業虧損,占虧損面的22.5%,高於全省工業企業虧損面7.6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總額34.3億元,同比增長29.9%,高於平均水平44.3個百分點。上半年監測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強重點企業中,3家電子信息制造企業處於虧損狀態,2家企業利潤降幅超50%。上半年,全省電子信息制造業利潤率為3.2%,遠低於工業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單位成本96.9元,高於平均水平5.9元。每百元營業收入的成本為91.9元,比平均水平高出9.0元。
關鍵產品產量下降,部分智能制造缺失。
2021上半年,受全球芯片短缺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影響,四川光電器件、液晶模組、電話機、半導體存儲盤、電子元器件產量分別同比下降87.5%、41.6%、21.6%、17.0%、65438+。程控交換機、衛星導航定位接收機、微波終端、半導體記憶播放器、智能音箱、智能手環等智能制造產品缺失。重點領域還是要掌握。比如在5G、半導體智能傳感等領域廣泛應用的鍺矽的生產工藝,國內還是空白。雖然國內企業計劃自主研發相關技術,但存在100億元的資金缺口,進展緩慢。
區域發展不平衡
從地區分布來看,電子信息制造業地區發展不平衡。從企業數量來看,2021上半年,電子信息制造企業主要集中在成都、綿陽等地,企業數量超過50家的地區只有4個,分別是成都(245戶)、綿陽(81戶)、宜賓(75戶)、遂寧(72戶)。這四個地區的企業總數占全省電子信息制造企業總數的64.9%。從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來看,成都占比超過50%,綿陽占比近20%。可以看出,電子信息制造業的主體集中在成都和綿陽。其他市州雖有分布,但區域發展差距明顯,基礎相對薄弱,產業規模較小,仍處於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低端,產品和材料成本高,附加值低。
當前,我們正在經歷壹場百年不遇的大變革,產業發展也處於新的歷史起點,將進入結構調整、動力轉換、需求升級、競爭加劇的裂變期。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不斷推進,以及近期《成渝經濟圈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實施方案》的出臺,四川將逐步提高產業的本地配套率和全球競爭力,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發展也將迎來新的革命。
(2021四川情況,第8期)。更多權威數據和財經新聞,請下載四川省APP客戶端,復制下載鏈接並在瀏覽器中打開:安卓系統點擊/WUP8yybi,IOS系統點擊/jzcHEl5T)版權所有,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