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外賣達達怎麽樣

外賣達達怎麽樣

從去年開始,“達達上市”的消息就告壹段落。6月5日晚,達達集團正式登陸納斯達克交易所,發行價16美元。截至昨日收盤,達達股價仍為16.04美元,與發行價幾乎持平。

算起來,達達集團可以說是唯壹壹家從物流向商流轉型的即用型企業。隨著達達6年發展歷史的復盤,“即時零售第壹股”上市背後有哪些故事?

01

外賣,輸了就外賣。

2014年,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的快齊家迎來了他的第三次創業。在此之前,他曾在麥肯錫和矽谷工作,也是E-Media和安居客的創始團隊成員和高管。

當時國內O2O電商熱火朝天。在蒯佳軒看來,O2O可以拆分為到店和到家。店鋪的核心是支付,屬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天下;宅急送的核心是物流,其特點是即時性。如果配送由商家自己解決,成本確實很高。

於是,在紅杉資本的支持下,快齊家創辦了“達達”,以眾包的形式分銷O2O電商,在投資人紅杉的牽線搭橋下,達達獲得了與餓了麽接觸的機會。

由於眾包模式可以廣泛吸納社會閑散人群,達達的外賣服務很快得到了餓了麽和美外賣的認可。依靠高頻的外賣場景,達達壹年內日訂單量突破60萬,兼職配送員超過10萬,並在2015年6月1周年慶典上宣布獲得C輪1億元融資。

需要提到的是,在Dada的C輪融資中,不僅有壹直支持他的紅杉,還有國際大鱷DST。有人曾經總結過DST的本土打法:只投資市場領導者,或者有潛力成為領導者的公司;壹般爭取公司上市前1-2年投資,上市後長期持股。

DST在中國的第壹個投資項目是JD.COM的C輪投資。劉在《我的創業史》告訴自己。2011年,DST創始人尤裏找到他,開門見山。“我壹個人最多可以投資15億美元。”而且他還聲稱自己投資的公司5年內不能上市,越晚市還要投資,這讓劉壹度以為自己遇到了騙子。

因此,DST家族在JD.COM的C輪融資中貢獻了5億美元,超過了10億美元。在JD.COM上市之前,DST是最大的股東。

DST看中了,堅持了兩輪,也說明了Dada在當時本地生活市場的壹定實力。

2015年,隨著外賣越來越火,市場上關於外賣O2O“輕模式”和“重模式”的爭論從未停止。壹種聲音認為,自建發行需要極高的成本。外賣O2O領域,大平臺要燒錢補貼規模,配送交給專業人士;另壹種聲音認為,物流是底層服務,O2O的壹切都是建立在送貨的基礎上。物流的成本直接決定了到家服務的競爭力。

達達顯然屬於後者。壹方面,達達擁有當時國內最大的城市發行團隊;另壹方面,用戶和商家根本沒有忠誠度。基本上就是誰有補貼用。另外,外賣平臺的搭建並不難。於是,2015年10月,達達推出外賣平臺“送趣”,企圖從餓了麽美團分壹杯羹。

趣味壹出,瞬間激起千層浪。幾大外賣平臺幾乎同時采取了各種封殺措施。很多商家都收到了禁令:如果上線“送好玩”,會被餓了麽、美團、口碑、百度等集體下線。

雖然損失了前端流量,但在幾十萬經銷商和高額補貼的幫助下,派趣也完成了早期用戶的積累,上線6周後,日訂單突破100萬大關。

從側面看,達達也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完成流量閉環的企業。快齊家在接受36Kr采訪時說,“達達的樂趣主要是幫助物流做得更好。線上發好玩之後,物流量漲的很快,物流量漲的更快,會增加訂單和經銷商的密度,同時成本會快速下降。這很重要

蒯的想法也得到了資本的認可。2015年12月,DST和紅杉在Paifun上線不到2個月的時間裏,又給Dada填了3億美元的彈藥,距離Dada上壹次融資不到半年。在商業物流的雙重加持下,Dada的估值也突破了10億美元,壹切似乎都在朝著對Dada有利的方向發展。

但是2016年初,壹切都變了。由於外賣平臺的燒錢速度被嚴重低估,不到三個月就很難維持當初“外賣挑戰者”的姿態。城市撤站,服務下降,瘋狂補貼後無壁壘。達達也在重新考慮發送樂趣的業務。

與此同時,美團餓了麽的自建分發完成,快享受的“大閉環”遭遇嚴重擊穿。四面楚歌的達達出現了秩序危機,但JD.COM的到來給戰局帶來了新的變化。

02

JD。COM的支持

2016年4月,達達和JD.COM在家合並,達達升級為“新達達”。合並後,JD.COM集團以2億美元現金收購了新公司47%的股份,成為單壹最大股東。新公司包括兩大業務:即時配送和超市到貨。原達達CEO快出任新達達CEO,原掌門人出任新達達總裁。

據了解,與達達合並後,京東的物流成本。COM在國內的到貨量減少了壹半。

在接受極客公園采訪時,快齊家說,“JD。COM家的訂單由新達達配送。由於規模提升和算法優化,新達達在壹二線城市的每單成本已經從兩年前的15元降到了現在最低的3元。”

