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外媒:奧迪將與壹汽成立第二家整車合資公司!這是為什麽呢?

外媒:奧迪將與壹汽成立第二家整車合資公司!這是為什麽呢?

文/滕三毛

車圖騰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

日前,據德國Automobilwoche報道,奧迪正在與壹汽集團洽談,或在中國建立新的合作公司,主營業務為電動汽車。新公司將以奧迪和保時捷共同開發的PPE平臺為基礎,建設新工廠深化合作。

對此,有國內媒體聯系奧迪中國,對方表示與壹汽集團三十年來的合作非常成功,但對媒體報道的相關傳聞無法置評。不過有趣的是,奧迪中國並沒有明確否認。

回顧他們合資公司的歷史——壹汽大眾,1991 2月,中國第壹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德國大眾汽車股份公司、奧迪股份公司、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壹汽大眾,這是中國第壹家按經濟規模開工建設的現代乘用車企業。

經過近30年的發展,壹汽-大眾的產能布局已覆蓋東北長春、西南成都、華南佛山、華東青島、華北天津。下設八個生產廠:第壹汽車廠、第二汽車廠、第三汽車廠、第四汽車廠、第五汽車廠、第六汽車廠、動力總成事業部和沖壓中心。也從建廠初期的壹個品牌壹個產品發展到奧迪、大眾、捷達三大品牌近20個產品。壹汽大眾已經成為國內成熟的生產企業,覆蓋A、B、C乘用車全系列。

目前在有關方面發布確切消息之前,我們先來分析推測壹下“奧迪為什麽要和壹汽集團成立新的合資公司?”?看成立新公司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商業需求

綜合來看,國內很多傳統車企出於業務需要,會將新能源汽車業務剝離出來,比如2008年註冊的長安新能源、廣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北汽新能源,2017獨立運營。因此,不排除大眾集團未來將在中國市場剝離奧迪品牌新能源汽車業務。

其實大眾的類似操作早在2017就開始了。江淮大眾的成立是大眾汽車在中國獨立運營新能源業務的壹次嘗試。

從這個角度看,奧迪品牌新能源板塊出於業務發展的需要,與壹汽集團成立新的合資公司,似乎也是正常的。

然而,這個理由並不能說服壹些專業人士。

追求利益的▍

資本是逐利的,合資公司雙方都有這個特點。

1995前期,壹汽、大眾、奧迪三方經過多輪討論和艱難談判,於當年6月在北京草簽了奧迪轎車並入壹汽-大眾的生產合同。

不久後,三位同修修改了合資合同,確定股比結構為壹汽60%,大眾30%,奧迪10%。同時,壹汽-大眾與奧迪簽署技術轉讓協議,奧迪系列產品將作為合同產品正式納入壹汽-大眾生產。

此後,壹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的利益分配被定為60%對40%。

但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崛起,迅速成長為產銷量全球第壹的市場。在利益的驅動下,大眾集團對其在現有合資公司中的持股比例明顯做了白日夢。畢竟在其他很多汽車合資企業中,中外都是按照50:50的“慣例”來劃分股比的。

所以壹直以來,業內都有不少消息稱雙方計劃調整股比,但最終都沒有進壹步敲定。

201116年10月,奧迪冒著得罪壹汽集團的風險,與德國SAIC簽署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在中國再建壹個生產基地和渠道。2018年,奧迪入股上汽大眾,持股1%股權。這壹象征性的持股意味著上汽大眾已經可以生產帶有奧迪商標的產品,隨後SAIC奧迪A7L國產的消息瘋傳。

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中,奧迪品牌占了很大比例。2019年,三分之壹的奧迪汽車來自中國,今年第二季度,超過壹半的汽車來自中國。作為奧迪在華銷售的重要業務單元,壹汽-大眾奧迪目前掌握著奧迪所有車型在華的銷售情況和國產車型的生產情況。

有鑒於此,我們有理由猜測,借與新能源汽車合作之機,奧迪力推與壹汽成立第二家合資公司,初衷可能是基於長期的結股比。

另壹方面,目前大眾全新的MEB平臺* * *在德國和中國擁有三座新工廠,其中上汽大眾新能源工廠新建,計劃於5438年6月+2020年10月正式投產;壹汽大眾由佛山工廠轉型而來,目前還沒有生產信息。

目前,中國的汽車市場與多年前大不相同。黃金十年井噴期已過,汽車新四化潮流風起雲湧,造車新勢力攻城略地,給整個汽車產業鏈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汽車市場格局,尤其是豪華車市場的競爭格局也發生了變化,奧迪的壓力也很大。進壹步優化與壹汽集團的合作關系,將有助於其進壹步開拓中國市場,實現更多的商業價值。

當然,目前的分析僅限於有限的猜測,以合資公司雙方發布的實際消息為準。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

  • 上一篇:童裝品牌名稱大全
  • 下一篇:有哪些線上推廣平臺?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