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信息提供單位依據本辦法所附《鞍山市企業信用信息征集目錄》向信用管理機構提供企業信用信息。
(二)企業自行申報的信用信息主要包括企業資質、產品及管理體系認證、商標註冊、銀行資信等級、企業或產品獲得的合法榮譽、質量信譽保證能力、產品采標等情況。第七條 信息提供單位可通過網絡或書面的方式,向信用管理機構提供企業信用信息。通過網絡方式提供信息的,可即時傳送;通過書面方式傳送信息的,信息提供單位應當在每月的第壹周向信用管理機構傳送上月的信息,有法律訴訟時效的處罰信息,待訴訟期滿後傳送。第八條 信息提供單位對企業信用信息的錄入、修改、刪除及報送應實行專人操作,專人負責。信息提供單位的信息操作員需在信用管理機構備案,並接受信用管理機構的定期培訓;信息提供單位如需更換信息操作員,應告知信用管理機構。第九條 信息提供單位和企業應當客觀、真實、準確地提供信用信息,並對所提供的信用信息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第十條 企業自行申報信用信息,必須向信用管理機構提供原始的證明材料。第三章 披露與查詢第十壹條 企業可公開的信用信息統壹由信用管理機構通過政府網站對外披露。信用管理機構披露信息應按照分級、有序、漸進的原則進行,不得披露法律、法規禁止披露的信息。第十二條 信用管理機構披露的企業信用信息包括下列內容:
(壹)企業名稱、法定代表人姓名、企業住所、註冊資本、經營範圍等企業基本情況;
(二)重合同守信用資料、資質認證、資格認定等企業資信情況;
(三)重大獎勵,馳名、著名和重點保護商標及所獲名牌產品和質量管理獎等企業榮譽記錄;
(四)經核實的企業不良記錄;
(五)企業同意披露或法律、法規未禁止披露的其他信用信息。第十三條 信息提供單位可以通過信息平臺實現資源***享,免費查詢企業的相關信息。第十四條 企業可以通過申請的用戶名和密碼在政府網站上免費查看本企業的全部信用信息。第十五條 企業可以自行決定本企業信用信息的披露範圍和方式,法律、法規及本辦法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六條 除公開披露的信息外,信息使用者可以憑被查詢企業的有效證明到信用管理機構查詢不公開的信息,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四章 修改與刪除第十七條 信息提供單位和信用管理機構如需修改或刪除企業信用信息,必須以具備法律效力的文書為準。
具備法律效力的文書主要包括:
(壹)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的企業登記註冊文書、審核的企業年檢報告書等;
(二)經法定部門審核的年度企業財務會計報表及出具的審計報告等;
(三)縣級以上行政管理機關依法做出並已產生法律效力的處罰決定書、處理文書等;
(四)縣級以上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依法評定或授予的資格、資質證書等;
(五)司法機關做出的已產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
(六)其他有效證明文件。
不具備法律效力或正在查處的涉及企業信用的相關材料,壹律不作為企業信用記錄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