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指個人或企業的行動和決策使另壹個人或壹群人受損或受益的情況,而個人或企業沒有因其他人的受益獲得收益,也沒有因給其他人或企業帶來損失而受損。前者稱外部經濟、後者為外部不經濟。
外部經濟的情況下個人或企業的創造的受益小於社會受益,沒有達到資源的最有配置,(所謂資源的最有配置,供需均衡。例子:教育
外部不經濟條件下,企業的邊際成本小於社會的邊際成本,按照最大利潤化理論,邊際成本=邊際收益的原則,企業會擴大生產,增加產品的供給量,這種情況下也沒有達到資源的最有配置。
例子:企業汙染
信息不對稱主要是指,買賣雙方所掌握的信息量不對等,例子:如二手車市場,買家和賣家對車子質量信息的不對稱,賣家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希望以平均價格賣出低質量的車,結果低質量車比重越來越大,價格越來越低,價格越低、車的質量越差,需求就越少,價格和需求越少,造成市場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