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38年至0953年,臺灣省鹽業總廠劃歸財政部鹽務總局。
1977年,臺灣省堿業公司(臺堿)安順鹽場並入臺灣省制鹽總廠臺南鹽場經營。
1981年,臺灣省鹽業總廠改為經濟部。
65438年至0995年,臺灣省鹽業總廠改制為“臺灣鹽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9,臺鹽公司成立柯南分公司。
2001,臺鹽成立生技廠、嘉義廠。
2002年5月,臺灣省最後壹家曬鹽廠古琦鹽廠停止曬鹽業務,臺灣省自產曬鹽走入歷史。原臺灣鹽生物技術廠分為生物技術壹廠和生物技術二廠;臺鹽推出美容護理品牌“露蜜兒”。
2003年,臺灣鹽化嘉義廠更名為生物科技三廠。
2006年,臺鹽開始在古琦舉辦白色海洋音樂節,並推出新品牌的美容護理產品“娜娜”系列。
2007年,臺灣鹽業公司興建臺中港鹽倉。
臺灣省鹽廠的前身,成立於1952,隸屬於臺灣經濟部。經過40多年的公共體制,於1995正式轉制為民營化企業,發展至今。
臺灣省的鹽業經過三個世紀的發展,曾經具有非常大的規模,為民生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臺灣省早期,鹽是用傳統的曬幹法生產的。後來由於曬鹽成本高,2002年臺灣所有曬鹽場關閉,傳統曬鹽走入歷史。目前臺鹽生產的食用鹽采用“離子交換膜電滲析制鹽法”,所有原料取至成品,無需人工操作。
臺灣曬鹽業停辦前,臺灣鹽業公司實施了逐步縮小曬鹽規模、海外投資鹽田、鹽產品多元化、企業多元化等經營策略。為了向文化觀光轉型,投資2億新臺幣興建臺灣鹽博物館。但考慮到營運成本,博物館以減資營運方式歸還“公物局”,委托臺南縣政府代管,再由縣政府委托民間營運。鹽業博物館是臺灣省唯壹的鹽業主題博物館。兩座鹽山的外觀就像壹座白色的金字塔矗立在鹽場之間,展覽內容充實,能讓遊客認識到鹽的重要性和鹽民的艱辛,極具參觀價值。
可惜的是,內涵豐富的博物館多年來壹直運營的非常艱難。主要原因可能是位置偏僻,又因為煙波博物館和古琦燕山只有100米的距離,屬於兩個單位,所以入場費必須分開交。很多人千裏迢迢來燕山遊玩,大多選擇門票更便宜的燕山,所以煙波博物館就不進了,沒有遊客的支持,經營肯定很難有起色。
臺灣鹽民營化後,臺灣省鹽業的龍頭地位沒有改變,鹽文化的傳承不可推卸。當初出於成本考慮,將鹽館交出去,現在臺鹽已經成為壹家盈利的公司。如果能重新獲得企業經營權,肯定能為鹽文化的發展加分。如果臺鹽不感興趣,鹽博館由雲嘉南景區管理處接手,以當地的漁鹽、蕪湖、觀鳥等旅遊資源推廣濱海旅遊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