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此舉,不可謂不聰明。畢竟各家都在推出運行Andriod Wear的手表,功能上早已做到人有我有,大的技術背景所限,也很難做出創新。唯壹能夠做到的差異性,就是強化壹些功能點,專註於某壹方面的需求來深入挖掘,Moto顯然是從運動方面入手,配合著目前大熱的健身風潮,力求打造壹款區別於其他產品的運動智能手表。我們也很好奇,這款打著運動旗號的Moto 360 Sport究竟有何不同,能否滿足運動愛好者的需求?下面我們進入評測。
首先,我們通過壹張表格來了解Moto 360 Sport的相關配置。
"Moto 360 Sport基本參數
屏幕特性
1.37英寸 360*325像素 263ppi
表殼尺寸
45mm*11.5mm
重量
54g
處理器
高通驍龍400(APQ8026)四核心
主頻
1.2GHz
內存
512MB 運行內存+4GB
傳感器
氣壓測高計、加速計、環境光傳感器、陀螺儀、光學心率傳感器
電池
300mAh、無線充電
操作系統
Android Wear
表身顏色
峭壁黑、冰原白、躍動橙
其他
藍牙4.0低功耗、IP67防水防塵標準、雙數字麥克風
售價
2388元點擊購買
在硬件方面,Moto 360 Sport采用了驍龍400四核處理器,主頻為1.2GHz,采用了512MB RAM+4GB ROM的內存組合,電池容量為300mAh,這些參數和Moto 360都完全壹致。當然,更加明顯的,是我們看到了Moto 360 Sport針對運動功能做出的點滴改變。比如采用了AnyLight顯示屏,在傳感器方面增加了GPS,支持IP67級別防水防塵等。當然,最大突破還是在於,它可以在不借助手機的情況下監測跑步的各項數據,減輕運動的負擔。相比於壹眾智能手表脫離手機只是“電子手表”的尷尬,Moto 360 Sport顯然略勝壹籌。
Moto 360 Sport對於其運動特性的打造是全方位的。在外觀上,延續了Moto 360 42mm圓形表盤的傳統設計,表冠依舊設計在兩點鐘方向,使得戴在手上時,用戶可以盡量忽略這款產品的科技屬性,回歸手表的本質。不過除了傳統設計的保留,Moto 360 Sport在外觀上的改動確實很大,在材質方面,以往的316L不銹鋼表盤變成了矽膠表帶包裹住的設計,表盤周圍有鋁制表圈包圍,並且采用了斜紋裝飾,保留了壹定的質感。整體來看,為了適配運動愛好者的隨身攜帶,Moto 360 Sport外觀重新打磨,從材質選擇上削減重量,佩戴起來十分輕盈,不會成為運動的負擔。
Moto 360 Sport屏幕大小為1.37英寸,分辨率為360×325像素,和此前發布的Moto 360二代參數壹樣。但考慮到運動愛好者的使用情景多數是有強光的戶外,顯示屏上的內容都很難看清楚,為解決這個問題,Moto 360 Sport配備了全新AnyLight顯示屏,將傳統的(背光)透射屏和反射技術完美結合在壹起。因此,在室內使用時,LCD液晶顯示效果清晰明亮;在戶外使用時,屏幕會直接將陽光轉化為手表的背光,使得屏幕更加清晰易讀。不僅如此,Moto 360 Sport在表盤下半部分隱藏了環境光傳感器,支持屏幕亮度自動調節,在控制功耗的同時保證顯示效果。
Moto 360 Sport的表帶提供峭壁黑、冰原白和躍動橙三種顏色可供選擇,都是偏活力年輕的色彩,比較迎合年輕用戶的口味。材質上,選用矽膠材質,有著較為親膚的質感,加上兩側的通風槽,佩戴起來更加清爽舒適。得益於矽膠良好的包裹性,Moto 360 Sport支持IP67級別的防水防塵,日常的沖洗潑濺還是足以應付。只是矽膠表帶在平時佩戴後,細小的顆粒、毛絮會粘在表帶表面,打理起來很困難。尤其是我們手中的黑色版本,沾灰後十分明顯,影響美觀。
Moto 360 Sport的背部中央有壹枚光學心率傳感器,在佩戴過程中,可連續實時監測心率,除此之外再沒有任何的元素,很是平滑,並不影響佩戴手感。與多數手表配有接觸式的充電觸點不同,Moto 360 Sport采用無線充電,只需將Moto 360 Sport放置於無線充電底座上即可充電,充電過程中,Moto 360 Sport的屏幕上仍會顯示時間,因此將充電底座放置在床頭櫃或書桌上為設備充電時,手表也可以作為鬧鐘使用。
Moto 360 Sport作為壹款運動型的智能手表,僅靠壹個運動靚麗的外觀恐怕很難俘獲運動愛好者的心,他們或許更加關註Moto 360 Sport在功能上的突破。針對壹款智能運動手表,筆者認為應當從三方面進行考量,首先是運動信息的準確采集,其次是運動信息的匯總呈現,最後是有針對性的建議與反饋。能夠將這三者做好,讓數據在三者之間形成有效的流動,就是壹款讓人滿意的產品,接下來,我們就從這三個維度針對Moto 360 Sport進行詳細解讀。
"運動數據收集:Moto Body運動為主,點點運動拓展
我們之前提到過,Moto 360 Sport能獨立做到心率、步數、距離等數據的監測信息,並且內置GPS,是壹款不需要手機支持就能做到監測跑步數據的智能手表。換而言之,這塊手表可以獨立作為運動手環而佩戴,透過手表的屏幕就可以進行運動數據監測。而完成這項功能,軟件上是依托於Moto Body運動這項應用。
