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工業結構初具雛形。全年電子信息、汽車、石油化工、冶金、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藥、新能源及環保等六大優勢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323.89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占市內六區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68.6%,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完成 3444.3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28.4%。全年完成新產品產值3887.34億元,增長27.0%。
產銷銜接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8.80%,其中,重工業產銷率98.73%,輕工業產銷率99.12%。主要產品產量如下(見表3)。
表3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天然原油 萬噸 1993.86 3.6
天然氣 億立方米 14.01 5.0
生鐵 萬噸 1520.14 5.7
成品鋼材 萬噸 3006.75 6.8
無縫鋼管 萬噸 331.57 22.2
水泥 萬噸 534.89 4.2
移動電話 萬部 9004.82 -8.3
顯示器 萬臺 717.20 14.1
照相機 萬臺 1014.81 42.9
電子元件 億只 2169.92 22.3
轎車 萬輛 53.81 18.4
自行車 萬輛 1853.23 14.1
工業經濟效益增速放緩。全年規模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1939.72億元,比上年增長18%。實現利稅總額1073.25億元,增長3.6%,增幅同比回落6.6個百分點。其中,實現稅金347.30億元,增長10.7%,回落4.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725.95億元,增長0.5%,回落7.7個百分點。
和平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實現工業總產值(現價)2.14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47億元,實現利稅總額0.2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0.21億元。
河西區:全區完成區屬工業增加值3.5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60%,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3.36%。區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8.0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23%。其中輕工業完成3.27億元,占40.47%;重工業完成4.81億元,占59.53%。工業品產銷形式良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8.2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5%,實現利潤總額2261萬元。
南開區:***有工業企業1636家,占區域內各類法人單位的18.61%;完成工業總產值163.09億元,工業銷售產值158.70億元,產銷率為97.31%;工業企業稅收3.36億元,占全區稅收的20%,其稅收是除房地產以外最大的產業。
河東區:19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6.15億元,同比增長33.58%。累計實現產品銷售收入89.27億元,同比增長35.01% ;實現利潤2.74億元,同比增長35.41%;實現利稅4.41 億元,同比增長 31.53%。有16家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超億元,合計完成產值49億元,同比增長50.69%,占全部產值的比重達到50.96%。41家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超過5 千萬元 ;15家企業產品銷售收入過1億元;79 家企業實現利稅超百萬元;18家企業利稅超過500萬元。 產銷率為95.6%,同比下降0.46個百分點。
紅橋區:全區限額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6.4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3%。部分重點行業實現快速發展,全區規模以上14個工業行業中,有8個行業實現不同程度增長,其中通用設備制造、專用設備制造、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等行業增速均超過20%。與此同時,企業經濟效益穩步提升,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35億元,利稅總額2435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4.8%和9.2%;企業產銷率達99.3%。節能工作取得新進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產值電耗為113度,比2007年下降6.6%。
河北區:意式工業園等5個都市工業園區相繼被認定為天津市都市工業園,入駐園區企業67家,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0.83億元,同比增長23.94%。現代服務業比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