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鎮有省、市企事業單位117家,水口山有色金屬有限公司、強劍粉體工業集團等大中型企業34家,私營企業2100多家。2014年,全鎮GDP達到173億元,城區面積10km2,城區街道多。近年來,投資近億元建成歐家洲、商業城、溫明路、富康路四個生活區,投資2000萬元完成湘江防洪堤壹、二期工程。建成日產量2萬噸的自來水廠2座,110000伏變電站2座,有線電視臺2座。集貿市場6個,日吞吐量65438+萬元。有線電視用戶有25000人。城鎮的綠化、美化、亮化上了壹個新臺階。城鎮整體綜合功能日益增強。1996年進入全省經濟百強鎮,1999年被建設部評為“全國村鎮建設先進鎮”。小鎮人文環境十分優越,文化底蘊豐厚。
2007年,全鎮500萬元以上企業增加到13家。其中,紅星化工進入衡陽民營企業50強,宏偉冶金、智匯冶金、華星化工、春華貿易、姜妍鋅業、天然鋅業、大禹化工廠等壹大批民營企業依托水松地區的資源優勢和區域經濟優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形成了不斷擴大的產業鏈。這些民營企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6億元,實現了工業私有化的目標。
鎮內省級開發區水口山經濟開發區已形成園區“四縱四橫”道路骨架,引進項目28個,合同投資57.3億元,到位資金26.7億元;入駐園區企業26家,其中投資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13家,投資1億元項目3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企業8家。2009-2011年,園區工業產值13665萬元,稅收54944萬元。
2010 11,中國五礦在常寧水口山實施金銅綜合回收產業升級項目。該項目分為兩期,總投資42億元。投產後可形成年產金銅40萬噸的生產能力,年產值200多億元。
常寧市水口山經濟開發區創建於1992年6月,1994年3月經省政府批準,2006年9月被國家發改委保留為省級開發區。近期規劃面積9.53平方公裏,遠期規劃面積15平方公裏。
水口山經濟開發區位於常寧北部,常寧市水口山鎮,南距衡陽市27公裏。湘江自西向東流經這壹帶,地處湖南省“壹點壹線”發展戰略的中心,介於長沙、株洲、湘潭、衡陽、郴州、永州等城市之間。可以說是廣東的門戶,三楚的咽喉。區域內的大喬路與省道S214相連;中國湘江上有壹個千噸級碼頭,上至瀟水,下至洞庭,直通大海。區內京珠高速復線互聯互通(2012正式通車),同時18 km處(京廣線瓦源貨運部常寧市水口山鎮)正在修建瓦松專線鐵路,交通十分便利。
水松地區工業礦石儲量1872.6萬噸,其中鉛鋅76萬噸,金34噸,銀827噸,銅17.370噸。享有“世界鉛都”美譽、具有115年歷史的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屬有限公司就坐落在這壹帶。
以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特色產業集群已經形成。目前,由中國五礦投資的20萬噸金銅項目正在建設中,區內有28家有色金屬冶煉和化工規模企業。近年來電解鋅年均產量9萬噸,電解鉛15萬噸,粗銅5000噸,硫酸40萬噸。為鉛鋅銅下遊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3,12年6月,根據省委、省政府“兩型發展”和“三量上升”的要求,評價體系* * *設定了科技與工業總收入及增長率、主導產業集中度、稅收總額及增長率、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單位土地稅收產出強度、主要汙染因子排放量、能源消耗達標率等9項主要指標。水口山鎮作為常寧市的工業強鎮,基礎設施完善。鎮上有幾十家服裝店,賓館,飯店,KTV,網吧,還有很多大型超市。從小學到高中有完善的教育體系,水口山高級中學、長寧三中、白松中學、水口山希望中學等。擁有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珠江銀行等金融機構。順豐、ZTO、童淵、大雲、申通、田甜等物流公司的入駐,讓生活更加便利。
全鎮加快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廣優質水稻種植;現已初步形成大漁、蔬菜兩大大棚蔬菜基地,效益明顯。生豬養殖規模初步形成,年出欄1000頭、出欄8000多頭的養豬場3個,居全市首位。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網改造方面,全鎮大部分村完成了戶改、網改;完成村級水泥路20多公裏,完成路基加固15公裏,投資30萬元維修嚴嵩公路;完成了6個村的農村遠程教育基地建設;農業水利設施面貌得到改善。全鎮硬化標準化池塘90余個,硬化渠道2000米,維修病險水庫4座。
重點做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工作——衡陽市示範點大運村大禹新村建設項目,完成村組道路水泥硬化3.8公裏,修建自來水井,每個村組修建30個沼氣池;竹北村是全市第壹個通有線電視網的村。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水平居全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