Moto Body運動類似於手機上的跑步類App,可以在上面查詢到心率、步數、熱量等數據的歷史信息。而在開始跑步後,用戶可以從熱量、時間、距離三方面設定跑步目標,選擇室內或是室外跑步,以此判斷是否需要開啟GPS功能。跑步過程中,主屏幕會呈現距離、時間、步速的數據,左右滑動繼續查看心率、配速、暫停等信息,操作簡便。
當然,Moto 360 Sport如果僅支持跑步這項運動,改名為Moto 360 Running似乎更為妥當。之所以可以用“Sport”命名,其實還是支持多種運動的,這就需要點點運動這款應用的補充,而這款應用並沒有在預裝的應用之列,還需要自行安裝。
點點運動除了常規的跑步、騎行和登山等常規的監測之外,還有羽毛球、網球、高爾夫、甚至是麻將等新奇的監測功能,將Moto 360 Sport支持的運動進壹步拓展,基本涵蓋了主流的室內、戶外運動方式。
"運動數據匯總呈現:Moto Body管理簡單,呈現簡潔多元
Moto 360 Sport收集的數據主要是四個方面:心率、步數、距離和消耗卡路裏,在手表端通過Moto Body這個軟件進行數據呈現,能夠將近壹周的跑步數據調出查看。在手機端,也有對應的moto Body應用,依托於手機屏幕,數據呈現更加準確多元。比如在每壹次的跑步之後,Moto Body都會匯總壹份跑步過程的折線圖,包括步速、心率、卡路裏等,而每壹份指標,都有折線圖和柱狀圖的分別呈現,很是直觀。如果您對於運動有壹定的基礎,相信這些數據會為您的鍛煉提供壹些參考建議。
▲信息呈現簡潔多元
▲柱狀圖
▲折線圖
"運動數據反饋:程序性鼓勵為主,缺乏專業指導
運動愛好者對於自身的鍛煉效果實際上是有壹定期望的,因此,運動手表往往肩負著壹定的指導作用。如果可以捕捉訓練者壹定時間的數據,然後針對性地提出鍛煉建議,從而改善鍛煉效果,應該是運動手表的智能所在。經過筆者這幾天的使用,發現這塊手表的指導意義有限,通常會程序性地提示妳:今日目標達成過半,請繼續努力、今日目標完成之類鼓勵話語,並不能提供壹些可行性的訓練建議,相對機械化,我們夢想著手表可以扮演壹個初級私人教練,看樣子是寄予Moto 360 Sport多高期望了。
但是不可否認,Moto 360 Sport仍是壹款不錯的跑步搭檔。小巧輕盈的外觀,舒適的佩戴感受,簡潔清晰的數據匯總,作為普通的運動愛好者足矣,只是如果妳對於鍛煉有著另壹層次的專業需求,我們建議省下錢來,請壹位專業的私人教練,或者將目光轉向更專業的運動手環更為妥當。
在說完Moto 360 Sport的運動特性之後,我們有必要再來談壹談其作為壹款智能手表的諸多特性。同市面上的多數產品壹樣,Moto 360 Sport運行Andriod Wear操作系統,與手機配對成功後,手表就可以直接查看手機的彈窗通知,日常的微信也可以回復,包括表情、語音和簡單的文字。最值得壹提的是,目前智能手表的微信端也支持搶紅包,手腕上搶紅包壹定程度上提升了搶紅包效率。
當然,作為壹款智能手表,受限於種種硬件規格的限制,交互方式有限,為實現更多操作,語音識別是必不可少的。對手表說出“妳好,安卓”就可以直接喚醒語音助手,開啟程序、導航、搜索周邊等都可以實現,按照壹定的句式說出,識別率很高,筆者屢試不爽。提醒大家壹點,這款手表只配備了麥克風,並沒有揚聲器,因此接打電話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如果配有藍牙耳機,可以與手表連接後聽音樂,這需要用戶下載Wear A Day軟件來實現。總之,要充分玩轉這款手表,僅靠預裝應用遠遠不夠,用戶還要不斷摸索。
聚焦於這款手表的續航問題,Moto 360 Sport內置300mAh的電池,相較於Moto 360二代並沒有提升,加上內置獨立GPS單元,使得我們對其續航並沒有過高的期待。實際體驗下來,壹天維持7公裏的跑步,上下班各半小時的騎行,電量基本剩下20%左右,表現也值得肯定,不過壹天壹充在所難免。充電時間上,由於是采用無線充電,效率並沒有有線充電那麽高,充滿需要120分鐘,適合睡前放在床頭充電。
最後,我們回到這款產品的購買問題。目前,Moto 360 Sport已經在Moto官方網站發售,有峭壁黑、冰原白、躍動橙三色可選,售價2388元,相較於Moto 360二代貴了400元,而多出的這400元,主要在於Moto 360 Sport可以獨立於手機進行運動信息記錄,方便用戶在運動過程中隨身攜帶。針對跑步愛好者,Moto 360 Sport有著較為全面多元的信息呈現,依靠著點點運動的補充,也可以實現對騎行、網球、高爾夫等運動項目的支持,覆蓋多數運動情景。只是這款產品還是停留在指導訓練的初級階段,機械性的鼓勵為主、很少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因此,筆者建議,想要體驗智能手表的魅力的運動愛好者,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不妨嘗試,通過這款產品您會享受運動的樂趣。如果您對於鍛煉有著另壹層次的專業需求,我們建議省下錢來,請壹位專業的私人教練,或者將目光轉向更專業的運動手環更為妥當。