對於達達來說,合並將給京東帶來資源支持。COM的業務。在JD.COM無界零售的加持下,新達達再次獲得巨額融資。2016年10月,沃爾瑪對新達達進行了5000萬美元的戰略投資,並表示實體店將獨家接入JD.COM,達達將負責所有訂單的配送。

早在8月15日,JD.COM就以43.1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永輝超市。通過此次交易,JD.COM將持有永輝超市10%的股份,永輝超市也正式落戶JD.COM。

2019年12月,新達達更名為達達集團,旗下配送平臺“達達快遞”

”也升級為“達達”,據介紹,更名升級後的將實施“零售 配送”雙核驅動戰略。

至此,達達也完成了從壹家配送平臺向壹家O2O零售平臺的轉變,可以說,蒯佳祺的閉環理念,在達達集團身上走通了。

2020年6月5日,達達集團上海迎來“雲敲鐘”,據了解,此次上市募集金額約在3.03億美元,京東和沃爾瑪將作為基石投資者分別以IPO價格認購達達集團價值6000萬美元和3000萬美元的ADS。

作為達達集團最重要的兩大股東和合作夥伴,IPO後京東和沃爾瑪將分別持有達達45.3%和9.5%的股份。

03

“即時零售第壹股”接下來怎麽做?

目前來看,外界對達達的不看好主要在於兩點:競爭對手眾多和難以盈利。

縱觀即時配送發展這10年,無論是從外賣時期就跟隨或者行業火熱再加入的玩家們,或多或少都有打造自身的護城河:美團配送可以依托外賣的訂單保障騎手的留存;蜂鳥即配則有阿裏諸多事業群的聯動;和達達同時間起家的UU跑腿和閃送在To C端不斷建立用戶壁壘。

從發展上看,達達集團近三年收入持續高速增長,處於企業上升期,但凈利潤卻仍處於虧損中,2017/2018/2019年,達達集團的凈收入分別為12.18億元、19.22億元和31億元,同比凈虧損分別為14.49億元、18.78億元、16.70億元。

根據燃財經統計,2018年至2019年,達達的活躍消費者從470萬增加到2440萬,但2017年-2019年間,為了爭取到這部分用戶,達達向京東到家投入的激勵費用分別為3.621億元、7.825億元、9.377億元。

此外,根據招股書顯示,達達集團的收入中有很大壹部分來自與京東集團以及沃爾瑪集團兩家主要客戶。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第壹季度,京東帶來的收入在達達集團總收入中的占比分別是49.1%、50.5%和 37.8%。沃爾瑪帶來的收入占比分別為4.6%、13%和14.9%。

凈利潤虧損,用戶獲取昂貴,收入依賴大客戶,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之下,達達集團的突破口在哪裏?

這在提前發布的招股書和內部信中或許可以窺探壹二。

在存量上,達達表示此次通過IPO募集到的資金將主要用於投資技術和研發、實施營銷計劃和擴大用戶群等。其中,約40%用於營銷活動,擴大基礎用戶群;約35%用於技術研發投資,用戶和推廣還是重中之重。

在增量上,蒯佳祺就在致全體員工的內部信中表示,中國電商已經發展到即時零售階段,80%的零售依然發生在線下,即時零售,以及零售的本地電商化將是最大的歷史機遇。

避開即配市場紅海競爭,將市場放在數字化改造上或許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在即時配送行業仍是外賣為主導的大背景下,此舉效果如何,我們還是要等待市場來檢驗。

相關問答:相關問答:為什麽現在很少看到達達送外賣了?

達達可以說是比較老牌的配送平臺了,曾幾何時大街上多數騎手都是屬於達達平臺的,但是在2017年左右達達騎士數量以看得見的速度急劇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美團與餓了麽騎手大大增加,那麽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認為這是由兩點原因造成的。

1、達達單價降的太多

最初達達單價是可以的,但是隨著騎手的不斷增多,達達的單價是壹降再降,像杭州這種僅次於北上廣的大城市在2017年左右竟然出現了三塊乃至兩塊九的外賣單,這樣低的單價極大的打擊了騎手的跑單熱情,很快就造成了騎手的大量流失。

2、外賣平臺的單不給達達了

在各大外賣平臺草創初期,這些外賣平臺自建的配送系統還不是很完善,且各大平臺正忙著燒錢補貼商家和客戶,他們暫時不想拿更多的錢投入到配送系統中,於是就不限制商家將訂單發給達達,可以說當時各大平臺的單子幾乎多半都是達達在送,但是後來達達做了壹件事讓外賣平臺很惱火,什麽事呢?達達竟然做出了自己的外賣平臺派樂趣。

這下子達達與其他外賣平臺的合作性質壹下子就改變了,其他外賣平臺見狀開始各自發力自己的眾包系統,並對達達采取敵對態度,於是達達的單子開始大幅減少,不久後百度外賣也黃了,這下單子就更少了,單子少那麽騎手自然也得減少。

正是因為達達壹方面單價低,壹方面接不到外賣單,那麽騎手大量流失是必然的,不過好在京東接盤的及時,在京東的加持下達達開始專心做跑腿業務,雖然有順豐、uu、閃送的競爭,但它在跑腿市場中占有壹席之地是不成問題的,現在它上市了,市值還挺高,可見京東這次收購還是挺劃算的。

  • 上一篇:同樣是福建人,擁有四家上市公司,和福耀曹王德壹樣囂張。
  • 下一篇:網絡調查問卷怎麽做?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