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有些報表不是沒有用,而是價值容易被忽略
有些報表的價值很容易體現,比如工具類的,就是業務人員因工作需要而查詢,通諸如FineReport報表系統的使用省下來的時間,就是價值。而有些報表的價值,沒那麽容易體現,甚至常常被定義為沒用,說起來是有些冤枉的,比如壹部分管理類報表,例如商場的實時業績看板、銷售日報表這類。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這類報表領導們沒事就會看壹眼,大部分情況是沒有下文的,但僅僅是看這麽幾眼,也是有價值的,分為兩類:
打個不那麽恰當的比方,我們沒事也會刷朋友圈,看了之後呢,該怎麽活還是怎麽活,朋友圈也沒辦法拯救自己於水深火熱,或許朋友圈裏秀的恩愛反倒讓自己更多淒涼。。。但我們還是會看,因為這是壹種信息透明啊,我有這樣的好奇心,我需要了解這些信息。對於企業的業績更是如此啊,像實時業績監控這種,就是要沒事看幾眼,他就實現了信息的透明和對稱。
這種報表,有那麽壹點“養兵千日用兵壹時”的意思。沒機會的時候顯不出它,趕上壹個機會,那它功勞就大了。
二:用量來體現價值,反而顯得沒價值
因為怕報表做出來後沒價值,所以在規劃的時候就“認真”壹些,想辦法、找資料、花時間整理出壹套分析體系來,期望這分析體系能夠給公司的業務帶來升級的效果,比如下圖的商品主題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就可以整理出這樣多的內容來,可能還會更多。理想情況下是這些內容都開發出來,從而企業對商品有了全方位的分析和管理。但現實很少理想,這麽多內容開發出來,十有八九是沒什麽人用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 沒有對應的責任人。壹個報表要想被用起來,壹定是要有人對它負責的。比如各門店店長是希望處理掉店鋪的異常商品的,異常商品過多壹定是會影響到他的kpi,那麽他壹定會關註門店的異常商品,低庫存要準備訂購、負毛利進行價格調整、銷售要思考促銷/調整貨架/反運等。再看商品生命周期分析,誰會對它負責呢?沒人關心這東西,只是聽起來很牛,那怎麽會被使用。
2. 淺嘗輒止。做了壹堆的分析,卻沒有把某壹個做的深入。兩個概念,壹是說報表層面上只是做了下壹般的數據展示也就算分析,比如商品abc,出了abc商品的列表外沒有什麽其它。另壹說是並沒有推動的深入,壹套報表做完,需要他自身物理上的完善,同時需要配套它的使用方法、價值說明,尋找它的負責人以及後續的推動和應用反饋等,舉例子,比如商品的價格分析。
FineReport數據決策表
從報表內容的角度,是需要展示商品價格區間內各價格點的成交筆數、sku數、銷售額/毛利率。近壹步的要對這個報表進行說明,比如:
分析各價格銷量,找到價格點,通過在價格點附近陳列更豐富商品,可以給消費者壹種商品豐富,價格適中的感覺;
分析價格區間sku數量、交易筆數等,總結商店主力消費人群,再通過管理報表對比發現自己店鋪某類商品的如果遠低於平均水平,可以從價格帶分析入手,分析是不是自己的人群定位錯了;
陳列各類別商品價格帶,看是否出現價格斷檔的情況,要盡量避免;
如果發現自己的價格密集帶的銷量並不是最高的,那要進壹步分析是不是自己的價格點定位錯了;
可以通過調查來分析競爭對手的價格點和價格帶的深度,從而分析競爭對手的人群定位;
這個報表的使用者應該是品類經理和店長,因為他們需要對品類和店鋪的銷量負責,而對價格帶的分析和利用是明顯助於提升銷量的。
同樣的,銷售額、銷售比數、客單價的波動分析,如果只是簡單做了這樣壹張報表也基本是沒什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